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悍将”,混合型基金缩水超900亿!景顺长城陷转型阵痛期

发布时间:2025-05-24 15:20

AI划重点 · 全文约2669字,阅读需8分钟

1.景顺长城基金宣布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引发关注。

2.近年来景顺长城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佳,如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近一年收益仅为-12.28%,排名4110/4273。

3.受影响,景顺长城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明显下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股票型基金规模315.34亿,混合型基金规模1196.4亿。

4.然而,景顺长城整体规模仍在持续走高,截至5月13日,整体规模为6151.45亿,相比2020年6月的2573.76亿增长了3577.69亿。

5.景顺长城将精力放在拓展新兴业务上,如债券型和指数型基金,但应关注主动权益类业务,以保持竞争优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用一纸公告,正式宣布了旗下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的离职。

作为在景顺长城任职16年、管理规模一度超200亿的“双十”老将(从业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鲍无可的离开难免让人感到唏嘘。而随着鲍无可离任,近年来景顺长城在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颓势也被推向了台前。

据侃见财经观察,近年来景顺长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表现确实不太好。

图片

以当下景顺长城混合型基金中规模最大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为例,该基金由景顺长城基金的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操刀,据天天基金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高达208.88亿。

从收益表现来看,除近3个月外,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其余时间段几乎全都跑输沪深300,尤其是近一年这个时间段,在同类基金平均收益7.08%、沪深300收益6.83%的背景下,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近一年的收益仅为-12.28%,排名为4110/4273,近乎垫底。

受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佳的影响,近年来景顺长城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也明显下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景顺长城的股票型基金规模为315.34亿,相比2021年高峰期的325.68亿减少了10.34亿;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196.4亿,相比2021年高峰期的2161.79亿大幅减少了965.39亿。

过去,景顺长城以主动权益类基金闻名,提到景顺长城,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投研能力出色”,是“股票投资专家”。为何曾经在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出色的景顺长城,如今的表现却有如此大的反差?明星产品连沪深300都跑不赢,景顺长城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上还有优势吗?

权益类产品遭遇“滑铁卢”

景顺长城,是基金行业中为数不多的,靠自身硬实力发展起来的基金大厂。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景顺长城既不像“老十家”那样具备先发优势,也不像“银行系”基金那样拥有渠道优势。

从成立时间来看,景顺长城成立于2003年,是内地第34家成立的基金公司。在景顺长城成立之初,业内大部分市场份额由成立时间较早的“老十家”占据,作为后发者的景顺长城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再从背景实力来看,景顺长城是业内第一家中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方大股东为长城证券,外方股东则是美国的老牌资管公司景顺集团,尽管外资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弥补不了其在渠道上的欠缺。

意识到实力不足后,景顺长城决定通过发力权益类产品破局。在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景顺长城主要聚焦的方向都是在权益型基金上,随着2018年白马股大爆发后,基金市场开始逐渐火热起来,聚焦权益型基金的景顺长城也顺利吃到了红利。

从业绩表现来看,根据海通研究所2022年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显示,在权益类大型公司近十年、近七年和近五年的排名中,景顺长城取得了两个第一和一个第二的好成绩;而从规模变动来看,随着旗下多名基金经理因业绩爆火,景顺长城旗下的股票型基金也从167.28亿增长至293.04亿,混合型基金则从273.64亿增长至1597.75亿,足足翻了6倍有余。

不过,来到最近几年,景顺长城在权益类产品上的表现明显大不如前,要说遭遇“滑铁卢”也不算夸张。

除了上面提到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之外,目前景顺长城混合型基金中规模前3的基金还有景顺长城鼎益混合和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混合,其中景顺长城鼎益混合的表现同样一言难尽,该基金也是由刘彦春操刀,除近3个月外其余时间段也几乎全都跑输沪深300,尤其是近3年、近2年和近1年,该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22.55%、-20.82%和-12.54%,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3.06%、-1.71%和7.08%。

