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录文字版】陈可辛~
杨澜印象
《甜蜜蜜》让我们看到他的温柔细腻; 《投名状》让我们看到他的狂野壮烈。而 当他坐在我面前时,就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一只透明的水晶球可以折射 各种颜色。
在外界看来,陈可辛是一位电影风格的多面手,他既拍过像 《双城故事》、《甜蜜蜜》这样的文艺片,也拍过《如果?爱》 这样的歌舞片,此外他还拍过恐怖片、喜剧片。最近,他又 召集了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这三位大明星,共同来制作 一部战争动作片《投名状》,差异如此巨大的风格转换,真是 让人们惊叹。陈可辛真可谓是一位百变导演了,但是他自己 却说,其实他拍来拍去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
从1991年的《双城故事》开始,导演陈可辛就在不同的电影类型 中游走,而且成绩不俗,许多演员通过陈可辛执导的电影获得了演艺 生涯的第一次,文艺片《双城故事》让演员曾志伟第一次成为金像奖 影帝;2002年的《三更》让演员黎明第一次成为金马奖影帝; 2005年的歌舞片《如果?爱》又让演员周迅第一次成为金像奖影 后;而他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拍摄的电影《甜蜜蜜》,更是 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等九项大奖,创造了至今无人打 破的纪录。
杨澜:非常感谢你接受《杨澜访谈录》的访问。
陈可辛:你好!杨澜。
杨澜:十年前拍《甜蜜蜜》的时候,那时候很少有人会用两个内地 人的眼光来拍香港的故事。而且那个时候处于一个政治的敏 感期,港人对内地人也有很多的偏见,对不对?可你为什么 会选择用这样一个角度来讲故事?
陈可辛:怎么讲呢?其实我最早其实根本没有想到,就是说我真的要 拍内地人来香港,或者是怎么样的吗?我只是很想拍小镇的 人去城市的感觉,因为我住过泰国,我看过一些……小时候 看过一些泰国电影,是一些从乡下来到曼谷的人,我觉得那 些故事……就是基本上他在同一个文化里面,但是你都觉得 他是连根拔起的,有一种来到城市里面一切都不适应的…… 那种慌,很慌的感觉。
杨澜:没有安全感。
陈可辛:没有安全感的感觉,那么我觉得在一种这个状态之下,去产 生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会特别好看,而且也是一 个社会最低层的一个-- 我们不是说,你自己底层,那么你 就可以站在一个很多人都接触不到的新移民的层面的那种社 会状态-- 但是后来,把这个故事写成内地人来到香港的时 候,就忽然间觉得有点像以前我去别的地方,比如我去美国 念书-
杨澜:其实那些故事都是一样。
陈可辛:对的,都一样。
杨澜:就是离开你?
陈可辛:可能香港人那个时候移民……其实你说我拍两个内地人来香 港,倒不如说……真的,我是拍当年香港人离开香港去别的 地方一样,当然可能故事会不一定完全一样,但心态上是一 样的。
杨澜:每一个导演都有一部自己最想拍的电影,你呢?
陈可辛:我一直都有一部电影最想拍,可一直都还没拍的,就是我父 母那一代,就是华侨回国建国的故事。因为我觉得- -
杨澜:你这些题材好棒啊。
陈可辛:它其实是跟《甜蜜蜜》是有伸延的。《甜蜜蜜》之后我就想 拍,但是剧本一路写不好,因为他们都是那些对祖国、对自 己的民族很有理想的一种人。但是问题是说,我们中国人移 民的时候,我们的包袱太重。我们去到哪里都叫他们不要学 当地的语言,不要被当地的文化所改变……
杨澜:同化?
