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被拒,死后爆红,王小波的写作经历,远比你想象中的曲折
文/一蒲萤
后台回复“听课”,听免费课程
后台回复“写作”,加入写作群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冯唐说他是“一个奇迹”,高晓松更是把他当成“神一样的存在”。
中国当代著名红学家刘心武,像忠实粉丝一样请他签名,还坦率直言道:“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
他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入围了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他也因此获得了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他就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王小波。
别看王小波现在赫赫有名,早年间,他也经历过被误解,被拒稿,被中国的主流“文学圈”拒之门外。
幸好,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位宝藏作家终于不再明珠蒙层,开始在中国的文坛熠熠生辉!
01
林语堂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作为中国当代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王小波亦是如此,他的大作,皆是由艰难困苦的生活淬炼而成。
1952年5月13日,他出生在一知识分子家庭。
家里虽经济条件不错,父母皆受过高等教育,但正值特殊时期,他的父亲被牵涉其中,家中境遇一落千丈。
因此,家人给他取名为“小波”,寓意“大浪化小波”,希望这灾祸像大海中的小波浪一样过去。
波浪终将过去,可是本就在娘胎里受了刺激的王小波,又在少年期间遇上了大饥荒,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营养不足,致使王小波从小看起来就呆呆的,常被人怀疑脑袋有问题,连他的姥姥与母亲都管他叫“傻波子”。
导体厂做工人。
几经变迁的生活,增加了他的见识,同时,也让他发现了生活的单调。
他害怕这样日复一日、枯燥乏味地生活下去,衰老下去,他越发感受到:
“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于是,他开始寻找生活中的诗意和浪漫。
02
写作,是他摆脱枯燥、寻找诗意的主要途径。
回北京后不久,王小波就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说《绿毛水怪》,这在他的朋友圈里广泛流传。
《光明日报》的编辑李银河失恋之后,恰好看到了这本小说,小说里感人的故事和有趣的文笔使她大受震撼,虽然她还不认识王小波,但是已对他心生向往。
靠着熟人介绍,她很快就见到了王小波,可第一次见面,李银河就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么丑。不但丑,丑中还带着凶样。”
但随着后来对王小波的逐渐了解,李银河发现王小波真正的魅力在于他的才华和有趣,于是开始慢慢改变自己对他的印象。
而对李银河一见钟情的王小波,更是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靠着借书和还书迅速与李银河拉近了距离。
其实,彼时的王小波和李银河在世人的眼里并不般配:一个是知名报社的大编辑,一个是无名工厂的打工人。
可是,耐不住王小波有才又浪漫呀!
第二次见面,他就开始了直男式告白,先是假装无意问了句:“你有男朋友吗?”得到否定回答后,又追问道:“你看我怎么样?”
这直截了当的告白让李银河不知所措,既没有表示接受也没有明确拒绝。
而王小波马上用自己的浪漫与才情展开了下一波追求,他开始持续不断地给李银河写情书,每一份情书都写在五线谱上,每一份情书都以“你好哇,李银河”开头:
“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
“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
面对着如此炙热而真诚的爱意,犹豫不定的李银河终于心动了: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够抵挡如此的诗意,如此的纯情。被爱已经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而这种幸福与得到一种浪漫的骑士之爱相比又逊色许多。”
于是,以写作为红线,两人开始了幸福甜蜜的恋爱。
03
真正的爱情是相互的,王小波给了李银河真挚热忱的爱,而李银河也帮助王小波与她共同进步。
在李银河的鼓励下,王小波参加了高考,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还去了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他先是在北大社会所的计算机教室工作,后又调任至中国人民大学任会计系讲师。
然而,在这段时间,他越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下的工作,生活也并不开心,思索再三,他还是决定辞掉体制内的工作,做一名全职撰稿人。
得知这一消息后,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唯有李银河支持他:“我就觉得他写小说行。”
然而,全职写作的路并没有夫妻俩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王小波的小说屡遭退稿、改稿,出版可谓是相当困难。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写的小说不够好,相反,一些大型杂志的编辑们都一致认为他写的小说十分精彩,并也对此予以了肯定的评价,但却纷纷因为小说的尺度望而却步。
的确,王小波的文风就像他喜欢的那只特立独立的猪一样,大胆而奔放。
写情欲,他写得炙热撩人:
历史意义和哲学意味。因此,他宁愿不出版也要保留作品的特色。
他也曾自述道:“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
最终,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对时代的反思,王小波选择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在文学圈中特立独行,在漫漫寒夜里踽踽独行。
04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病逝世,时年45岁。
死前籍籍无名,死后却神奇般地突然爆红:
逝世当月,他就因电影剧本《东宫西宫》,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到最佳编剧奖的人;
不久,他生前所有文学作品都突然被允许出版,哪怕是《绿毛水怪》等略显稚嫩的早期作品也进入了读者的视野,一时间王小波名声大噪,迅速成为了一位炙手可热的大作家。
无数读者组建了“王小波门下走狗”,发表怀念他的文章。作家刘瑜也说:“他代表的精神中国很缺乏。他那种举重若轻的叙事方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不过,人死一了百了,身后哪理生前事?
好在,王小波在在世时就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也不算太多遗憾。
愿我们人人都能像王小波一样,在写作的路上立足时代,坚守初心,开创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学世界!
作者介绍:
一蒲萤,汤小小写作班学员。尘世间的一枚萤火,既要发光,也要发热
网址:出版被拒,死后爆红,王小波的写作经历,远比你想象中的曲折 https://mxgxt.com/news/view/1296468
相关内容
林依轮拒绝过《小芳》?盘点被当红明星拒绝过的爆红歌曲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作文(精选38篇)
印象主创王潮歌:我远比你们想象的忧郁
大S离世后,豪门恩怨大爆发?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更狗血!
揭秘娱乐圈的“女海王”:她们的感情游戏比你想象中更曲折
揭秘“豪门媳妇”车晓“的往事”,她的经历远比你想象的更精彩
87版《红楼梦》作曲者王立平:一朝入梦 终身不醒
名人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
高圆圆的感情经历:曲折坎坷,终寻幸福之路
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事例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