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交易降温 金牌编剧成“香饽饽”
《心术》
《步步惊心》
《我的团长我的团》
《金枝欲孽2》
《囧人的幸福生活》
核心提示:
上海电视节历来是电视剧版权交易的“黄金时段”,但今年记者在电视节现场看到,与去年视频网站高调购剧的热闹场景不同,今年各大电视台、视频网站多是谨慎观望,许多购剧方只看不买。一个更直观的变化是,前些年许多影视制作公司都将本年度筹拍的戏甚至“概念化”的海报和拟请阵容亮出来进行交易,然而今年记者看到许多影视公司多是卖成片或是已经开拍的剧目,甚至像《蚁族的奋斗》这种已经进行首轮播出的剧集也在重点宣传之列。
在谨慎交易背后,是电视剧制作源头上的紧缩。《海上孟府》导演张挺日前刚去车墩拍摄,他说以往在车墩一年有30多个剧组很平常,但今年到现在不到10个剧组。究其原因,张挺认为,去年扎堆儿投拍以后,很多剧积压,所以现在剧组开机也很谨慎。
与电视剧交易降温对应,本届上海电视节“编剧为王”的品牌效应日渐显现,在电视节论坛上,演员片酬虚高、购剧价格虚高、电视台避免恶性竞争等成为电视人讨论的焦点,大家其实思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电视剧产业怎样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焦点话题1:
一些演员片酬几乎超过投资成本60%
“演员片酬几乎超过投资成本60%,这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在一场名为“后2012电视剧市场:产业升级新趋势”的论坛上,著名导演李少红直言演员片酬疯涨的风气必须遏制。事实上,在几天的论坛中,炮轰高片酬成为最集中的议题。就连记者采访制作人经验并不丰富的何润东时,他也大吐苦水:“有些我都叫不出来名字的新人,一看片酬,哇,居然比我还高。那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超市里的特价商品。”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正如演员马伊琍所说:“演员的片酬是由市场决定的,如果制片方觉得贵,完全可以不给,制片方为什么要纵容演员的高片酬呢?”确实,如果说演员的高片酬已经变成阻碍电视剧产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的话,这也是制片方一步步“喂”出来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演员的片酬虚高并不是电视剧产业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被资本绑架下的“大跃进”。“制片方也处处受投资方限制,看中一个本子,就认定说要找某某来演。如果这个演员不答应,那就直接涨片酬,拿出比市场价高得多的片酬展开攻势。而国内知名演员有限,一个人涨了,其他人也跟着涨。一线的涨了,二、三线演员也肯定不会落后。”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专业的人士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一个项目一旦落到自己头上,还是能用一线演员绝不用二、三线演员,能用有名的绝不用新人。”山东影视中心总制片人侯鸿亮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在资本强攻以及“演员为王”心理的裹挟下,内地演员的片酬不断飙升,随之而来的恶性循环也开始出现,有些剧为了支付演员高昂片酬,不得不压缩制作成本或是编剧的成本,最终导致剧集粗制滥造,只靠演员的粉丝撑场保证收视率。
不过,对于花大价钱请演员,侯鸿亮表示不能一概否定,如果占到一部电视剧的制作成本的50%或以上,但演员能够给制作方带来更大的收益,还是可以的。“我觉得最重要是要有一个衡量,如果一味追求大阵容,比如说我就是要一个演员,能够保证制作时候特别踏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其实最终还是在于题材和团队,因为电视剧是综合艺术。”侯鸿亮说道。
焦点话题2:
卫视争夺收视率“内耗”严重
购剧价格的上涨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一部剧几家卫视联播,在购买电视剧动辄二三百万元的市场环境下,“独播”只能是赔本赚吆喝,虽然能够迅速树立频道品牌,但如果每部剧都采用这种模式,电视台只能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况,因此,自今年开始,一线卫视的电视剧都是联播剧,几乎很少独播剧。
而这种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卫视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心术》为例,东方、浙江、安徽、天津四家卫视中,除天津卫视平台排名稍微靠后外,其他三家卫视都是处于同一个重量级的选手,争夺收视率的竞争自然是白热化的。事前开新闻发布会宣传、“参与话题送IPAD”这种小把戏早已经过时,“抢播大战”成为电视台争抢收视率的结果。据悉,在开播当天,《心术》在四家卫视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删减,导致进度完全不同。天津卫视更是将一集内容删得只剩37分钟,还抢先播出了其它3家卫视中都没有出现的第3集部分内容。见到这种情形,编剧六六在微博上也发起呼吁,“请注意一下契约精神和艺术完整性。”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之前《我的团长我的团》也遭遇过卫视抢播大战。之后23家省级卫视共同签署了《电视台电视剧播出自律公约》,约定“坚决反对单纯为了追求收视率和短期利益,搅乱正常的电视剧播出秩序”,自此以后,类似零点首播、24小时滚动播出这样的恶性竞争现象绝迹荧屏。不过,每当有大剧同步播出时,不少卫视总会为了抢收视而做出剧情删减、掐片头与《新闻联播》无缝连接等行为。
