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歌,还是你的一生所爱吗?

发布时间:2025-05-23 01:04

1970-1990年代,一般被称作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不仅诞生了华语乐坛的诸多经典旋律,更涌现出一批极具人文深度的作词人。他们将香港社会的变迁、文化认同与个人情感融入歌词,令这一时期的香港流行音乐成为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的集体回忆。

他们是你录音机里的童年回忆

据作词人郑国江回忆,1980年代初期,“庙街文化”为标签的香港市井粤语歌盛行,而香港本土的流行音乐格调普遍不高,发展式微。直到被称作“粤曲王帝”的郭炳坚以名曲《啼笑姻缘》《旧欢如梦》等推陈出新,歌词诙谐幽默,才掀起了香港本土流行音乐,特别是粤语流行曲的复兴。

早期的香港唱片公司都以测试市场的心态去制作音乐,而恰逢1970年代后期内地改革开放,大量香港市民回内地探亲,最方便且时髦的手信便是一部卡式录音机和几盒录音带。因此,整个市场对香港流行新歌的需求变大了。新成立的本土华人投资的唱片公司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也带来更多人投身到流行音乐这个行业来。

▲ 1980年代,内地用录音机听卡带是非常时髦的。图/广州日报资料图

粤语流行曲的填词特色

由于粤语本身的发音特色不同于普通话,倚声填词就成了香港词作人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倚声填词出自宋词的词学概念,意思是先有曲子再填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因而辉煌时期的很多粤语歌都十分贴合旋律,以古典文学为根基,用白话文承载都市情感和家国情怀,在雅俗中搭起声韵的文化连接之桥。

江湖豪情中的家与国

香港流行音乐的崛起与影视剧热潮密不可分,尤其是武侠剧,这和香港的商业气息浓厚有关。武侠剧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让观众带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而动作戏又迎合了商业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1981年版电视剧《霍元甲》官方剧照。

以卢国沾、黄霑、郑国江为代表的香港“词坛三宗匠”,以武侠剧插曲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香港精神熔铸于歌词中,缔造了一代词坛盛世。

▲ 卢国沾。图/看电影

今年3月,被誉为香港乐坛“词圣”的卢国沾去世。他生于广东江门潮连的水乡,六岁时迁居香港。他大学原本念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成为娱乐记者,有主动关照社会的新闻素养,亦有大格局和大视野。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是香港发达的传媒产业曾经孕育出一批文艺界的仙侠逸客,如金庸、刘以鬯,以及卢国沾。

卢国沾一生为武侠写歌。1970年代,香港武侠剧的插曲作词几乎都出自他之手。卢国沾身边常备着三样东西:一壶浓茶、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一台老式打字机。为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填词时,他闭门三天,将霍元甲的精神凝练为“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象征。

卢国沾擅长将个人命运融入到家国情怀中。他在《大地恩情》中写道:“河水弯又弯,冷然说忧患”,不仅倾诉了对故乡潮连的追忆,也充满了初到香港的一代建设者的感怀。

一位香港作家曾经这样回忆香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从一个过客、侨居者、移民为主的城市,变成一个长期定居者为主的城市。香港的流行音乐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黄霑在1990年代中期写出《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等作品,展现出豪放不羁的文人风骨。他的创作高峰期恰逢香港武侠剧走在辉煌的顶端,又遇见了古灵精怪、不走寻常路的导演徐克,黄霑的歌词兼具古典诗词的韵律与现代都市的哲思,气势磅礴,豪情万丈,唱出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1992年徐克导演的电影《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官方剧照。

需要提及的是,香港流行音乐的辉煌成就并非仅限于粤语歌,因为在香港影视剧的高峰时期,为了更好地把影视剧发行到广阔的海外市场,不少香港影视剧发行两种版本,一个是普通话配音的版本,一个是粤语版本,甚至有的剧集根本没有发行过粤语版本,因此有些影视剧的插曲用的就是普通话,所以这一代词人的创作也是粤语和普通话并行,佳作迭出。

这一时期的歌词创作正值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唤醒了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豪感,武侠剧的兴盛与香港自身的历史经历中孕育的家国情怀,在香港词人中催生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语)”的集体共鸣。

“容易受伤”的词人

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香港乐坛更商业化了,原本偏爱金属乐的Beyond不得不选择流行摇滚作为突破口。黄家驹创作了献给母亲的歌《真的爱你》,大受欢迎。这一时期,温柔的情歌占据了香港乐坛主流。

出身记者的卢国沾试图在一片温柔的情歌之海中以关照世界进行题材突破,也想把快意江湖的豪情与飘逸带进现代社会,但终因市场冷遇而失败。

与此同时,林振强、潘源良等词人则通过隐喻与意象创新,在情歌框架内注入更深层的文化思考。潘源良为《容易受伤的女人》赋予女性独立意识,展现了商业与艺术的微妙平衡。

郑国江创作了《漫步人生路》《风继续吹》等以诗意的笔触书写市井人生的作品,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王不见王,PK出“经典”

