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元气森林的“二次元设计”=“伪日系”?

发布时间:2025-05-24 01:16


正宗的“日系”都没有打开局面,模仿日系又有何意义?

全文29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01

齐白石老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句话翻成现在的语言就是——积极学习才能创新,模仿抄袭死路一条。

元气森林这个新消费品牌被质疑有“伪日系”之嫌,但是笔者考证了一下,如果非要实际描述元气森林的包装风格,那只能叫二次元,不能叫伪日系。

你要说二次元和日本文化有很大的关系,那我不能否认。毕竟,这个词最早确实是日本漫画爱好者提出来的,用来指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用二维图像来呈现的,所以叫做“二次元”;而且,日本也是一个漫画大国,我们欣赏的很多漫画作品也都来自于日本,这也没错。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社会主义、干部、派出所、哲学、表象、美学、入场券、下水道……这些词汇都是日语的外来语,你会不会很惊讶?这可不是我说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保生先生撰文说的。

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二次元作为一个外来语借词,它早已在中国延展出了比日语环境中丰富得多、广泛得多的含义。

二次元至少在中文语境里有两次跃迁。

第一次跃迁,是用来泛指除了2D漫画之外的动画、漫画、游戏、网文等,也就是俗称的ACGN,即Animation、Comic、Game和Novel,这个第一次跃迁就发生在华语文化圈,而不是日语文化圈。

第二次跃迁,是从狭义的指向变成广义的指向,也是中国的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赋予“二次元”的特殊含义,它可以泛指“个性”、“潮流”、“年轻”、“亚空间”、“年轻文化圈层”……这个跃迁完完全全发展于中文语境。

多年的使用,外来语早已延展出了和原来使用环境差别很大的外延和内涵。而二次元这个词,在当今的中国也远远超越了它的外来语含义,中国二次元爱好者分布之广泛、基础之深厚,还用得着去“伪”谁么?

以上这段是说文化,现在我们来说说商业,极其现实、极其功利的来看看这个问题。

元气森林被质疑是想把自己打造成一款人家以为是日系的产品。

产生这样想法的人,可能不太了解中国的饮料市场——日系饮料在中国的存在感可以说是相当的虚无缥缈,可以说除便利店渠道之外,几乎看不到日系的饮料。

在元气森林作为新消费品类崛起之前,中国饮料市场就是“两个可乐”为代表的欧美派和品牌势能较低、靠价格走量的本土派夹攻的天下。

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去做“伪日系”呢?

元气森林崛起不是靠包装或符号

02

二次元文化是很有意思的现象,笔者在欧洲游历时,发现欧洲画家的作品里经常运用中国元素,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个,就说欧洲的画家在搞“伪中系”,任何开放融合的文化中都会有诸多文化来源映射的符号。

所以把元气森林的二次元设计说成是伪日系,好像有点没有文化自信。

腾讯的文娱产业(主要就是二次元)撑起了至少2万亿港币的市值,B站的估值已经超过了老牌娱乐网站爱奇艺——中国的二次元文化已经蒸蒸日上,成为主流。

说的功利一点,仅仅是作为中国二次元第一阵地的B站,就拥有用户2.2亿,元气森林如果不去讨好本土的二次元爱好者,哪里还有如此大的一块新消费群体去发掘?

话说回来,质疑元气森林是伪日系的朋友,可能在他们的思维里,有个错误的“潜台词”——你元气森林就是靠包装或符号走红的。

前面已经说了,日系饮料在中国的存在感很弱,在这种情况下,正宗的“日系”都没有打开局面,模仿日系又有何意义?

