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深夜,赵丽颖的微博动态突然引发热议。她在转发“赵丽颖恋情曝光后首亮相”话题时配文“蹭一个渣浪给的热搜”,顺势宣传新剧《在人间》定档。
这条看似调侃的发言,却被网友解读为对平台炒作恋情的反击,而微博随后将话题“赵丽颖这算官宣恋情吗”推上热搜榜首的操作,更让这场舆论拉锯战充满火药味。
事件的源头是5月中旬狗仔爆料赵丽颖与导演赵德胤的恋情。据称男方多次被拍到自由出入赵丽颖住所,甚至带她的儿子外出游玩。面对连续数日的热搜轰炸,双方始终未正面回应。直到5月22日品牌活动亮相后,赵丽颖选择主动出击,将公众注意力引向新剧。这种“借力打力”的公关手法,与她在2018年怀孕传闻时晒劈叉照否认、后续却突然官宣婚讯的操作如出一辙,有网友戏称这是“劈叉2.0版本”。
平台的反击同样耐人寻味。在赵丽颖发文两小时后,“赵丽颖这算官宣恋情吗”的词条空降热搜第一,阅读量3小时内突破2亿。这种“命题式”热搜被看作是对艺人态度的试探——若否认则坐实炒作,若沉默又似默认。不过赵丽颖并未掉入陷阱,仅在评论区留下“专注《在人间》”五个字,将话题重新拉回作品。这种“打太极”的应对,既维持了话题热度,又避免直接卷入舆论漩涡。
舆论场呈现明显分化。支持者认为她巧妙利用流量为作品造势,数据显示《在人间》官微粉丝数在事件后24小时内增长超50万。反对者则批评其态度暧昧,在男方被曝家族涉毒、力挺劣迹艺人等争议背景下仍不澄清,有粉丝直言:“真要没恋爱,工作室早发声明了。”这种争议也折射出公众对明星隐私权的矛盾心理——既要求艺人坦诚,又对过度回应产生审美疲劳。
从行业视角看,这场博弈暴露出艺人、平台、公众间的微妙关系。赵丽颖作为85花中仍保持高国民度的演员,其选择反映明星应对绯闻的策略转变:不再被动澄清,而是将舆论转化为宣传资源。而平台通过设置议题争夺流量主动权,则凸显娱乐生态中话语权的博弈。这场没有输家的舆论战,或许正是当下娱乐圈生存法则的鲜活注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