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不靠演技靠瞎捧,“流量明星”注定成流星
「本文来源:兰州晨报」
流量经济的兴起改变了很多行业的运行逻辑,娱乐圈是典型中的典型。
一段时间以来,流量小生、人气小花成了这个行业的宠儿,他们往往一出道即是C位,前呼后拥,众星捧月。尽管这些“流量明星”常常演技尴尬出宇宙,“面瘫”、抠图、倒模、替身等跌破职业底线的行为林林总总,但却片约不断,代言无数,年纪轻轻就暴得大名、赚了大钱,可谓少年得志。
为何?密码就在这“流量”二字上。在“唯流量论”下,一些娱乐资本上下其手,一方面打造虚幻明星人设,培育畸形饭圈文化,诱导粉丝疯狂追星;另一方面,以各种手段刷流量造数据,通过数据注水制造虚假繁荣,上演了一幕幕闹剧、丑剧,给整个行业生态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害。
有一段时间,有无“流量明星”几乎成了影视剧投资和制作的“第一要素”,尽管演技“感人”,烂片不断,但依然抵不住资本的趋之若鹜和粉丝的疯狂追捧。与之相比,一些有实力无流量的实力派演员却备受冷遇,可谓咄咄怪事,荒唐至极。
更有甚者,一些“流量明星”不下苦功夫练艺修德,却放纵自我,猖狂自大,以至在价值观念、历史认知上出现偏差,言行举止屡屡冲击公序良俗,更有挑战法律底线锒铛入狱者。他们不仅没有担起公众人物应有的责任,反而给社会做了恶劣的示范,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
当然,流量没有罪,造星也非不可,但要尊重艺术规律和原则。演员要拼演技,歌手要论唱功,说到底都是要提升自己的职业修养。因为艺术创作根本上还是要以品质评价为核心,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唯如此,文艺事业才能有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空间,从而获得持久发展。
盛极必衰,月满则亏。我们看到,情况在悄悄发生改变,“流量明星”已不再是票房的“杀手锏”,好口碑正在成为叫座的“风向标”,文艺创作正在回归理性和正轨。“流量明星”们也该清醒清醒了,艺人还是要把心思放在作品上,磨砺演技方是光明大道,打造作品才是立身之本,否则,一时再红也注定是短命“流星”。 据央视网
流量明星德不配位,不仅给整个演艺行业带来极为负面的效应,更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尤其是给青少年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等不良观念,严重误导其价值观。如果不以身作则、自尊自爱,终有一天会“裸泳”上岸,贻笑大方! ——央视网评
“流量明星”大行其道在于粉丝经济是一块人见人馋的“肥肉”。应援、打榜、疯狂购买偶像代言产品……粉丝对明星“爱的供养”滋生畸形消费市场,一些资本操控下的平台更是“因势利导”,变着法子让粉丝们花钱。明星名气大了,资本市场估值高了,平台流量升了,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唯独粉丝成了“冤大头”。 —— 央视网评
治理粉丝经济,要清晰梳理产业链中“粉丝—平台—资本—明星”等各环节,对粉丝经济中出现的一些灰色地带进行“精准滴灌”式监管。各大平台首当其责,有必要探索打破唯流量的单一评价指标,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强化技术向善导向;演艺行业更有必要进行“从艺之道”的大讨论,挖疮割痈、激浊扬清,从源头上解决“什么人能当明星”的问题。 ——央视网评 2021-09-02 00:00:00:02794410http://www.lzcbnews.com/202109/02/content_27944.htmlhttp://www.lzcbnews.com/pad/202109/02/content_27944.html11荒唐!不靠演技靠瞎捧,“流量明星”注定成流星/enpproperty
网址:荒唐!不靠演技靠瞎捧,“流量明星”注定成流星 https://mxgxt.com/news/view/1303169
相关内容
央视:荒唐!不靠演技靠瞎捧,“流量明星”注定成流星不靠流量靠演技 2017年口碑剧捧红一批老戏骨
短剧顶流柯淳“飞升”,短国造星不靠“速成”靠“养成”?
盲目追捧明星流量不如提高文化含量
#冯远征谈流量演员#...
河南卫视靠唐宫夜宴出圈,不用流量和明星,扛起传统文化复兴大旗
【中工漫评】明星餐馆仅靠流量,难成真“明星”
人民日报:“流量明星”若无演技终成“流星”
9位演技被吐槽的流量明星盘点
龚俊拒绝为明星势力榜搬家:演员靠作品,而不是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