如果真要说对标某系,我倒愿意说元气森林有点欧系、德系的味道,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是对食品安全最重视的,市场准入难度也最高的。

某种程度上,健康食品首先是一种心理需求,元气森林的首席品质官秉乾说过,元气森林恰好满足了新消费群体对于品质的高要求:“有很多95后的人,他们是很特别的一代,他们拥有丰富的夜生活,但是他们买吃的喝的又很讲究。据调查,他们消费食品时,70%的人都要看保质期,75%的人要看成分,甚至100%的会在意包装的质感。而元气森林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就连给产品打码的机器,我们买的都是最好的,为了是打出均匀美观的条码,我们对品质的要求是渗入产品的每个环节的。”


除了追求健康和“看得见的品质”,元气森林也深知——“健康”不等于“好味道”,作为消费升级型的全新品牌,元气森林选择了一条最笨也最昂贵的路——用最好的原料做产品。

以蓝瓶子的原味乳茶为例,每瓶乳茶中添加的是100%从新西兰进口的乳源,乳粉含量≥30g,蛋白质含量是国家执行标准中蛋白质最低指标的3.3倍以上;

在每瓶原味乳茶中,茶叶的含量≥3.9g,并且选用的是100%印度阿萨姆红茶,从真茶原叶中萃取。

至于使用成本高昂但低热或无热量的赤藓糖醇和甜菊糖苷,“0糖”“0卡”“0脂”等已经成为品牌符号的行为和做法,那就更不胜枚举了。

总之,元气森林的成功有很多要素,比如互联网营销能力、把握新消费升级的机会、善于抓住青年消费群体的需求等等……可以说是一言难尽,但是最核心的,笔者认为还是对于食品健康孜孜不倦的追求,符合了现代消费者追寻健康食的心理——从追求“食品健康”而出发,为消费者提供了“健康食品”。

这绝不是打个某系的符号或者搞个包装就能搞定的,否则,成功就太容易了。

实力派而不是偶像派

03

7月15日,有媒体报道,元気森林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约20亿美元,约合140亿元人民币。除了部分老股东跟投外,红杉中国和元生资本或将成为新加入的投资方。对此,元気森林暂时表示不予置评。

在人们还在惊叹元气森林3年估值40亿的时候,它又以4年估值140亿再次刷新了消费者的认知。

笔者个人认为,所谓估值,反映的其实是投资者的预期。而能拉高投资者预期的,其实主要还是看元气森林是不是有格局下一局大棋。

比如,元气森林开始建厂了。

这次投产的一期工厂共有3条生产线,年产能为4.5亿瓶,可以生产元气森林的各式瓶装饮料。元气森林首席质量官秉乾透露,安徽滁州的二期工厂将于8月动工,广东肇庆和天津的自建工厂也已提上日程,年内产能或将超过10亿瓶,相当于3年成长为可口可乐(中国销量)的十分之一,这已经超过了改革开放后任何一个中国饮料品牌的成长速度。

关于元气森林的成长,笔者曾经最高程度的概括是,元气森林的成长占据“新消费升级、新品类、新渠道、新价值”的“四新红利”。


但是,在写完这篇原意只是考证元气森林是否是“伪日系”的文章后,却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笔者认为,比起微观商业层面的“四新红利”外,元气森林或许还占据了宏观层面的“四大中国红利”,他们分别是:

1.中国经济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走向中高收入国家不可打断的升级趋势;

2.国潮兴起,中国人对能够代表中国人文化自信、创新自信的品牌的期待;

3.中国企业居高望远,从世界角度汲取成功经验后的再度出发;

4.中国的消费者自身的消费能力、判断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

这就是后疫情时代属于中国的勃勃生机,也是元气森林这样的新消费品牌为何能够奇迹般的在中国跨越式崛起的根本原因。

中国本来就是一片能够产生奇迹的土壤,而元气森林扎根于此,并且秉持“中国人值得用好东西”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原创的、创新的、符合消费升级大趋势的路子,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网址:谁说元气森林的“二次元设计”=“伪日系”? https://mxgxt.com/news/view/1384610

相关内容

元气森林与日本的关系竟然是……
元气森林营销案例分析
元气森林的红与黑
“大营家”元气森林
四句话看懂元气森林为什么变成网红
元气森林,悄悄瘦身
谁偷走了元气森林的百亿营收梦?
夏日元气较量!元气森林如何玩出综艺营销新花样
元气森林“跨越鸿沟”
元气森林:我不是“网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