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明星们的形象就如同一块易碎的玻璃,稍有不慎便可能四分五裂。黄磊,作为娱乐圈的咖位人物,近日便经历了这样的崩塌。他的形象崩坏,源于网友们对他过往节目《向往的生活》的反复考古,揭示了消费文娱内容的变迁和时代的冷漠。
赛博考古下的“黄小厨”
可以说,黄磊的“塌房”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国庆假期以来,他在过去节目中的各种“怪菜”频频被翻出来,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焦点——从炖豆角到锅包肉,每一道菜都在接受网友的审视和嘲讽。《向往的生活》中的“亲民厨艺”形象,因为这些糟糕的菜品而遭到质疑,甚至被冠上“黑暗料理大师”的称号。短视频平台上,“黄磊做饭”的话题播放量已破3亿,成为了网友戏谑的新素材。
娱乐内容的缺失与文娱生态的衰退
黄磊的危机并不是偶然的。他在最近的乌镇戏剧节上提到,“能够娱乐别人也是好的”,这是对他最近舆论的看似无奈的回应。他的经历反映的是当下整个娱乐行业的疲软和匮乏。在文娱产品中,新鲜的爆款内容几乎成了奢侈品,不再为观众所青睐,长久以来的综艺模式逐渐陷入了套路化的死循环之中。
《向往的生活》以其慢综艺的独特叙事曾曾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的创新已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期待。每个观众逐渐发现,他们所追求的娱乐内容和消费价值正在迅速变化。成为富裕人群的明星们,万年不变的“慢生活”,在人们的视野里已经变得无比陌生,人人都在期待新的爆款,然而市场却不再为他们提供。
反转与人设崩塌
从“黄小厨”的亲切形象,到如今被称作“爹味男”,黄磊的人设经历了生动的反转。在《向往的生活》中,他引导嘉宾们劳作、分享,却也因此暴露了某种“教导者”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在当下已经不再受人青睐。现代观众更喜欢看到的是真实的人性,或者说,其实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不再是明星们虚构的美好生活,而是在平凡中发掘的真诚。
当讨论着他对于打乒乓球精神品质的看法时,逐渐显露出来的是他那近乎说教的态度,这样的表达在如今的社交网络中,常常被边缘化,眷恋“实用性”和“情绪共鸣”的年轻人们更愿意关注的是有趣而真实的内容。黄磊的言谈举止,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距离感,而这恰恰是他形象崩坏的关键所在。
文娱市场的阶段性寒冬
黄磊的“塌房”并不是孤立事件。近来,陈坤、周迅等一众明星均遭遇了不小的舆论风波,他们的旧作一被翻出便陷入讨论,显示出文娱市场的整体低迷。在这种情况下,观众们转向了旧作品的“考古”,以此来自我娱乐。
不难发现,国产影视、综艺在缺乏新鲜内容之时,老作品靠着当年的音乐、故事与情感重新焕发了活力。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通过翻炒老片段吸引观众,其实是对市场需求的无奈回应。短视频的流行并非只是形式的变化,更是对内容短缺的反映,大家开始用“考古”的方式消遣时间,愈发稀缺的创意让我们不得不回顾旧日的辉煌。
如何重塑娱乐形象?
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黄磊和其他明星们不得不思考的是,人设崩坏后如何重塑形象。对于黄磊来说,拟定与现代观众能够共鸣的形象,无疑是恢复公众好感的第一步。他应当从观众的视角出发,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娱乐”,或许可以通过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来重新定义自己的形象。
结语
黄磊的案例是一个关于改变与适应的警示,充分展示了如何在网络化时代中,老旧的娱乐形式与人设面临解构与重塑的挑战。我们在追求娱乐内容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醒自己,什么样的内容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当所有人都在不断追寻新的爆款时,如何去理解已有作品的本质,重构其价值观,或许是未来每一个娱乐从业者应当思考的问题。黄磊,只是这一文化背景下一个普通的缩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