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潜:绘画凝聚人生 艺术演绎哲学

发布时间:2025-05-21 09:11

超然物外的心境、红尘净土的达观

但凡能够留下痕迹者,无不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性格。

看着刘潜,笔者眼前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出一个又一个有着独特性格的历史名人。

刘潜是个神奇的画家,不,他应该是一个全能型艺术家,而不应该仅仅界定于绘画,因为,他设计出身,后来,大成于书法、绘画,收获靓丽人生。在书法方面,他楷书、行书、草书通善,在绘画方面,他人物、山水、花鸟皆精,能工笔,能写意,又有着执拗般的性格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

大学期间,刘潜学的设计专业,大学毕业之后,他带着无限憧憬,到了北京,在设计行业里拼打,才情、天赋伴随着汗水,很快,在北京的设计圈,他混得风生水起,为奥运设计过展标,为很多企业设计过商标、设计过产品、设计过发展蓝图,他也设计过画册、设计过图书,那些年,他嫣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光芒闪烁。正当大众期待着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决战未来,走向巅峰时,刘潜默默转身,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设计行业,头也不回,他是那样决绝。

 

他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拜师学艺,开始学习书法,然后,又考入清华美院,学习绘画,苦行僧一般,十年沉寂,了无音讯。

十多年之后,在南方,突然出现了一个艺术家,产量很高,一批批绘画作品,一幅幅书法长卷,而且,绘画作品,件件神妙如动,格调脱俗,书法作品,幅幅鸿篇巨制,字如珠玑,令人瞠目结舌,感慨不已。

笔者很好奇,于是带着窥视的心态,与刘潜聊了一个上午,其中最让笔者感慨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美院毕业之后,我用了十年时间,闭门谢客,每天除了三餐、睡觉,几乎都泡在绘画和书法中,从临摹到创作,现在,书法加绘画,一共有1千多幅,之后,泰山、华山、峨眉山、黄山,游历大江南北,在海南停留两年,现在驻足广东。”这真是一个说走就走的旅途。

透过刘潜的传奇,看看他的艺术成绩,解析一下他的审美追求,来印证他这些年的收获。

刘潜写了很多长卷,小楷有《楞严经》、《金刚经》等,行草书有《自叙帖节临》、《千字文》、《道德经》等,每一卷都堪称大部头,每一幅长卷直径都有20多厘米。仅以他的行草书长卷《自叙帖节临》为例。章法,严谨规整,布局,和谐自然。笔法,方与圆、动与静、刚与柔,相得益彰,互生奇妙。墨法,和谐中有对立,险绝处显真功,纵逸奔放,磅礴涌动。看线条,遒劲俊美,品点画,浑然天成,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才情,一笔一划中折射着人生。再看他的楷书长卷《楞严经》,结体自然,用笔连韵,颜体的雍容,欧体的刚劲,柳体的骨力,赵体的妍美,随处可见,毫无滞感。长卷写小楷,好比天地之内抒发胸臆,小楷方块之状,却大气涌成,实属功力娴熟,技高凌云的大手笔。每一幅长卷都以绸缎装裱,绫缎点缀,在华丽的包装中,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端庄典雅的视觉感受。如此功力,绝对不是十几年就可以达到的程度,这一定是刘潜童子功的使然,却不是一般的童子功,而是一直坚守而从未间断的童子功,是几十年积学厚养的渐变过程。

 

每一个画画的人都知道:“三矾九染”是时间的积累,准确的造型是在千百次实践中提炼的生动,高质量的线条是在笔墨中摸爬滚打的结果。刘潜的工笔也同样经历这样的过程,然而,他还有着超出他人的高明之处,《玉堂富贵图》、《观音造像》等等工笔作品。画面精细工整,又稳重结实,布局奇巧,又端庄秀丽。高古游丝的用笔,回游流转,圆劲隽永。敷色,清新淡雅,和谐自然,厚处,层次叠加,浓而不艳,薄处,轻如蝉翼,细而不腻。构图,丰神磊落,恬淡宁静,密而有序,疏而不简,各种具象的神态,灵动明朗,妙造天然。面对画面,仿佛看到了徐家野逸之姿,黄家富贵之态,一处色彩都有微妙的变化,一根线条都能准确到位,看似简单的造型,也在生动中,彰显着多年的打磨功力。毫无疑问,反反复复的工序,一姿一貌的勾勒,既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力,又要有耐住寂寞的毅力。一幅工笔作品呈现给观者视觉美感之时,也呈现出一个艺术家多年沉浸于艺术的功力积淀,呈现出一个艺术家对绘画的真诚和审美的判断。

书法和工笔一样都是刘潜对艺术的基本感受,也彰显着他深厚的艺术功底。跳出刘潜的书法和工笔,看刘潜的写意花鸟,有大写意、也有小写意,用笔老辣恣肆,用墨酣畅淋漓。显然,在写意中,笔墨的挥洒,刘潜更能释放喜怒哀乐的情绪,线条的跌宕,更能表达他那阔美卓远的心象,构图中,也常常孕育着他那质地洁美的艺术追求。

