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马传先:建设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挖掘创新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

发布时间:2025-05-20 17:58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日讯“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3月3日,来自山东德州的全国人大代表马传先在接受闪电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她带来了《关于尽快建设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议》等建议10件。


全国人大代表马传先(资料图)

马传先介绍说,2020年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正式印发,全国各地迅速行动,建立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通过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发掘创制,培育推广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种,一批古老地方品种在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在耐盐碱作物种质收集、鉴定评价、创新利用方面,还不够系统深入。一些重要的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如黄河口的盐地碱蓬、柽柳、芦苇、二色补血草、罗布麻、白茅、野大豆等,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创新利用。而且由于多年来对耐盐碱作物种质没有进行系统提纯复壮种性退化严重,利用水平不高,产出效益也偏低

为保护我国本土耐盐碱种质资源,扩充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和多样性,保障我国耐盐碱作物种质安全,马传先代表建议:

一、尽快建设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

建议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由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立项,设立专项资金,加快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积极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联合优势种业企业,开展耐盐碱种质资源中长期安全保存,统筹布局种质资源长期库、中期库,分类布局保种场、种质圃,实行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活体原位保护与异地集中保存,及时繁殖与更新复壮,系统地开展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二、加大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力度

认真组织各地开展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查清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及变动情况,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同时积极引进的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扩充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和多样性。同时对现已收集到的分散保存在各单位和个人的材料进行登记造册,分类整理,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建立耐盐碱作物品种资源综合数据库系统和耐盐碱表型分析系统。

三、挖掘创新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

结合传统育种和前沿生物技术手段,利用现有的优质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采用辐射诱变、化学诱变等生物技术手段,创制突变群体,形成耐盐碱作物种质的创新资源群体。鼓励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开展资源创新和技术服务,建立耐盐碱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交易平台,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全国人大代表马传先:建设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挖掘创新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 https://mxgxt.com/news/view/1315978

相关内容

希森集团的耐盐碱马铃薯育种之路:创新与国际影响
小麦族植物种质资源的谱系框架构建
王英明一行到东营市河口区督导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滨州市农业科学院 工作动态 《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来园区开展调研交流活动
浙南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
山农大破译五节芒基因“密码” 为种质利用和新品种创制提供理论支撑
金秋丰收季丨庆云:亩产超1500斤 盐碱地里“飘出”稻米香
福瑞达:依克多因在农业的主要作用可有效提高作物抗盐碱、高温等逆境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土地“开源”缓解用地矛盾
追忆袁隆平与广东海洋大学的四十载情谊:因杂交稻结缘,海水稻续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