相比于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和景顺长城鼎益混合,规模排在第三位的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混合表现则较好,该基金由另一位明星基金杨锐文管理,近3年、近2年和近1年的收益率分别为4.73%、7.75%和28.84%,全部跑赢同期沪深300的收益。不过,短期来看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混合的表现有所下滑,近一个月收益为3.64%,虽然跑赢了沪深300(同期收益2.77%),但跑输同类基金(同期收益4.05%)。

受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佳的影响,近年来景顺长城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也明显下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景顺长城的股票型基金规模为315.34亿,相比2021年高峰期的325.68亿减少了10.34亿;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196.4亿,相比2021年高峰期的2161.79亿大幅减少了965.39亿。

遭遇转型“阵痛期”

虽然近年来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明显下滑,但从整体来看,景顺长城的规模却在不断增长。

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景顺长城的整体规模为6151.45亿,和2020年6月的2573.76亿相比增长了3577.69亿。

明明主动权益类基金在过去几年合计减少了超过970亿,为何景顺长城的整体规模却仍在持续走高?这背后跟景顺长城自身策略的变化有关。

根据媒体报道,2018年高管康乐接任总经理职务后,其提出“长板加宽,短板加长”的思路。所谓的“长板加宽”,意味着要巩固在股票投资上的传统优势;而所谓“短板加长”,则代表着要拓展固收、量化、跨境、FOF等新兴业务。在2018到2020年白马股大爆发的几年里,景顺长城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上获得了亮眼的表现,而在最近几年里,景顺长城则将工作重心放到大力拓展固收、量化、跨境、FOF等新兴业务上。

目前,景顺长城的第一大规模业务已经不是混合型基金,而是债券型基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景顺长城的债券型基金规模高达1912.97亿,要知道在2020年6月其债券型基金规模仅362.41亿,4年多时间债券型基金规模翻了5倍有余;此外,近年来景顺长城的指数型基金表现也相当亮眼,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指数型基金规模为862.57亿,而在2020年6月其指数型基金规模仅102.58亿。

整体而言,景顺长城在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将精力放到了拓展新兴业务上,顾此失彼导致主动权益类基金近年来表现不佳。不过,这种策略虽然令景顺长城在规模上依旧保持正增长,但过去景顺长城的优势一直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上,如今优势却越发不明显。

另外,将精力放到新兴业务上,也容易导致核心基金经理流失,例如开头提到的“双十”基金经理鲍无可。根据资料,鲍无可在2009年12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其从研究部研究员起步,凭借出色的研究能力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逐步晋升为高级研究员。2014年6月,鲍无可被任命为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正式开启基金管理生涯。此后,其凭借稳健的投资风格和优异的业绩表现,一路晋升至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

从业绩表现来看,鲍无可是目前市场中少数“双十”基金经理之一。其管理时间最长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在近11年任职期间总回报达到374.75%,年化回报为15.37%。另外,鲍无可注重“安全边际”的投资风格让其受到了关注,自担任基金经理以来,鲍无可所管理的产品波动较小,近3年最大回撤仅为15%。特别是在2022—2024年的A股震荡期间,他管理的基金逆势上涨,持续获得稳定收益。

对于景顺长城来说,大力发展新兴业务固然是好事,但其也应该关注主动权益类业务,毕竟主动权益类基金才是景顺长城发展起来的“根基”,若连“根基”都不牢固,未来的风险则是比较大的。

网址:痛失“悍将”,混合型基金缩水超900亿!景顺长城陷转型阵痛期 https://mxgxt.com/news/view/1393695

相关内容

房企步入转型阵痛期
十八倍牛基景顺长城优选混合 三度斩获明星基金奖
大润发回应闭店潮:转型阵痛期,未来聚焦二三线市场
亏损超14亿关店232家 永辉超市转型陷阵痛|直击业绩会
景顺长城名将出走,知名基金经理变动频频
融通基金:百亿女将离职酿风波,权益类规模缩水承压
公募基金转型阵痛期:11家公募机构去年净利润6降5增 中小公司经营维艰
福昕软件回复监管问询函:转型必然会经历阵痛期
资金链上压力考验 奥飞娱乐扩张失速遭遇业绩阵痛
消化历史阵痛,上海家化进入转型关键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