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中的类型演员如何应对挑战
【文艺观潮】
作者:陈 刚(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忠兰(中央戏剧学院科研助理)
近年,媒体给总是扮演一种角色类型的演员,打上“某某专业户”的标签。如“草根专业户”“反派专业户”“军人专业户”等,并将这种形象已经与某种特定的角色类型紧密相连的演员称为类型演员。从表演专业上来讲,演员可分为性格演员与本色演员,类型演员则是本色演员的具体划分。这类演员大量涌现,也引发了大众关注和热议:一部分人认为类型演员“演什么都一样”“纯靠本色出演”“戏路很单一”;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类演员能把一种角色类型演绎到极致,也能证明其演技的精湛。
电视剧《伪装者》剧照 资料图片
演员塑造角色时其实是受到本人内外部条件限制的
从表演艺术的本体层面来看,表演艺术具有“三位一体”的创作特性,即演员本人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的材料与工具,创造出的人物形象又是艺术作品本身。此特性决定了任何演员塑造角色时都必须且只能从自我出发,即演员的身体和心智就是创造角色的载体。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石挥先生曾说:“演员不是泥做的,不能捏来捏去……演员自身的身材,音调,出身,型态,修养,生活经验,舞台经验,天才,技巧加在一块儿来决定他的创造成就。因此演员就有了他的创造的限度了……这种限度是自然的,是应当的。”所以,演员在塑造角色时,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本人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及限制,不同类型的演员在创造某种特定类型的角色时会更得心应手。比如饰演《伪装者》里的明楼、《战长沙》中的王开复、《我的前半生》中的贺涵等人物的男演员,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给观众留下大气沉稳的第一印象,他塑造的角色也与他本人的形象气质较为契合。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角色,他在这类角色的创造上更具有先天优势,且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预期。
若演员执意创造距自身形象气质较远的角色,则往往事倍功半。在电影《喜欢你》饰演顾胜男、在《七月与安生》饰演安生的女演员,把机灵叛逆的少女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独特的个性,仿佛这些角色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一般。但是她在《千古玦尘》中饰演气场强大的上古真神时,观众却反响平平,很多人认为她纤瘦的体型和偏自然活泼的表演风格与这个角色形象气质不契合。
从这个角度看,任何演员都需从自身内外部条件出发,来探索选择自己能胜任的角色类型。个人气质比较突出的演员可以胜任的角色类型反而较少,但是胜在高度契合,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个人气质相对不那么鲜明的演员更容易根据角色需求调整,能胜任的角色类型可能更多,但即便如此,演员能够塑造的角色类型也是有限的。
资料图片
类型片大量使用类型演员是为降低市场风险
从影视行业发展的层面来说,类型电影的存在,也是特定类型演员出现的重要原因。在完整、系统的电影工业体系中,制片方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制作影片,研究观众的观赏趣味,形成一些叙事模式、视听讲述方式相对固定的类型。一方面,类型电影可以重复使用已经被验证过的、能够吸引观众的“故事模式”来不断满足观众对某种类型的审美预期;另一方面,类型电影也能帮助制片方最大程度上实现商业利益,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而在类型电影里起用那些已经在某类角色的塑造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和质的认可的类型演员,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出演效果,达到市场预期。
通常而言,将事物归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其本质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后,我们能更快速准确地实现目标。例如,在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上,角色被细致地划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这种分类不仅赋予了角色以高度的艺术性和规范性,而且孕育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在影视领域,演员同样可以通过深耕具有特定特征的角色形象而声名鹊起。比如某喜剧演员,因出演一系列喜剧作品,使自己的喜剧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功打上了“喜剧人”的角色标签。目前的影视市场上,很多较高质量的喜剧类型电影都有他的身影,观众对他产生了一定信任感,并愿意为此买单,制片方也更愿意在此类型的电影中优先考虑他,这就使他本人的职业发展实现了正向循环。世界其他国家的演员们同样会通过塑造具有特定特征的角色形象而获得创作上的成功,如葛丽泰·嘉宝的高贵典雅,查理·卓别林的幽默风趣等,这些演员的表演总能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且不断获得观众的认可,最终这种认可将转化为持续购票观看影片的行为。事实上,观众的心目中已经树立了对这一类形象的固有的审美期待并具体寄托在某些演员身上。
