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演技类综艺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曾被广泛认可的演技竞技,如今却不幸沦为争议艺人们的流量游戏。这一现象在《演员请就位3》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至于使人们不禁思考:是什么导致了演技类综艺的价值倒退?
当制片人杨晓培在节目中问道:“哪些演员整过容,请站到后面的台阶上”,立刻引发了现场的紧张氛围。争议选手的复杂表情,似乎早已将演技的尊严抛诸脑后。这些选手如刘梓晨、杨子、徐开骋等,因其负面新闻和道德争议而备受瞩目,令人质疑演艺行业的底线已然在后退。
话题的核心在于:为何演技类综艺越“卷”越倒退?早年的《演员的诞生》曾以诚实的演技聚焦与严谨的嘉宾邀请而著称,然而如今的《演员请就位3》,却成为了一个表演与道德的双重审判场。节目组更倾向于通过制造冲突来吸引眼球,而不是展示真正的艺术创作。
通过数据对比,刘梓晨因“相柳”角色的一系列表演引发了1.7亿的浏览量,反观演技片段似乎被人们遗忘。某种程度上,争议艺人依靠负面话题获得关注,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几乎成了“黑红即红”的普遍共识。演技要求似乎被商品化,行业底线因流量而愈发模糊。
《演员请就位3》的这种现象并非孤例,而是对整体行业生态的折射。2017年,章子怡与周一围的《胭脂扣》是至今不可超越的演技典范,而如今的“以争议换流量”的局面,早已使得实力派演员避之不及。导师们从最初的引导者,逐渐变为表情包的制造者,转而关注戏剧中的“抓马”而非其背后的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西门庆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在当今被异化为流量符号,其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在此刻也变得微不足道。在流量至上的背景下,难道我们忘却了“演员”这一职业的初衷吗?是否因为“辣眼睛”的表演已成为流行,大家都来分一杯羹,演技的价值与尊严便随之消散?
综艺节目需要反思的不仅是制作模式,更应重新审视背负的社会责任。无论是整容、私生活的负面新闻,还是过于激烈的表演,这些都让观众对演技与职业伦理产生质疑。在质疑之声日益增多的如今,原本属于演员的荣耀和尊重,恰恰是需要大家共同去捍卫的,面对现状的反思或许是重获尊严的第一步。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未来的演技类综艺提出质疑与期待,流量尽管叠加之势,但唯有慎重对待每一位演员的努力,才能让正确的价值观回归。或许,正如章子怡曾经的质问:“演员是最低级的职业吗?所有人都要来分一杯羹!”我们需要答案,而这个答案,藏在所有从业者对“表演”二字的敬畏之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