在山水画的创作方面,刘潜也下过苦功,他曾积年累月地临习古人,从中学习先贤的绘画精神和笔墨技法,十多年百炼成钢地锻造,手摩心追于一幅幅名篇巨著,哪些古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哪些前贤有什么样的技法?刘潜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如在手底,比如《临髡殘山高水长图》,《临王蒙青卞隐居图》等等作品中,他临摹得惟妙惟肖,十分逼真,这充分说明了刘潜学习古人的深入程度。除了临摹古人的作品,刘潜依仗着自己的艺术才情,依仗着高超的笔墨功夫,对传统绘画技法进行提炼,并把传统技法融成自己一套放笔直取的办法,他创作了很多“拟古人笔意,写现实风采”的作品,比如:《拟黄宾虹笔意》、《董文敏笔意》等等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的敬意,但是,更多地看到了他对传统绘画的舍取,看到他对艺术的重新构建和全新理解。

当然,刘潜把更多的精力停留在自己心中的山水中,这些山水作品体现着他游历大山大水的印记,彰显着属于他自己的风格,凝聚着他浓浓的个人情感。万里飞鸿,孤叶飘零是他笔底最钟情的风华,写山真骨,与山传神是他笔墨情趣的归宿,深山幽谷、峰峦露华、玉树滴翠是他精神的落脚点,在这些作品里,刘潜安顿自己的灵魂,放飞自己的遐想,神游于天地之间,他物我两忘,在妙境之中养心,他心神澄澈,静与境、心与意,宁谧而祥和,他不亦乐乎,也情不自禁。从外师造化到中得心源的渐悟、渐进、渐变中,他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从刘潜带有自己风格的山水作品中,能看到荆浩的“凝想形物”,看到范宽的“雄伟壮观”,看到董源、巨然的“峰峦出没、云烟显晦”,也能看到燕文贵、许道宁的“四时朝暮,风雨交替”,以及吴门画派“云烟、风月、江河”的明快,华亭画派“千里之远与不离坐外”的真实,那酣畅淋漓的笔墨,那具象与意象的胶着,那静穆浑厚的境界,无不充溢着无与伦比的视觉张力,面对画面,仿佛置身其中,正呼吸着“天地精华,日月灵气”。

谈刘潜的艺术,无论如何也不能无视他的禅意,他曾创作了一批以沉香为蓝本的艺术形象。这批作品,貌似工笔,实为写意。画面中,各具形态的造型,刘潜均以富有想象力的线条组合进行物象的表达,他充分发挥线条的艺术张力构建物体具象的明暗和块面关系,不加颜色,纯以水墨表达墨分五色的妙处。每一根线条都一丝不苟,又都蕴含着千变万化的笔意,跌宕起伏,灵秀萧散,严密而婉转自如,规整而神采飞动。井然有序的线条,缠绕向上,富有动势,如浮出水面的荷干,隽永俊逸,韵味横生,线条的视觉形式与“曹衣出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尊尊以沉香为艺术元素的造型在线的排序中,似若一尊尊得道的禅师,或清心修静之状,或豁然达观之状,或闭目凝神之状,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一只香炉正燃起一缕缕清烟,袅袅而起,仿佛烟煴拂面,清香四溢,以此辉映带有禅意的沉香造型,营造出一种抽离凡尘,怡然自得的心境,或沧桑或淡定或参透或追寻,一种“红尘净土”的氛围承载着悲欢爱恨,承载着渺渺之思。 

纵观刘潜的艺术,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花鸟、山水,哪怕是带有禅意的沉香造型,无不演绎着刘潜“基于儒,染于佛,而归于禅”的人生参悟。他的艺术才情、他的处世思辨、他的生活态度,甚至他的宏图大志,经过数十年苦修,终于凝聚成一朝之变的艺术积淀,这种艺术积淀,洋溢着独特,充盈着个性,这种独具个人魅力的艺术积淀必将在他那“高歌取酒,落日起舞”的放浪形骸中绽放,也必将在他那幽山禅室的隐士气质中变成永恒,因为,那是久居闹市对田园牧歌的向往,那是精神往来于天地之间的独白,那是繁华之后复归平静的豁达。

(文/桑干)

艺术家简历:

刘潜,字易之,号大谦,文化学者、艺术家、设计师。      

(责任编辑:李菁)

网址:刘潜:绘画凝聚人生 艺术演绎哲学 https://mxgxt.com/news/view/1335739

相关内容

乾隆御题诗蕴藏哲思,15位国内外艺术家以多元媒介演绎“画中画”
陈智林领衔川剧《大千世界》 演绎张大千的艺术魂和家国情
第六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凝聚”5月
唐寅与他的绘画艺术
以“凝聚”为主题,第六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即将启幕
《楚艺术全集•绘画与纹饰卷》:一幅瑰玮奇谲的楚艺术画卷
以“凝聚”为题,第六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幕
艺术家巨建伟绘画作品展亮相荣宝斋 将传统美学进行当代转译
刘松年:傲视画坛的艺术巨擘
绘画与影像的美学共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