从英雄到悲情:《三国演义》后半段为何让人心碎又弃剧?
为什么在《三国演义》播出至第77集时,收视率却直线下降?说实话,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
自从第78集开始,剧情便围绕姜维九伐中原的故事展开,司马懿如何掌握魏国的军政权力、种会和邓艾袭击蜀国,刘禅那种迷茫的状态,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兴趣。毫无疑问,这让观众们逐渐减少。
而在后半段的故事中,尤其是丞相与姜维之间的情节,更是让人感到一阵酸楚。经历了一整天的辛劳,回家后却得被剧情中的悲伤情节所缠绕,确实令人心烦。等到情节转向司马家族的阴暗秘事时,那种街头弑君的情景,又让人感到无比恶心与愚蠢。
可别忘了,关羽、曹操、诸葛亮,才是《三国演义》的灵魂角色。通常在故事未完之际,他们是不会轻易退出舞台的。然而,由于这是根据史实改编,这些角色的命运实际上早已注定。关键角色一旦“下线”,观众的热情便随之消退,这也只能说这些观众的确有些任性了。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显然意图强调降派的存在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依照正史,邓艾抵达江油时,其麾下将士已超过两万,而江油的马某原本打算伏击,结果一失败就选择了投降。然而在小说中,则被改写为邓艾的两千人便令敌军直接投降,反倒让邓艾轻轻松松得到了两万人。而提到阴平,那原本就是魏国的地盘,邓艾凭少量兵力竟然顺利拿下成都,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总而言之,观看《三国演义》,前半段令人紧张激动,英雄辈出,而后半段则显得沉重无比。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剧情的悲壮转变,更是因为我们情感深深投入于这些英雄之中。虽然历史无法被重写,但经过艺术的精心加工,《三国演义》又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感受与思考。你觉得呢?对于这部剧,你是否有不同的见解?或者说说你在剧中印象最深的情节,欢迎分享交流!
网址:从英雄到悲情:《三国演义》后半段为何让人心碎又弃剧? https://mxgxt.com/news/view/1422273
相关内容
从英雄到悲情:《三国演义》后半段为何让人心碎又弃剧?电视剧《真心英雄》国安碎纸案后续终于到来…
国乒肖战:从“悲情英雄”到国乒第一硬汉,他为何如此让人尊重?
不可抗拒的悲剧: 英雄和黑非洲
小宇的传奇故事从英雄到无情无义,再到深情厚意
《大话西游》:至尊宝,一个存在主义的悲剧英雄
柯俊雄:从影坛枭雄到众叛亲离的悲剧人生
《三国演义》中关羽死后,为何在某些人眼里是信仰的崩塌?
王羽,香港武侠与悲剧英雄
三国演义里的三位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