陈可辛:同化,永远都……尤其是以前,每个人都跟孩子说,你们是 中国人,但结果这些孩子在不同的国家长大,都说要回来, 但是其实回来之后,他们就理解到,其实他们已经有一大半 没有了中国的文化。
杨澜:他们之中很多人的价值观已经变了。
陈可辛:他们整个个人的认知都找不到。其实到我这一代,其实也是 受他们那一代的影响,到现在我去了那么多地方,结果也不 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家,但是我觉得那一代拍出来一定特别 好看,就我爸、妈那一代……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在1951到 1956年回国的……
杨澜:对。
陈可辛:那么他们现在- -
杨澜:他们真的是放下一切就回来了。
陈可辛:放下一切回来,有人是为爱国,个人爱国,有些是父母爱国, 自己根本不懂,有些是犯了事,要跑回来,有些是男朋友爱 国,她跟着男朋友回来,什么故事都有……那么这些人回来 之后呢,有些要回去,可是回去是回不到的。这样子就二、 三十年跟家里所有人都断了音讯。二、三十年……那么这些 故事我有三、四十个,这些老人家,现在都还活着-- 所以 这些故事我蛮想拍的。
杨澜:我觉得这个故事肯定很好,而且其实你看,说来说去,还是 这样的一个故事,不同的地方之间的漂泊。
陈可辛:对,不同地方还是一样。
杨澜:然后有理想,然后再看到现实残酷的那一面。
陈可辛:对。
杨澜:有人这样评论说,看你的影片- -他用"无非是"-- 无非 是大概三个人,两个男的,一个女的,他们一定是在两个城 市之间漂泊,游走,一会有缘分了,一会又错过了-- 在这 彷个之间徨,无奈。这样的描述你觉得还比较准确吗?
陈可辛:蛮准确的,其实这个就是我本行吧……有时候去拍别的…… 那这里是要本行的,那么我觉得无可厚非。就是说你拍爱情 片,你当然要有三个人,两个人就Boy meets girl,男的 碰上女的,碰上就在一起很开心,没什么好拍的。其实爱情 里面,我常觉得掉进爱情去的那个感觉是很好看的。那么更 好看的其实是离开那个感觉,或者那个东西没有了,更好看, 那么当然有时候有第三者,也是一个很好看的,因为那些都 代表牺牲而去选择这些,所以我觉得这是老掉大牙的方法, 所有拍爱情片的导演,都基本上要有这个元素。至于你说两 个城市,这个可能跟我本身的一个成长有关系,因为我从小 就跟随父母搬来搬去。那么从小一路走来走去,我看,这个 其实在我那代可能比较少,现在这一代- -尤其是香港人, 这十几、二十年都移民呢,其实反而就不算是很特别的事 情-- 那在我那代,可能会比较少。
杨澜:你小时候,像12岁要去泰国,不会被人家欺负吗?
陈可辛:还好,不会,但是问题是说,总会有一点点心理的状态……
杨澜:就是不适应的地方。
陈可辛:会有,因为你看,我常觉得你五、六岁离开一个地方,去另 外一个地方,你很容易去融入那个新的文化,那么或者十七、 八岁你根本就很不能融入。十一、二岁是很矛盾的时候,因 为你刚刚在很多认知上,对你的自己的一个成长、文化你都 开始能够认知,然后突然间把你连根拔起,对我来讲,是蛮 ……我觉得那个可能对我是有一个好处的。因为我从小是家 里独子,所以都觉得要是我没有这个经历的话,可能会比较 被宠坏。有了这个经历,我觉得对我来讲,是有很多的好处 的。我后来回头看,觉得其实这就逼迫我去踏实很多,因为 十一、二岁离开,其实我对那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十分不 吸引我,也形成我后来为什么一定要回香港的理由。其实我 一早就离开了香港,我去美国念书也可以不回来,爸妈也从 来没有再回去香港。但是我对香港的情可能更浓,就是因为 我十一岁的离开。我常跟人家说,离开了之后,我觉得我比 在香港的人可能更爱香港- -就好比因为你人在香港或者人 在北京的话,你要吃饺子,你下个楼梯就可以吃了,出门就 可以吃了,而在别处,我要想吃一个叉烧饭,可能就要想半 年、一年、两年、三年才能够回去吃得到。
杨澜:要驾车,要开很长的距离。
陈可辛:所以对我而言,很多华侨他们爱国的情怀,就是在这几百年, 我们都可以看得到,华侨永远是最爱国的。其实那个感觉, 就像我离开香港一样,我对香港的情一向都很浓。
陈可辛的新作《投名状》将于2007年底上映,《投名状》改编自 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张汶祥刺马案,影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三位主 角的兄弟情谊,然而在利益面前,这种看似坚不可摧的兄弟情谊却刹 那间被瓦解,《投名状》彻底颠覆了吴宇森、周润发那种英雄片中的 英雄好汉江湖情。
杨澜:再说到我们现在在谈的这部戏,《投名状》,好奇怪的一个名 字,内地的观众都不明白,什么意思? 《投名状》,就叫"刺 马"吗?不是很好吗?
