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老人写传记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写传记的指南,集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结合大量的案例,一问一答,降低阅读门槛。从口述史项目的筹划到落实版权,详细,务用。另一本是口述史的优秀案例「丽泽忆往」,讲述者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刘家和。他讲叙的是92年的人生和学术。在看书时结合阳老师的「写传记十步走」和他提出的「人性系统论」框架,找出刘家和的大事年表,关键事件;思考他每个人生阶段的冲突,他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得如何。
## 准备阶段
帮老人写传记,其实是帮老人做个人口述史。什么是口述史,是指通过访谈的方式来收集记忆和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准备充分的访谈者向受访者提问,并通过录音或者录像的形成把两者的问答过程记录下来构成的活动。那种随意或暗中进行的录音,就不能说是口述史。
对律师来说,90%的工作是站在法庭之前。而对一个口述项目来说,访谈者大部分的工作是在访谈者,对受访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之前,换一句话说,采访前,有不少的准备工作要做,准备阶段,可以看是输入资料的阶段。
首先,你要确认要给谁写传记,你跟TA是什么关系,写作动机是什么?
进行这次传记采访,你有什么目标,想从中获得什么?
接下来,你要制定什么样的采访计划,这过程中会产生哪些材料?(录音、录制、图片、文字等)
有了这些宽泛问题的答案后,你就可以更容易解决:你要采取什么样的提纲框架,采访几次,时间如何安排,采访哪些人,需要什么设备,做哪些背景调查等。
在开始访谈前,要熟悉受访者的情况:家庭、所在社区、工作,成就与失败等;熟悉受访者大致的人生经历,所经历的事件的历史等,再让受访者填补细节,通过家庭史(拿到家谱)、城镇机构史等,如有相关的备忘录、信件、相片等,最好提供,这些要做的事情跟阳老师在「写传记十步走」中提到的前五步异曲同工。
**第一步:编制大事年表**
用一周时间撰写老人的大事年表。比如他是哪一年出生,出生在哪,家庭情况;在哪上的学;哪一年工作,工作情况;哪一年恋爱结婚;哪一年生小孩,生几个,小孩情况;哪一年工作变动,下岗或经商;哪一年更换居住地等。
**第二步:查家谱图**
中国家庭有保留家谱图的传统,尽快查一查,老人在家族中处于哪一个位置。
**第三步:编织人际网络图**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交往对象,找出跟老人来往最频繁的朋友,侧重了解老人过去所经历的事情。
**第四步:查历史大事件**
个人是渺小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在于时代、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家庭和生活经历所塑造。把个人放在历史事件中,更能理解老人当年的人生转折以及他的选择,也能隐约看到到他是如何给历史所改变命运的。
**第五步:整理和分析地方志**
每个地方的政策不同,发生的事情不一定相同,所以要到当地地方办,查阅老人出生地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看当年出了哪了名人,跟他有什么样的关系。
前期准备得越充分,越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跟老人的访谈也会越融洽。这是非常关键的五步,有了这五步,设计提纲时,就水到渠成了。
## 设计提纲
设计提纲有两个框架,一个是按时间线索设计,一个是按主题设计,结合阳老师提到的,这条线索采用他提到的「人生小传」的模板。
采取哪个框架设计,取决于访谈项目的目标。有些项目涉及到老人一生的故事;有些项目则侧重于受访者参与过的事情。如要写的访谈,是自传性质的,则按年代的时间线索去访谈,如阳老师提到的策略,以12年为一个时间大周期,从0-12,12-24,这样6个大的时间跨度编排访谈提纲,如果项目集中于某一事件,访谈的问题就要专题化。
开门见山提问不是最好的做法,不要让问题过于突兀,在提出问题前,最好做好功课,即前面提到的五步准备。
第一条线:以时间线为主,从出生算起,以12年为一个时间单位:0-12岁、12-24岁、24-36岁、36-48岁、48-60岁、60-72岁,分为6轮采访。结合「传主大事年表」设计问题,每一轮可以提出10个你最关心的问题。
0-12岁,这一阶段主要涉及到出生,出生地,父母,上学等相关。3岁前的记忆难记起,多问问3岁后的事件,结合「大事年表」,设计问题:
- 你是哪一年出生,出生地?
- 你在家中排第几?
- 你和父母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哪件事对你来说特别深刻,那时发生了什么,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现在看那件事,感受如何?
- 能否具体说说你的家乡
- 你是哪一年上的学,学校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同学,印象最深记的老师是谁,在学校,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情,能否具体聊聊?
