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受访少年儿童有榜样!从偶像崇拜到榜样教育,身为教育者 我们能做些什么→
有研究表明,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是当代中小学生成长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战胜困难、追求理想的精神坐标。
现如今,孩子们心中的偶像是谁?
中小学生偶像崇拜有哪些特点?
受什么偶像或榜样的影响更大?
最关注榜样的什么特质?
作为教育者,又该怎样做好针对中小学生的榜样教育呢?
73.3%受访少年儿童有榜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少年儿童偶像与榜样研究报告”抽取北京、四川、陕西、河南、辽宁和广东6省/直辖市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在校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4576份。
报告显示,73.3%的受访少年儿童确认自己有榜样,以前有榜样现在没有的比例为6.3%,20.4%的受访少年儿童表示没有榜样。
统计发现,在受访少年儿童的榜样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父母、老师、运动员、同学朋友等同龄人、英雄或功勋、科学家、歌手、演员、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
在对偶像的选择上,少年儿童更倾向于明星人物,娱乐休闲和情感依恋是追星的重要目的。
2011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也曾在上述6省市进行过偶像与榜样调研。和2011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科学家的榜样影响力变化较大,从第11位上升到第5位。其次是运动员,从第7位上升到第3位。
对比受访少年儿童了解偶像与榜样的渠道发现,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人对少年儿童了解榜样影响更大,占比更高,而各类新媒体与社交平台等对少年儿童了解偶像的影响更大。
关于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树立正确认知——
在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中,最让家长和老师担心的就是追星问题。
需要认识到:追求娱乐是人之常情,偶像崇拜并非必须打压的负面行为,合理范围内的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有积极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有偶像的初中生自我价值感明显高于没有偶像的学生,偶像崇拜是中学生情感依托和自我平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青少年了解自我和发现自我价值。
2022年5月27日,山东省高密市滨北学校的小学生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了解雷锋的事迹。李海涛 摄
成年人大多很担心孩子“追星”会影响学习成绩,但是研究发现,有无偶像与学习成绩无关,崇拜的偶像类型、崇拜程度才与学习成绩有关。如果崇拜的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迷恋的学生的成绩要低于理智的学生的成绩;如果崇拜的是杰出人物、英雄模范等,崇拜程度深的学生的成绩好于崇拜程度一般的学生。
还有研究发现,在“追星”行为上,参加歌迷会、粉丝团等“追星”团体的青少年更善于交际、外向。
做出正确引导——
同时,需要注意到,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使偶像崇拜易走向盲目性。例如,盲目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盲目地从事崇拜行为等。可能出现激动、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敏感、冲动性较强,甚至易出现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
要特别重视价值观的引导。避免在“饭圈”营销手段的裹挟下,对明星偶像高度认同的少年儿童被不良价值观诱导,发生粉丝间的互撕,或者为了偶像谩骂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人等。
引导首先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孩子喜欢偶像有他们的理由与需求,要先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明星偶像,了解少年儿童流行文化的流变特点与方向,与少年儿童“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明星偶像的正能量精神内涵转变为少年儿童成长的精神营养。
如何从偶像崇拜到榜样教育?
积极参与孩子的认知过程——
偶像崇拜既然是成长过程中大多数青少年要经历的过程,那么成年人就不应缺席,而是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追星”过程中,敢于和他们谈偶像,不要三缄其口。
周末闲暇时光,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聊聊他们喜欢的偶像,教师也可以在课间停下忙碌的脚步,倾听学生叽叽喳喳的讨论:他们崇拜哪些明星?崇拜明星哪些方面?都做什么事情表达他们的崇拜?
成年人在积极参与中,不仅和谐了代际关系,还能对中小学生的偶像认知进行疏导,对偶像崇拜行为进行调控,帮助孩子在内在的偶像需要与外在的崇拜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偶像崇拜行为适度、合理、健康,并逐渐将偶像转化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赋予中小学生榜样建构权——
和10年前相比,科学家成为新偶像,这与我国的发展及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我国近些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
同时,近些年大众媒体在宣传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上发挥了更多精神引领作用。在少年儿童教育方面,随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逐渐科学化,少年儿童更渴望汲取精神营养,更重视偶像的精神内核。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的孩子们在观看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故事的皮影戏。通讯员 倪立芳 摄
教育者“安排”的榜样,对学生而言总是有些被动的意思。想要中小学生心甘情愿地学习榜样,就要把被动变为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榜样建构中来。尤其是榜样的选择,要尊重个体差异。
在树立多元榜样的基础上,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挖掘和分享榜样身上的闪光点,例如传奇的经历、建立的功绩、奋斗的目标、与家人朋友等相处的感人细节等,都有可能成为“故事”,这些“故事”会成为榜样的“魅力”。
让孩子在追求美好中不断“完善”自我——
如果把榜样事迹人为拔高使榜样过于完美,过分凸显其道德高尚的一面,只讲述其杰出事迹,忽视了其作为一个人的真性情,反而会导致榜样脱离普通生活,让青少年觉得榜样距离自己太遥远,只点赞却不去效仿、学习。
吉林省长春市东师附小中信校区学生参观杨靖宇百米画卷。学校供图
另外,伟人、英雄、先进人物等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榜样,身边的家长、老师、同学也是青少年的榜样。中小学生尤其把学习好、人品好、努力勤奋的同学视为榜样,这是因为同学与他们的生活更贴近,这样的榜样也更真实、更亲切。
2020年钟南山院士谈偶像的意义时说
“成为偶像的目的是
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
通过偶像学到对问题的看法
更多地问问为什么”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TA并不是终点
在追逐榜样的过程中
更要勇于超越自我、超越榜样
希望在未来每个孩子
都能靠近光、散发光、成为光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综合自人民教育、首都教育、中国青年报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戚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73.3%受访少年儿童有榜样!从偶像崇拜到榜样教育,身为教育者 我们能做些什么→ http://mxgxt.com/news/view/142019
相关内容
体育“网红”传播与教育功能彰显评:文体明星成榜样并不是洪水猛兽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分析
偶像崇拜
调查显示:近七成孩子最崇拜的偶像是文体明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偶像文化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心理问题偶像崇拜
透过偶像崇拜问题分析当代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社会变迁
有关家长教育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