陈可辛:其实这个名字,要是你懂这个意思,是很贴那个题材的, 《投名状》是水浒里面的一种结义的方法,就是说,你跟我结 义,你要先下山,只要看到第一个遇见的陌生人,就要把他 杀死,即使这个人是无辜的,你回来,我们就是一帮人,是 一种很-
杨澜:很野蛮、很原始的。
陈可辛:很野蛮、很原始,而且我觉得男性的友谊,在这个战乱的时 候,物质贫乏,没饭吃,很穷的时候,人可能就是跟野兽差 不多。
杨澜:他用那种方式,表示自己忠诚?
陈可辛:对,表示忠诚。而且还听过一个版本说,刘、关、张是回家 把老婆干掉,才去结义的……当然这是很夸张的说法了。它 也就是说,我们结义我们就要没有后顾之忧,把家里人都要 杀死- -就是那种男性情谊需要那么极端,其实这也是那个 电影的主题。
杨澜: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把兄弟的情谊,能够拍出它应有的 分量?我知道在你最初进入电影圈的时候,1983年,跟吴宇 森导演拍,那时他在拍-
陈可辛:《英雄无泪》。
杨澜:《英雄无泪》。
陈可辛:对,那部电影也是战争片,也是兄弟情谊,跟这部电影很像。
杨澜:我是说因为吴宇森导演无论是《喋血双雄》、《英雄本色》 了,我觉得他已经把男人之间的那个情谊,已经做到一种极 致,看他那个电影,真的是,哪怕是我们女性的观众,都会 觉得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而你过去拍的片子,一直都是软 绵绵的,然后有一点惆怅,有一点无奈,有一点忧郁,有一 点暧昧,那这一次要拍得很血性吗?还是说你还会坚持自己 的风格?
陈可辛:其实这一次蛮血性的,这一次可能比吴导演的那种情谊更血 性。因为我以前也有拍过男性的情谊,但是通常都拍得比较 女性化。男性的情谊,因为其实男性也有很多种,不是每个 人都像吴宇森导演的那些,喝酒呀那样,但是这一次,反而 我没有回到我自己本来比较熟的男性情谊的方式上去拍,反 而我走的可能更跨了一步。就等于我刚才跟你说那个片名 《投名状》,其实是有一些东西,是不止于男性情谊,是在一 个物质很贫乏的、战争的世界里面,某些人对友情很天真的 看法,跟友情的不可靠,这些反而是吴导演可能比较少去碰 的,因为他很相信友情是无价的。
杨澜:对,而且是不变的。
陈可辛:不变的。我反而相信,很多友情表面上看-- 尤其我觉得还 有很多喝了酒以后称兄道弟的……我有很多这种朋友。但是 因为我不喝酒,所以我比较清醒,每次喝了酒跟我称兄道弟, 好像《英雄本色》里面的场面,我都觉得他好像在演戏,所 以我反而……
杨澜:你是一个怀疑论者?
陈可辛:很多时候,就想看人在称兄道弟喝酒的时候,酒醒之后是怎 么样的。其实是比较,比较……
杨澜:其实你也会拍出那个现实-
陈可辛:极端的。
杨澜:变化的那一面?
陈可辛:对。希望能够。
杨澜:而不是比较童话的那种?
陈可辛:不是比较,就是很沸腾,很感动,很-- 当然他有感动的地方,但是也有比较难把握的一些细节。
杨澜:谈到这个话题,又不得不回到你个人的一些经历,听说你在香港的电影圈并不是一个朋友很多的人,为什么?
