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团欧巴”抛下粉丝逃生,韩国追星文化为什么能席卷全球?

发布时间:2025-05-22 19:26

泰国因缅甸地震受到波及,许多前往泰国追韩星的中国粉丝因此滞留。有些粉丝至今下落不明,甚至有的为了追星瞒着家人逃课出行。然而,除了批评粉丝和主办方,我更想提出一个问题:

韩国是如何通过其造星工业引发全球狂潮的?

事实上,韩国几乎是靠粉丝的支持逐渐崛起的。从2023年《全球音乐报告》来看,K-pop市场占据了全球音乐行业收入的7%,总额超过50亿美元。这相当于一个国土面积不及中国某省的国家,借助独特的造星体系,撬动了全球粉丝的钱包。

与好莱坞依靠电影输出文化不同,韩国的秘密武器在于其“偶像工业”。韩国的艺人不是依靠单一作品成名,而是通过全方位的粉丝培养来维持热度。

首先,他们拥有严格的练习生制度。从十几岁开始,艺人就被公司安排进训练营,进行歌唱、舞蹈、表演、甚至社交媒体运营的全面培养。像BTS这样的顶级团体,成员的练习生阶段平均超过四年,最长的甚至达到十年。

其次,韩国娱乐公司还为粉丝提供“沉浸式追星体验”。他们不单单是让粉丝听歌,而是通过一整套系统性的养成方式,让粉丝亲历偶像从素人到明星的成长过程。通过专属APP和偶像互动,甚至借助AI技术,粉丝可以收看到偶像“亲自”发来早安晚安的视频。这种体验让粉丝产生错觉:偶像不仅仅是明星,还是“朋友”“恋人”,甚至“家人”。

正因为如此,当偶像恋爱或结婚,甚至只是被拍到吃饭,粉丝常常情绪崩溃,甚至脱粉并发泄愤怒。对于他们来说,偶像的私生活并非只是娱乐八卦,而是“我的伴侣”犯了错。

韩国娱乐行业不仅仅是在卖音乐,更像是在售卖情感。在2022年,韩国前三大娱乐公司SM、YG和JYP的总收入达到了2.5万亿韩元(约合130亿人民币)。BTS所属的HYBE公司,单靠专辑、周边产品和演唱会门票的销售,每年就能创造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

在中国,韩流艺人的话题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已经突破2000亿次。即使是一个尚未出道的练习生,其超话也能吸引到12万粉丝。这些粉丝的消费力极强,足以让韩流在中国市场持续赚得盆满钵满。

资本的手法也非常简单直接:通过不断提供内容,保持偶像热度,让粉丝每天都感受到“离不开”的情绪;通过限量周边、专属门票等方式,制造稀缺感,逼迫粉丝花更多的钱;最后,通过绑定偶像的情绪价值,让粉丝产生“偶像的成功=我的成功,他的低谷=我的痛苦”的情感依赖。

即便一张演唱会门票的价格炒至上万元,粉丝们依然愿意砸锅卖铁去购买。

“boynextdoor”在曼谷的演唱会事件,实际上只是韩国追星资本化的一次小小翻车。粉丝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热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自己的安全甚至被忽视,远不如偶像的行程安排来得重要。

但问题在于,尽管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仍然有粉丝愿意原谅,甚至继续为他们投入更多的金钱与热情。K-POP的全球收割,依然在不断进行。

而背后的现实是:韩国的艺人和经纪公司并未因此受到任何损害。部分粉丝依然狂热,资本依然赚钱,甚至这种“混乱的场面”还可能成为一种营销手段,用来进一步提升下一次活动的热度。

最后,我不禁要问:你,真的甘心吗?韩国娱乐圈将情感价值打包成产品,逼迫粉丝掏钱、掏心,甚至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偶像身上。但你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或许你会说:“偶像带给我快乐。”然而,如果这种快乐,最终让你在一场追星的狂潮中,像个迷失的信徒般尖叫、推搡,甚至不小心踩到别人,而你的偶像却在保镖的护送下,踩着你的一切,安全离开——

那么,这还是你追求的快乐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男团欧巴”抛下粉丝逃生,韩国追星文化为什么能席卷全球? https://mxgxt.com/news/view/1366532

相关内容

为何韩流文化可以席卷欧美市场?
韩国欧巴是什么意思
韩媒:韩国“欧巴”称谓文化的变迁
韩货败退,韩星失宠,席卷中国十几年的韩国风,为什么吹不动了?
揭秘韩国偶像团体的粉丝文化变迁史!
欧巴韩语(欧巴韩语怎么打出来字母)
都说韩流席卷全球,那么韩国的明星在欧美都举办过哪些演唱会呢?(就是很多组合和歌手一起参加的演唱会。
欧巴是什么意思在中国 欧巴什么意思啊
韩国明星,逃不过“毁容”
李准基逃税风波:追缴9亿韩元,粉丝心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