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
话题“电影花千骨导演道歉”
冲上微博热搜榜首
引发关注
据悉,因为电影票房不及预期,电影版《花千骨》导演张超理发布视频道歉。称因票房非常不理想,对此感到很意外也很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制片人和团队伙伴,觉得自己4年多的努力和付出没得到回报。
上映4天票房仅520万元
网友不买账:太难看
电影版《花千骨》由张超理执导,陈都灵、李程彬领衔主演,茅子俊特别出演,陈晓东、张丹峰、张俪友情出演。该片制片人为唐丽君,同时她也是电视版《花千骨》的制片人。
图片来源:电影花千骨微博
影片于1月20日上映,但上映后票房并不理想,截至1月24日16时,影片票房520万元,而预测内地总票房仅为761.6万元。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上述视频中,张超理称,非常感谢已经走进电影院的朋友们,同时其本人也很关心票房,知道很不理想。
“这让我很意外,此时此刻我感觉很愧疚,对不起我们的制片人,辜负了他的信任,同时也对不起团队的伙伴们。我觉得四年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一句对不起。”张超理哽咽表示。
该电影制片人唐丽君则发文表示,“票房与预期中的相差太远,但我们还在努力。”
唐丽君称,这部片子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瑕疵,但是整个主创团队包括演员都是满怀敬畏以及对艺术的挚爱投入到作品的创作及拍摄中去的。剧版在先,难免会被比较,甚至被质疑。“我也在反思,在提醒自己,创作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我能理解大家对《花千骨》的爱之深,恨之切。”
不过,从许多网友对电影的评论来看,还是认为“槽点太多”。
pipi酱mama桑:几十集的电视剧缩减成100多分钟的电影,找谁拍剧本不过关也没人买账呀,有啥好委屈的,你拍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拍了个啥玩意吗?
小彭Chun:翻拍的到底有什么意思?剧情都看过一遍了,为什么还要花钱去再看一遍?
冰冰岛也没有避世的小镇:我去看了,跟姐妹包场,全程笑到最后,男主演技尬死我了。
侃侃928:这种电影当时准备拍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会是这种情况。电视剧版本是霍建华和赵丽颖,你们怎么比?看过电视版的肯定就对电影里无感啊。
以身坐泽K:电视剧版都看过了,没兴趣再看一遍电影。
岁月如酒:那么长的剧情缩减成那么短,有什么好看的,啥都表现不出来,而且还挑战经典,这个结果是必然的,电影看的就是新故事,人人皆知的故事都火不了。
CCTV6点名:
是“开年第一烂”吗?
说起“花千骨”这个IP,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电视剧《花千骨》。2015年的暑假期间,赵丽颖、霍建华领衔主演的这部仙侠剧收视率、网播量双创新高,一众演员人气暴涨,带红多个网络热梗,成为大IP产业链转化的代表之作,至今仍是很多观众心目中的古偶“白月光”。
1月23日,剧版《花千骨》主演赵丽颖也在微博发布了电影版《花千骨》宣传海报,并配文“九年睽首,支持制片人唐姐姐”。
不过,电影《花千骨》却没有获得电视剧一样的好口碑。
近日,CCTV6《今日影评》栏目辣评影版《花千骨》:真的是“开年第一烂”吗?
影评人称对于仙侠IP翻拍电影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和当下时代观众对话的内容,用最真诚、最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它,可能才能做出一部不亚于它本身影响力的仙侠电影。
除此,主持人在节目中也表示,对于观众评价电影《花千骨》是2024年第一部烂片是不信的,但是买票进了影院后发现真的可能是“开年第一烂”。最后,主持人也表示要把电影拍热,最终还是要看电影人是否有一颗对创作的热忱之心。
央视网评:烂片应当向谁道歉?
近来,刚刚上映的电影《花千骨》招致一片恶评,央视电影频道感慨其为“开年第一烂”。上映4天,该片票房未能突破500万。
面对漫天骂声,该片导演下场道歉。所谓道歉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对不起制片人和团队伙伴,自己4年多的努力和付出没得到回报;二是希望大家能够走进电影院支持与检验。这番话一出口,更是让观众气不打一处来:口碑都碎成这样了,还想靠卖惨骗大家去电影院?
细数起来,为挽回损失,导演乃至主创出面为电影拉票房,属于常规操作。从过往案例看,如果是好电影,只是前期宣发没到位,在营销上恶补一通,最终扭转颓势甚至逆袭也不是不可能。可要是片子真烂,再出来搞噱头,只会招致更多口水。
烂片屡屡扑街背后,是市场和观众忍耐度的降低。前些年,国产电影市场一度烂片横行,只要会搞噱头,能请来流量明星,即便剧情漏洞百出、特效华而不实,也能霸占影院排片榜。一来二去,高票房、低口碑现象屡见不鲜,劣币驱逐良币令人心忧。
好在,随着社会审美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社会舆论、行业人士持续大声疾呼,国产电影行业在反思中取得长足进步。烂片虽不时有之,但已不是主流。谁还想胡乱糊弄就赚个盆满钵满,只会被啪啪打脸。某种程度上,电影《花千骨》也像一次市场实验,再次提醒行业人士:片子烂还想要票房,没门!
其实,刚刚过去的2023年,国产电影大有“春暖花开”之势,不少片子叫好又叫座,引得影迷“二刷”“三刷”。无论是立足传统文化的《封神第一部》《长安三万里》,以一服一器、一餐一饮、一诗一画激起了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归宿;还是扎根现实主义的《八角笼中》《热烈》,通过对个体情感的书写,描摹出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引发了观众的共情共鸣;又或是科幻感拉满的《流浪地球2》,让人感叹“大片不再是好莱坞独有”……这些影片的共同点就是,以匠心创作,靠质量说话。这才是对观众的尊重,才是对制作团队的尊重。
对于华语音乐的发展,歌手李宗盛曾经说过,“听众是无辜的,所以我们给他们什么样子的东西,这是最要紧的”。电影何尝不是如此?市场回归理性,观众期待好片,每个电影人也应有基本的职业操守。与其委屈票房拉胯,不如知耻而后勇。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本文作者:法治网、央视网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