陈可辛:其实我朋友蛮多的,但是人家总觉得我朋友多,我自己觉得 朋友不多-- 可能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太多了。我真的没有什 么时间交朋友,尤其是今年,过了某一个年纪之后,人比较 没有那么天真,而我从小就不是很天真。很极端的,在这方 面,我很知道,喝酒之后,酒醒之后,那一刹那的感觉,所 以我并不是很天真,但是我也很憧憬能够有一些比较天真的 东西。
杨澜:但是在你的事业当中,就没有一个人曾经对你发生过非常 重要的影响?或者说你们之间产生过非常强的一种友谊的 纽带吗?
陈可辛:我觉得有,说对我最大的影响跟帮助的一个人,是曾志伟。 因为他……可能他帮的人不止我一个,他帮了很多不同的人 ……你可能也见过很多他帮过忙的人,谁他都帮的。
杨澜:他就是很大哥的那种人。
陈可辛:他是很大哥,而且他心很宽的,实际上他是我碰到心最宽的 一个人,他是不计较你回不回报,也不计较你对他好不好, 他只是帮你,因为-
杨澜:他怎么帮你?
陈可辛:其实他帮完之后,他都不记得。
杨澜:他怎么帮你?
陈可辛:他也更不会计较,从1985年认识他,到现在关系已经22年 了。那么这22年里面,我们试过一起搞公司,也试过他帮过 我找资金,也试过他请我做导演,也试过他请我做制片等等。
杨澜:你也让他获得了第一次金像奖。
陈可辛:对,但是这些已经是说,对他对我的帮助来讲,已经是微不 足道了。因为我们真的是关系二十几年了。我做每一样事情, 每一个决定,都好像要先问问他。从百分之一百听他的话, 没有自己想法,到自己开始有想法,会跟他有讨论,有争论, 到自己更有想法,到开始大家的想法越来越不同,到现在已 经可能问他的意见。跟你做的事情里面,可能已经很没有关 系了,但是你还是要先问一问他,这样你心里面才会觉得踏 实……到今天还是这样子。
杨澜:那他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件事呢?
陈可辛:不是一件事情,是根本他对帮人的一个态度,这些也跟他学佛没关系,他学佛之前一早就有了。
杨澜:本性是这样的。
陈可辛:本性是这样子,我觉得很多时候,他生出来就是帮人的。他 不计较,永远不计较自己得到什么。什么人找他,他都会帮, 不管这个人他喜欢或者不喜欢,他都帮。
杨澜:所以在你的戏里边,他用他自己的名字出演角色,就叫志伟, 角色的名字就叫志伟,其实也是把你对他的那个理解融入到 角色当中了。
陈可辛:那部戏反而没有,那部戏的他反而比较像我。
杨澜:比较像你?
陈可辛:比较像我自己,那么他那个角色,反而不像他自己。所以我 们拍那部戏的时候,他反而像豹哥……其实他最像是豹哥。 《甜蜜蜜》的他,那个是跟他一模一样的,大家都觉得他怎么 可能不演一个喜剧的角色,我怎么敢找一个喜剧演员去演那 么- -
杨澜:悲情的角色。
陈可辛:悲情的角色。其实他本来就这样,他本来就是一个大哥,他 本来就是有所有豹哥的那个气派,他对感情,对女人的感觉 也像豹哥跟张曼玉的感觉。
杨澜:非常感谢你接受我们的访问,当然我们现在有一段剑南春互 动时间,这个是我们网友和观众的一些提问,都是很快的回 答就可以。
陈可辛:好的。
杨澜:湖北有一位观众,姓李,李小姐,她说你和吴君如都已经有 了自己的孩子,你却还没有娶她,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对家庭 很有责任感的男人吗?
陈可辛:是呀。
杨澜:你的责任感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陈可辛:我责任感体现在你们看不到的地方。
杨澜:那你为什么还不娶她呢?
陈可辛:我们的关系,跟结了婚是没有分别的。我个人觉得,这个我 个人觉得,我也征求她的意见,要是她觉得有分别,我们已 经结婚了,因为我觉得我们的承诺,对彼此的承诺是绝对百 分之一百相信的,就是说那个承诺是不需要一个分数去界定 的,而且结婚还包括很多很烦的事情,我觉得那些事情是极 其不浪漫的。
杨澜:我这有一个额外的问题问一下,她有没有告诉过你,你的什么气质最吸引她?
