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网警严打“饭圈文化”乱象,维护网络环境安全
随着文娱产业的迅猛发展,明星粉丝群体日益壮大,偶像经济也随之蓬勃兴起,逐渐孕育出一种独特的“饭圈文化”。然而,这种文化现象在近年来却逐渐显现出其负面影响。粉丝们在网上的不良行为,如互撕谩骂、造谣爆料、刷量控评、侵犯隐私以及网络暴力等,屡见不鲜。这些“饭圈文化”的乱象不仅严重威胁着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扰乱了社会秩序,污染了网络环境,甚至扭曲了核心价值观。
饭圈,这个网络用语,全称是“粉丝圈子”,简称“fàn quān”。粉丝们组成的这个特定群体,不仅有着明确的身份标识,更在网络世界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随着偶像经济的崛起,粉丝们的追星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从购买专辑、观看演唱会,到如今的购买周边产品、参与公益活动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群体对偶像的热爱与支持。而饭圈文化的形成,更是将这一群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组织、专业化的追星模式。
徐州新沂网警在“净网2024”专项行动中,成功破获了一起涉及“饭圈文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彻底摧毁了一条黑灰色产业链。此案的侦破,充分展现了公安机关对“饭圈文化”引发的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的坚决打击态度。通过聚焦行业内部泄露源头,重拳出击行业“内鬼”,持续开展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工作,公安机关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更有效地维护了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
徐州新沂网警在“净网2024”专项行动中,通过深入研判和侦查,成功揭露了一起涉及“饭圈文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自2023年初以来,犯罪嫌疑人曾某和朱某利用火车站代售点的职务便利,通过系统权限查询并销售明星艺人、网红的乘车时间、车次、座位等敏感信息。随后,他们招募了销售代理人员肖某,在微信群、Telegram等社交软件中大肆宣传并贩卖这些信息,吸引了数千名“追星族”向肖某购买明星、网红的个人信息。此案的破获,不仅揭示了犯罪分子的恶劣行径,更展现了公安机关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成功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并缴获作案手机20余部。同时,他们还查获了涉及众多明星和网红的身份证号码、护照号、铁路和航班等出行信息,数量高达20余万条,涉案资金也达到100余万元。此类行为不仅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更对公共安全构成了威胁。粉丝在获取明星的高铁和航班信息后,往往会前往高铁站和机场,试图近距离接触明星。这种行为极易导致人群聚集,一旦发生拥挤或推搡,就可能引发人群踩踏等危险情况。此外,粉丝的过度聚集行为还严重影响了民航飞行安全和高铁站、机场的公共秩序。因此,我们呼吁广大粉丝,特别是年轻粉丝,要理性对待“追星”,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社会公众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从而不给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相关企业需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健全安全保护措施,并严格规范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围,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从业者应树立法律观念和敬畏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禁违规收集、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以免触犯刑法。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难逃法律的制裁。
接下来,徐州新沂网警将遵循公安部“净网2024”专项行动的指导方针,持续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我们的目标是防范风险、确保安全、维护稳定、推动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举报/反馈
网址:新沂网警严打“饭圈文化”乱象,维护网络环境安全 https://mxgxt.com/news/view/1357879
相关内容
斩饭圈文化“乱象”,塑网络文化新风尚饭圈乱象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关停众多违规网络账号,整治网络“饭圈”乱象
严厉打击造谣者,维护网络环境
饭圈整治:公安部重拳出击,守护网络净土
斩断“饭圈”乱象黑手,净化网络生态势在必行
公安部:持续严打“饭圈”乱象,关停违规网络账号10万余个
“饭圈文化”催生网络乱象需关注反思
网络饭圈文化
新民快评丨治“饭圈”乱象,护清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