这种“内耗”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由于电视台播出剧目的同质化严重。在这一点上,美国正好相反,每天每个电视台都在播放不同的电视剧。美国电视台的差异定位相当明显,比如ABC着重于都市女性剧,CBS的探案剧和情景喜剧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通过细分市场的力量达到良性竞争的效果。相比之下,虽然每家卫视都有自己的口号,但却在购剧方面缺乏鲜明的区分。在购剧价格渐渐回归理性时,“千人一面”的情况是否能够缓解,还需拭目以待。
新趋势
“编剧为王”品牌效应日渐显现
对于演员的片酬虚高问题,其实制片方们已经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启用性价比高的香港艺人。在今年电视节上,虽然真正的香港电视剧只有由蔡少芬和陈豪主演的TVB新剧《金枝欲孽2》,但TVB前任和现任“小生”、“花旦”们佘诗曼、郑嘉颖、黄宗泽、胡杏儿、欧阳震华都来电视节“大团圆”,却都是为了各自的内地电视剧做宣传。
事实上,光看电视节各展馆挂出的电视剧宣传海报,就能发现TVB艺人做主演的电视剧已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TVB昔日的顶梁柱佘诗曼这两年在内地不仅接拍了《嫁入豪门》这样比较容易驾驭的苦情戏,还担当了长篇历史剧《建元风云》的女一号,而另一位TVB当红小生黄宗泽还为了内地剧《面包树上的女人》辞演了TVB今年的重头戏《冲上云霄2》。
“TVB艺人敬业、吃苦耐劳,性价比高。”这是许多制片方越来越多开始用香港艺人的原因。凭借《步步惊心》在内地大红大紫的郑嘉颖片酬才叫到25万一集,蔡少芬20万一集,佘诗曼16万一集,而与之名气相当的内地演员早已超过这个价位,更何况,TVB的训练模式是经过五六年配角的磨炼,才能出头演主角,像郑嘉颖、佘诗曼、蔡少芬等已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十年,演戏的经验远远超过内地的一些新人演员。“TVB就是一所学校,演员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不管在香港还是内地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TVB制作资源部总监乐易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比起演员的选择,今年电视节上一个更大的变化是编剧地位的提升。在“英皇六周年”庆典上,虽然有冯绍峰、吴秀波等艺人出席,但身为编剧的六六依然是被视作最重量级的嘉宾,而在电视剧《好家伙》的发布会上,曾写出《士兵突击》等热播剧的金牌编剧兰小龙成为整部戏最大的卖点。在演员片酬涨了之后,编剧的价格也开始上涨。资深影视策划人谭飞透露,他认识的编剧价格已达到六位数。
与以往相比,编剧的品牌效应正在日益凸显,从《蜗居》到《心术》,只要打上六六编剧的电视剧一定卖座,这已经成了各大电视台的共识,因此金牌编剧的加盟成为了电视剧购买的一个很重要的标杆。
一些影视制作公司甚至开始自己培养编剧人才,比如小马奔腾就签约了网络作家孔二狗来转行做编剧,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说公司签约了十几个专业编剧的工作室来保证剧集的制作。“编剧队伍再不是像我们传统那样由一个人自发投稿,它的发展方向和规模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说可以从网络上寻找。”身为编剧的王丽萍说,现在应该算是编剧的一个美好时代。
新趋势
周播剧能否流行?
周播剧在美、日、韩等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播出模式,但在中国,虽然前几年湖南卫视曾尝试“周播剧剧场”,但播出之后反响不大,所以不了了之。在上海电视节论坛上,这一种播出模式又一次成为争论的焦点。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表示几年以前,他就在呼吁播出方式要进行改变,希望周播。“周播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使整个电视剧产业链拉长、拉大,甚至可能会创造900亿、9000亿的产值,如果周播剧的方式能够实现的话,对影视行业一定会带来非常大的推动。如果我们还是用饕餮的方式,一天播五集,一天播三集的量来说,你肯定只是量的增长,不能产生非常好的质的改变。”马中骏表示日播的收视心理跟周播并不一样的,如果要做周播,并要吸引观众的话。无论是从题材、内容、情节、人物,都需要对周播进行研究以后来做,肯定要做这个功课的。
不过,知名编剧王丽萍则表示对周播剧不是很看好,因为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第一,你在做周播剧的时候,别人每天两集、三集的在播,我们应该尊重普通老百姓的收视习惯。第二点,我觉得周播剧可以尝试,但一定要有非常强大的明星阵容,就好像大家一到星期六、星期天会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就是追着谢娜和何炅,我追着大明星看这些剧是有这种可能的,有可能是年轻观众带动老年观众。但现在明星那么贵,他们愿不愿意来演周播剧?第三就是周播剧剧本要非常强大,要有既间断又要连续的故事,但每个一线编剧至少已经排到明年了,他们愿不愿意做一些牺牲,来做这样的尝试,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难度。”
焦点话题3:
影视公司
不上市就会落伍?
