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发布时间:2025-05-19 22:57

赵县朋友圈

赵县最具影响力新媒体

本地.新闻.乡友.推广.公益.亲子

赵县朋友圈声明:本次村名来历专刊为了让更多赵县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故事特别设置,因文章篇幅限制和统计编辑的工作量较大,每期只能更新30个左右的村名来历。如果没有你们村,请不要着急,后期会涵盖赵县辖区内所有村庄!如果你知道你们村更多的村名故事,欢迎到当期专题最下方“写留言”的地方写下来,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

村名先从赵州镇说起

大石桥

耕地3915亩,677户,2753人。

据考古调查,大石桥村南有商代遗址,表明此地商代就有人居住。到隋朝,匠师李春在村中洨河之上,建造一座安济桥,俗称大石桥。该桥“制造奇特”名扬中外。依此而得名为大石桥。清代大石桥是一个集市,所以也叫大石桥镇。

东晏头

耕地2154亩,283户,1120人。

东晏头和西晏头原是一个村,叫堰头村。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记》载有“堰头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了。堰头村临近河边,明代以前分为两个村,该村位于河堰东侧,故名东晏头。据《赵州乡土志》载“陈柱,洪武中为燕山右卫护军,没于阵,赠明威将军,子聚袭职,本南直隶蒙城人徙居赵之右(东)堰头村。”到清代演变为东晏头。

西晏头

耕地1234亩,154户,589人。

西晏头和东晏头原是一个村,叫晏头村。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记》载有“堰头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了。堰头村临近河边,明代以前分为两个村,该村位于河堰西侧,故名西堰头。到清代演变为西晏头

官庄

耕地2040亩,195户,866人。

据传,明初城内官府在此设庄种菜,供官府使用,故取名官庄。清光绪《赵州志》载该村为“官庄”。

常洋

耕地1379亩,137户,569人。

据传该村始于常姓居住,且村东北部地势低洼,雨后积水多,由远而望,如意片汪洋,故取名常洋。

董村

耕地1715亩,258户,1023人。

该村历史悠久。因始于董姓居住而得名。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记》载有“董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了。

赵家庄

耕地1435亩,246户,964人。

据清光绪《赵州乡土志》载:明代即有该村,因始于赵姓居住,故得名赵家庄。

瓜家庄

耕地1795亩,300户,1205人。

据传,在明代以前有安、赵、胡三姓在此定居,善于种瓜,故名瓜家庄。明永乐三年,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仍用原名。

常家庄

耕地1039亩,188户,713人。

据传,常家庄建于明朝初年。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兄弟二人,长名常恭,次名常敬,于此屯垦,故名常家庄。清光绪《赵州志》即载为“常家庄”。

尉家庄

耕地1376亩,217户,944人。

据传,该村在明前始于尉姓居住,故取名尉家庄。清光绪《赵州志》即载为“尉家庄”。

付家湾

耕地1151亩,257户,1130人。

据传,该村始建于明前。洨河故道从付家湾西北往南转到村东北,围村多半圈,且又始于付姓居住,故名付家湾。清光绪《赵州志》载该村为“付家湾”。

邢 村

耕地2071亩,240户,1066人。

据传,明永乐年间,邢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定居,取名邢村。清光绪《赵州志》载该村为“邢村”。

东卜庄

耕地1180亩,116户,706人。

东卜庄与西卜庄原来是一个村,叫卜家庄。《赵州乡土志》载,卜氏“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至郡西卜家庄”定居。因始于卜姓居住,故取名卜家庄。民国初年分为东、西两个村。该村居东,故得名东卜庄。

西卜庄

耕地631亩,199户,835人。

西卜庄与东卜庄原来是一个村,叫卜家庄。《赵州乡土志》载,卜氏“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至郡西卜家庄”定居。因始于卜姓居住,故取名卜家庄。民国初年分为东、西两个村。该村居西,故得名西卜庄。

