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真的那么准吗?揭秘认知陷阱“巴纳姆效应”

发布时间:2025-05-21 15:08


本期的星座话题怎样和我们的心理健康关联上的呢?搭上本周的心灵列车,一起去了解一下↓


之前的热播剧《玫瑰的故事》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玫瑰的哥哥黄振华和女博士白晓荷在相亲时聊起星座话题,晓荷认为星座并不可信。

因为把每个星座的个性特征抽出一句话,然后汇总到一起给实验对象看,几乎每个实验对象都声称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句话符合实验对象的描述,他们就会自动忽略其他不正确的描述。

晓荷讲述的这段话,正是“巴纳姆效应”的由来。


“巴纳姆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弗拉做的实验。

他给了学生们一段一模一样的话,声称这是他们人格测试的结果,其实这段话是弗拉从关于星座、性格等小册子里摘录出来的,和人格测试毫无关联。

但9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段描述非常符合自己的个性。

点击翻转卡片↓↓↓

当我们阅读其他星座的性格特点时,竟然发现,无论哪个星座的性格描述都有至少75%以上的内容是可以套用到自己身上的。

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厉害之处——“主观验证”的作用。

因为我们内心想要相信某件事的主观意愿,让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证据去支持它。哪怕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逻辑链,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我们要客观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关爱自己。尤其是现在各种星座、血型分析大行其道,会使很多人误以为那段言之无物的“性格描述”与自己真实性格相符,从而成为我们正确认识自我的严重阻碍。

只有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实特点和需求,不再被那些笼统、模糊的人格描述所设限。

02

其次,我们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能理性作出分析和判断,避免自己被繁杂的信息误导或欺骗。

03

最后,接收信息时,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避免先入为主,不要被个人情绪左右。

同时,也要学会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轻信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说法,别让自己中了“似是而非”的圈套。

编辑:潘乔雨

资料:沪小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星座真的那么准吗?揭秘认知陷阱“巴纳姆效应” https://mxgxt.com/news/view/1343579

相关内容

不再盲目迷信星座:科学理性揭晓星象与巴纳姆效应的矛盾之谜!
星座在心理学来说,是巴纳姆效应
巴霖效应:星座真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吗?
星座也有效应?
星座心理测试:几个心理效应
明星效应下的泳装狂欢:透视美女ll微博视频背后的消费陷阱与审美迷思
明星同款黄金被套牢?揭秘名人效应下的购金陷阱
什么星座最虐白羊女人(介绍星座间的爱情陷阱)
你真的了解巨星星座吗?(揭秘巨星星座)
你知道最可怕的陷阱是什么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