还可参考模板, 列出至关重要事件或记忆,如下:
阶段:回顾往事
时间:19XX年--19XX年
- 出生,妈妈重男轻女,生完后要把我扔进1.2深的水桶,给奶奶救下、
- 7岁,出麻诊,再次遭到妈妈的嫌弃
- 9岁那年,没按时做家务,遭到第一次痛打,爸爸上前拦住。
- 哥哥结婚,写写嫂子进门后,我的家庭地位直线下降。
- 媒婆上门说媒,我不同意的情况下,妈妈收下订金,写她如何逼亲。
影响事件的重要人物:
- 妈妈
- 爸爸
- 奶奶
- 媒婆
- 大哥大嫂
以此类推,每一个12年的人生周期,都列一个这样的模板,根据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展开聊,挖出更多的记忆。在采访的轮次上,分配权重,越早记忆越记不清,多问近些年的事情。
**第二条线:按照人生小传线索**
儿童期事件跟第一条时间线的有重合,从行为分析课中的「人生小传」模板中挑选出7大问题
1、能否说说你生中的高峰时刻,是什么事情,当时有谁在一起,做了什么?那时你有多大?当时你的感受如何?你为什么会认为那是你的高峰时刻,对你的人生有何影响?
2、说完高峰时刻,再来聊聊你人生中的低谷,有哪些事件,当时是你怎么走出来的,那时你是怎么想的,别人是怎么看你的?影响到你后来的人生吗?
3、回顾你的人生,有哪些是你生命中的转折点,当时你多大?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有谁见过这些事?
4、你做过哪些重要的决定?这些决定有影响到你的人生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还会不会做这些决定,为什么?
5、有哪些事在你看来,是不道德的,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去做?或者是你做了哪些你认为不道德的事?
5、你最后悔的三件事是什么?那时你多大?你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现在的你会对当时的自己说什么?
6、你还保留了哪些资料,现在看到这些物品,唤起你哪些记忆?
7、这一阶段,你最大的冲突是什么?解决得好不好?有做过什么努力?没解决好的原因是什么?
## 安排采访
根据提纲,要对采访做权重处理,老人对越早的记忆越记不起来,所以少问0-3岁的事件,多问TA能记得起来的事件,如近些年发生过的事。
采访的时间如何安排?以6次人生周期(12年一计)来计,大的访谈至少要聊6次,先完成这6次的人生大事,有需要增补的问题一轮一轮再聊。一周安排2-4次,一次控制在30分钟-2小时比较合理,超过2小时,对80、90岁的老人来说,超过2小时,身体会吃不消,注意力也会下降,最好不要太为难老人,宁愿多聊几次,也不要一次聊太久。一个访谈项目聊20-40次是极限,在三个月内聊完。如果是名人,留出采访的时间会更少。
准备两台手机,一台录音(建议用飞书妙记);一台录视频。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如房间。在正式采访时,说明一下当天采访的情况,时长、要聊的问题等。一次最好问一个问题,尽可能直接清楚你的问题。在提问题时,建议从没有争议的问题开始,如老人的童年、或是TA长大的地方。采用开放性提问,效果最好,比如多以“为什么,如何,什么样等开头“的问题,少问用一两个字就能做答的问题。比如用「聊聊你的童年好吗?」就好过限定性问题「你的童年是在XX地方度过的吗?」。开放性问题的好处,在于给老人「赋权」,让TA从被动有时还可混合使用两种提问,比如先用开放性问题投石问路,接着再用限定性问题缩小范围,引出事实。
如果老人的叙事偏离了你感兴趣的话题,不要惊慌。有时访谈者必须脱离原定的路线,不妨跟着老人的叙事绕个路,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这样来的。如果你觉得离题太远,用你的下一个问题温和地引导TA回到主题上。
在采访中,沉默是难免的,这时要做的是不要打扰老人的沉默,TA有可能是在反思或回忆有用的事件中。如果前期准备得充分,当老人在卡壳时,可以适时提醒或补上信息,提示名字或日期等,为的是让TA安心继续聊,不被中断。如TA也不清楚信息时,承诺日后补上。当老人说的跟其他记载有矛盾时,要鼓励TA进一步解释,或是想再探讨一些新事项,这时你可以说:“这件事我一无所知,你能多谈一些吗?”。想要有画面感,还可以说:”如果我在现场的话,我能看到什么?“
时刻记住,尊重老人的叙事,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你对TA所说的感兴趣,TA给你最好的礼物就是TA的记忆和经历。采访结束后,对TA的分享表示感谢。在所有采访结束后,跟老人签订访谈授权书,获得录音和文本的所有权。
## 小结
人生有些事,无法蹉跎,时不待人,趁老人家思想敏捷,记忆力又好的时候,不妨多跟他们聊聊,记录他们这这一路的人生历程。如果要问,给普通人写传记的意义何在,我想,无需多想,记录下来就是价值,就是意义,在听婆婆讲她有次给她妈妈反手绑着打时的哽咽,这就是记录的意义。也如传记作家黄斯涅所说,最大的幸福在于,莫过于听到委托者一句,谢谢你,感觉他又活了过来。
网址:如何给老人写传记 https://mxgxt.com/news/view/1312520
相关内容
如何写人物传记?四个步骤轻松掌握聚焦人物传记创作 《怎样写人物传记》出版
如何给明星写信
张敬伟:48位名人传记为何无人能写?
人物描写作文传记1000
传记需要写人物的哪些内容?传记作文四大要点?
写日记诋毁中国,声称替14亿国人给世界道歉,方方作家下场如何?
「名人传记的描写手法有几种」人物传记的手法
写一篇明星传记
从萧红的传奇人生,看“写作者如何书写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