南正村

耕地1592亩,234户,1050人。

该村建于明前,原名南郑村。据《赵氏先茔石记》载:赵贵于明永乐年间丰敕由山西迁至赵州城西南郑村。后来演变为南正村,沿用至今

宋 村

耕地4553亩,502户,2068人。

据传,宋村因始于宋姓居住得名(现宋氏已绝)。明隆庆《赵州志》载有“宋村”,沿用至今。宋村清代为集镇。

固 城

耕地1980亩,317户,1345人。

固城是赵县最古老的村庄之一,距现在已有2100多年了。该村在西汉时叫平棘,因其村西北有平棘山而得名。据《汉书》载:“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丰功臣林挚为平棘懿侯”即是此地。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其子辟疆有罪,除去侯国,改置平棘县。从此平棘(今固城)就是平棘县的治所所在地了。光武帝刘秀曾到过这里。《后汉书》载:“光武自 还中山,至于南平棘,群臣轻请上尊号不许处也。”西晋(公元265--316年)时,把棘蒲(今赵县城)更名为平棘。原平棘(今固城)即称为南平棘。后来称其为故城,又演变为固城,沿用至今

西 河

耕地4260亩,415户,1592人。

据传,明永乐年间迁民屯垦,其屯位于古河道西岸,故取名西河。清光绪《赵州志》载该村为“西河”,沿用至今。

焦家庄

耕地2562亩,392户,1544人。

据传,明代以前,该村始于焦姓居住,因而得名焦家庄。清光绪《赵州志》载该村为“焦家庄”,沿用至今。

睦家营

耕地2315亩,319户,1321人。

据传,明永乐年间,有睦氏聚居,屯垦于此,故取名睦家营。清光绪《赵州志》载为“睦家营”,沿用至今。

封家铺

耕地2742亩,274户,1079人。

明隆庆《赵州志》载:明初在此设急递铺舍,名曰封家,故得名封家铺,沿用至今。

潘 村

耕地2231亩,282户,1224人。

据传,明永乐年间,有移民与军队在此屯垦,该村有潘姓聚居,故得名潘村。清光绪《赵州志》载为“潘村”,沿用至今。

屯 子

耕地1567亩,176户,667人。

据传,明永乐年间,该地为军队屯垦之所,故取名屯子。清光绪《赵州志》载为“屯子村”,后简称屯子,沿用至今。。

付刘庄

付刘庄

耕地428亩,58户,260人。

据传,明末有付、刘两姓在此租地耕种,后发展为村庄,故得名付刘庄。清光绪《赵州志》载为“付刘庄”,沿用至今。

赵州城

赵州即为河朔之咽喉,自唐宋后,或为郡,或为府、或为州,沧桑屡易。入我皇朝,规制崇闳,屹然为冀南屏翰。

下设 石塔、南门、县前、西关、东门、东关 六个大队缺相关资料

本文关于人口和土地数据来源于80年代赵州志

村名,是乡村的第一张名片,是一个体积虽小但内存巨大的信息储存盘。好的村名,给人带来无限遐思,留给人无尽回味。时下,乡村正在日益萎缩,一些乡村成为老弱之家和青壮年的春节短暂居住点,一些乡村荒芜成遗址,这些村名不管是好是坏,很快就会成为历史,叫什么似乎已不再重要。留住村名、留住乡愁,留住文化的根。

点下方“阅读原文”进赵县论坛!10万人大圈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第1期 https://mxgxt.com/news/view/1291846

相关内容

我就是演员第1期嘉宾有谁?我就是演员第1期嘉宾名单
TV版第一期(1)
全网明星热度谁最高?杨紫第5,王俊凯第4,第1长期霸榜!
[星闻播报]第1期明星动态我来播报
知音杂志2024年12月末第36期(另有2023年1
7月明星活跃粉丝排行:张艺兴第6,蔡徐坤第4,第1长期霸榜!
《荆山》2012年第1期  严明星国画赏析
《文艺报》2024年第1期文学期刊扫描:在生活深处发现大千世界
启明星辰: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存续期延长至2022年1月9日
一周娱乐热点回顾第1期(2016.7.31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