资本涌入影视行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资本的涌入才是怪事,但有些投资人完全不懂影视产业也来投资。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知名导演阎建钢说,“不少人用数字来说服我,有的准备拿出10个亿投资,最多跟我谈到100个亿。但据我所知,全国电视剧产品的总产值不到90个亿。”
阎建钢说,今天制作影视公司如果不上市会感觉自己很落伍,“我们的产业需要集团化的公司,但是一定是健康的、清醒的,而不是搅混水。当海盗船出现在我们这个海面上的时候,会把你冲的稀里哗啦,因为所有的资本有一个非常正当的动机,投进去之后会安全退出,而我们的从业者如果不保持清醒,上市之后的退市也许会有一股浪潮。”
从前年开始,电视剧产业制作开始快速增长,去年的产量增幅更是达到40%,购剧价格也早已超百万。今年这种过度膨胀难以为继,华海时代董事长王海滨说,从电视台的收益考虑,电视剧的销售价是有“天花板”的,他认为一部剧首轮上星大约在300万以内,实际上去年已经有几部电视剧接近“天花板”。从尼尔森公布的数据看来,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电视台的广告投入增幅放缓,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台对购买电视剧会更加谨慎,“他们宁可观望一阵,而不是轻率地下手抢剧。他们的这种态度会快速传导到各大影视制作公司,从而引发电视剧减产”。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电视剧行业需要面对市场静下心来,做一下禅的功夫,不要那么浮躁。比如说当我们确定一个制作目标的时候,我的第一标准是什么?有一种理念是,市场需要什么我就拍什么,没错,但是当你看到市场需要什么的时候,有无数个老总也看到了市场需要什么,所以同类题材会蜂拥而上。当你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时候,这个行业才能够健康发展。”阎建钢说道。
新趋势
视频网站
开始“团购”电视剧
“我妈妈讲的话特别对,她说在菜场阿姨都去买股票的时候就要冷静了,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王丽萍的这句话放在电视剧产业的任何环节其实都适用。与电影相比,电视剧产业由于门槛相对较低,因此更容易产生“头脑发热”的状况,从制作上来说,什么题材火拍什么是内地电视剧最为人诟病的一点,而从购买环节来说,去年视频网站纷纷高价“砸”剧也堪称一窝蜂的壮举。
今年,这种状况开始降温,甚至催生了一种新的购剧模式——“团购”。正在江苏卫视热播的家庭伦理剧《囧人的幸福生活》就是一例,在日前上海电视节的交易展上,该剧出品人贺盈时代张珺涵先生向记者透露,该剧打破了以往高价卖给一两家网站的模式,而是由来自不同“联盟”的优酷、土豆、新浪、腾讯、爱奇艺、PPTV六家网站“团购”,并同时联播。“这是版权交易市场上双赢的新兴模式,《囧人》的‘团购’价并不低,对于视频网站而言他们只是以正常承受价购剧。但对于我们出品方而言,总收入其实甚至远远高于以往的销售成绩。”
对于视频网站来说,“团购”也并非不能接受,乐视网的版权资源合作事业部总经理何凤云认为,“团购”一定程度上为视频网站减低了风险,也减少了成本的投入,不能不说是视频网站们开始“省吃俭用”后的新模式。
这种网站同时推出的模式会不会导致高度的同质化?对此,优酷网总编辑朱向阳说,“团购”是视频网站抱团抵御风险的一种尝试,但他并不担心这样会大幅减少点击率。“这就好像是卫视联播电视剧一样,是不是就没人看了呢?关键是如何在同样的内容基础上突出自身的特色,这是视频网站需要考虑的问题。”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吴敏 上海报道
网址:电视剧交易降温 金牌编剧成“香饽饽” https://mxgxt.com/news/view/1329294
相关内容
“007”编剧坦言:好莱坞剧本荒 中国题材成香饽饽KPL汇总挂牌名单:16队64人挂牌,包含6位明星选手,Cat成香饽饽
“挑战明星”收视飙高 大牌娱乐主持争抢香饽饽
李易峰活该!被豪门千金抛弃离婚,只能返回老家,前员工成香饽饽
周冬雨之后是杨幂,许凯为什么成了偶像剧香饽饽?
韩国人喜爱新加坡看中 “香饽饽”任泉海外抢滩
2020黄牛眼中最火的明星:肖战人气不降反升 刘雨昕成香饽饽
60岁郭晋安成港姐眼中香饽饽 45岁欧倩怡连工作都找不到
库兹马成香饽饽:勇士湖人争相追逐的明星前锋
苏炳添加入麦当劳“明星热爱之选”,体育明星成代言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