作曲人卢冠廷和词人唐书琛是一段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乐坛佳偶。除了幼年的家庭不幸,卢冠廷还患有阅读障碍症,无法阅读乐谱,然而绝佳的音乐天赋却让他走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并成为他人生的救赎。可惜,本来想做歌手的他遇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香港歌坛“双子星”——张国荣和谭咏麟,长相平平的他只能混迹于酒吧做驻唱歌手,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中他遇见了后来成为妻子的唐书琛。唐书琛是名门之后,欣赏他的才华,两人一起联手谱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大话西游》官方剧照。

1994年夏,导演刘镇伟在银川拍《大话西游》,他向卢冠廷邀了一首歌。故事里,紫霞仙子留下一滴泪,至尊宝说自己“像条狗”后转身离去,让卢冠廷在飞机上泣不成声,仅用2个小时就谱出了旋律。唐书琛提笔填词,“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一生所爱》苍凉孤寂终成乐坛神话。

1990年代初,香港歌坛“双子星”的竞争愈演愈烈,最后以张国荣转去演戏而告终,却开启了另一段文艺佳话。

张国荣唱《当年情》,用三个“超级”大赞《英雄本色》搭档周润发的演技,对自己不提一字。他长发蓄须,着裙装站在舞台上,看似离经叛道。他北上演戏,一招一式,一描一画,痴嗔癫狂,演尽旧时红伶悲欢。他纵身从高楼坠下,如路过蜻蜓,留下荧幕只影供后人怀念。“难寻芳踪失我真,残红烛光伴我痴痴醉,问你可知我爱是常在。”这首他自己作词的歌今天看来犹如预言。

作为张国荣的对手,谭咏麟一路唱着黄金词人的歌走上巅峰。1985年,向雪怀写了一首《朋友》给谭咏麟,开启了谭咏麟和张国荣乐坛二王争霸,成为香港流行音乐全盛期的代表作之一。

和张国荣一样同是出身优渥,陈百强出道伊始,一派任尔东风去、公子世无双的优雅姿态,如一股清风吹进了乐坛。1980-1990年代,唱片公司为歌星量身打造歌曲成为常态,名牌词人郑国江为陈百强填词《偏偏喜欢你》,由陈百强自己作曲,缠绵悱恻,一支歌唱了12遍同一个字,呼唤他的一生挚爱。

Beyond成立10年之际,由乐队灵魂人物黄家驹填词作曲的《海阔天空》横空出世,“天空海阔你与我可会变?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唱出音乐人的无限理想与热爱。

然而造化弄人,1993年6月,黄家驹海外演出中跌落舞台,和他一起走下坡的还有香港流行音乐的荣光时代。彼时,台湾省逐渐成为新的华语流行音乐中心;香港电台女主播林忆莲唱着台湾词人李宗盛谱写的歌走上事业巅峰;内地乐坛在学习西方摇滚的遒劲不羁中学会了抒发小我,逐步开启了自己的流行音乐时代。

情怀与理想声声不息

时间迈入新世纪。事物发展都有周期性,伴随着来自华语乐坛重心的转移,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也进入缓行期。如今的作词人虽然仍然延续了香港流行音乐填词的细腻与哲思,但其作品更多转向个体情感的内省。《浮夸》刻画都市焦虑,《忽然之间》写小我的情爱映照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不再涉及宏大的时代叙事。

一方面是行业的整体衰落;另一面,ai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更多的定制化作品涌现,填词似乎不再为专业人士专属。

当你带着对一个行业从小的憧憬走进它,却发现辉煌不再,地位尴尬,你要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选择?然而正因为还有热爱,所以仍有很多人执着于自己的追求,诚如词人卢国沾所写“斜阳落下心中不必惊慌,知道听朝天边一光新的希望,互助互励又互勉,那怕去到远远那方。”

香港流行音乐词人的创作史是一部香港精神的成长史。从武侠豪情到都市疏离,从家国叙事到个体成长,词人们以文字洞悉时代脉搏,在商业化与科技浪潮中寻找中国文化的根。尽管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但正如黄霑所言“斜阳里气魄更壮”,香港流行音乐作词人的文脉依然在后继者的身上跳跃激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同频共振中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

参考

《郑国江词画人生》,郑国江,东方出版中心

出品/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

文/赵小满

来源:广州日报

网址:他的歌,还是你的一生所爱吗? https://mxgxt.com/news/view/1369641

相关内容

他是张学友最怀念的大哥!14年过去了,你还像歌神一样记得他吗
论歌手舞台的信念感,“你还爱我吗”,“爱”…
又到中考季,你和你家爱豆上的是同一所高中吗?
还有人没听说过他们吗?是不是你心中的歌星?
《因为爱所以爱》这首歌最先是给王杰的,他与王杰还有这层关系!
一首2018超好听的伤感歌曲-天籁天《你还是从前的你吗》[FLAC格式]
80后曾经疯狂追过的港台歌星,他们的歌你现在还会唱吗?
你听过周深杀猪音吗一个可爱的宝藏男孩,你被他的歌声征服乐吗?
每一次我都罪责难逃.这是什么歌歌词:重要的是我会爱你的,我的心还 爱问知识人
华语乐坛5位老一辈的歌手,每个都是实力唱将,你还记得他们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