资料图片
观众反感的不是类型同一而是角色塑造的雷同
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观众对类型演员存在两种误解:一种认为类型演员在进行表演艺术创作时不需要塑造角色,只需本色出演就够了;另一种认为只有能成为“千面人”的演员才是好演员。类型演员不够全面,不足以称作好演员。
需要说明的是,优秀的类型演员在诠释同一类型角色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本色出演。仅靠本色出演的演员多为非职业演员,他们只需听从导演的指挥,按导演的意图在镜头前活动,不必掌握表演专业技巧。比如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饰演魏敏芝的演员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魏敏芝,拍摄这部电影时她并未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影片上映后,人们对她的表现赞赏有加,这是因为她就是这个角色,并不需要刻意塑造。但类型演员不同,他们虽然在创造角色时更依托于自身内外部条件,归根结底他们仍是职业演员。尽管其创作的角色总是同一类型,但并不完全一样。正如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类型演员创造的角色既有类型共性,却也有典型个性。当类型演员在利用自身形象特点及个性风貌去创造同一类型的角色时,也应该努力探索和展现每个角色独有的内在世界和外在表现,确保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个性,创造出仅有的“这一个”人物。比如同一位演员分别饰演两个农民形象——《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和《Hello!树先生》中的树,许三多在保留农民的质朴特质同时,又展现了军人的纪律性、执行力以及即使面对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的不服输精神;而“树”性格有些自卑,常常因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孤独和无助,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尊重。从表演艺术的专业角度来看,类型演员在创造角色时面对的难度其实并不比性格演员小,正如俗话所说:“画鬼容易画人难。”越是粗线条的变化越容易被捕捉到,越是细枝末节的笔触越容易被忽视,但正是这些微妙的细节才使得艺术形象更加准确鲜活,也更考验创作者的功力。好的演员是要创造出“这一个”人物特定的性格特征,让人物熠熠生辉。
不过,从影视行业的现状来看,类型演员的演技确实参差不齐。一部分类型演员过于依赖自身的形象气质,在创造角色时仅仅满足于角色的形似,而不进一步追求角色的神形兼备,使创造出的人物徒有其表;还有的类型演员在尝到成功塑造一个角色带来的巨大成功后就妄想“一招鲜,吃遍天”,最终把所有角色都演成一个样子。长此以往,观众也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
总之,优秀的类型演员面对相似的角色时,会通过深入理解角色,创造出独特的神态、语气、行为、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塑造出鲜明的个性。这种专业性正是避免角色雷同的关键,也是类型演员在多次扮演同一类型角色时,仍能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比起那些号称能演各种类型却演什么都一般化的演员,看似“戏路受限”,但能将一种类型的角色演绎到极致,并且每个角色都有细微差别的类型演员,更容易受到观众喜爱。毕竟,观众反感的并不是角色类型的同一,而是演员角色塑造的雷同。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24日 15版)
[责编:邱晓琴 ]
网址:争议中的类型演员如何应对挑战 https://mxgxt.com/news/view/130795
相关内容
陈丽君荣登热门话题,针对戏曲演员挑战女团舞的争议…明星光环背后:争议、挑战与公众审视
娱乐圈的纷纷扰扰:明星们的争议与挑战
三人篮球赛场上,运动员如何应对高温挑战?
当红女演员鞠婧祎陷合同争议:璀璨星途中的风波与抉择
王俊凯《野孩子》演技争议:明星光环下的真实缺失与行业反思
颖儿:从争议到翻红,她如何在娱乐圈逆袭?
分享明星公关危机的类型与应对方法
李现亮相金鹰奖提名颁奖典礼 李现表示:演员如同橡皮泥,应当能够塑造各种类型的角色,我们的标签就是演员能够适应任何角色!
娱乐圈的转型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