陈可辛:没有吧。
杨澜:你一定知道嘛。
陈可辛:我常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吸引自己的。 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可能是外表,很简单。就是你看一个女 孩,你觉得她外表很那个-- 我觉得现在来讲,我们都是大 家走在一起,先做朋友,做了好久的朋友,才走在一起,所 以反而不是说那么传统的-
杨澜:一见钟情的?
陈可辛:一见钟情的那个东西。对。
杨澜:你最早认识她的时候,你多大?
陈可辛:我们是在1993年,我才……也不小了,31岁的时候,已经 认识了。我们其实20几岁就认识,到1993年就已经交往了 一段时间了。但是结果大家都忙,就又停了下来,到1997年 才走到一起……所以大家已经是经过很多年的一个过程了, 并不是那种-
杨澜:已经先变成了亲人,然后再变成爱人,是吗?
陈可辛:并不是那种很传统的爱情故事的结构。
杨澜:我跟你说,一个人他可能对友情也看得很透,对电影也看得 很透,甚至对爱情也看得很透,但是有一件事情,他是一定 会看不透的,就是当他自己做了爸爸或者妈妈的时候,那种 感情,其实可能真的是极其单纯和永久的。
陈可辛:对,还看不透。才一岁,怎么看得透?每天还在学习,怎么去看透?
杨澜:就是当你自己,对,当你自己不能够再清醒地保持距离的时 候,其实也是很幸福的一种感觉嘛,就是做爸爸的一种感觉, 就是能真是把自己抛出去的感觉。
陈可辛:对。
杨澜:不再有所保留。
陈可辛:但是你比如说,我在想象你外边拍了几个月的片子,从一堆 烂泥里摸爬滚打出来,回到家里,看到自己一岁多的女儿睡 在那个摇篮上,甜蜜的,那个感觉是-
杨澜:很甜蜜。
主持人:看到她甜蜜的睡觉的样子……
陈可辛:感觉很甜蜜。但是我也要承认,虽然我回来会很疼她,很爱 她,想跟她在一起……但是我在拍戏的那几个月,其实是不 记得她的存在的-- 这个就是我。
杨澜:你脑子里都没有她吗?
陈可辛:跟君如都坦白说,我在拍戏那时候-- 因为我拍戏可能有特 别大的压力,可能电影这行就会有那么大压力-- 会否有想 到她?但是其实是没有,没有断肠挂肚的那种想,真的没有。 因为那个时候,一切一切就是电影,因为每天在花的钱,每 天的人都需要照顾得到。其实真的不可以分神去-
杨澜:因为那个责任感?
陈可辛:那个责任感其实很大很大。
杨澜:那个责任是太大了。
陈可辛:所以你说我对这个讲###不会自豪……我当然觉得很羞耻, 但是这个真是当时的想法。所以有想说是不是应该做监制, 做导演呢?当然……起码应该有几年,是给她很多的时间, 还好有君如给她时间很多,很多。
杨澜:这就是陈可辛,他既不会在生活的磨砺中失去梦想,也不会 让梦想遮蔽自己的眼睛。生活在半梦半醒之间的他,怪不得 总是能够通过他的电影给我们带来如此丰富的感受。
杨澜访谈录文字版,每期每日持续更新 欢迎加QQ:2236086545
网址:【杨澜访谈录文字版】陈可辛~ https://mxgxt.com/news/view/1292535
相关内容
杨澜访谈录文字版雷军 杨澜访谈录 文字版6篇(全文)
杨澜访谈录EPUB,杨澜访谈录MOBI,杨澜访谈录AZW3,杨澜访谈录PDF
杨澜访谈录2007
《杨澜访谈:影视名流》【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杨澜访谈录
【杨澜访谈录文字版】杨澜专访贝克汉姆~
【杨澜访谈录文字版】周星驰 ~
杨澜访谈录2007(I)
杨澜访谈录《突然就遇到了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