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说小S的节目天天挖苦人,打屁,他不看这种烂节目
李敖曾在节目录制现场突然摔了麦克风。
这位以骂遍政商文坛闻名的狂士,面对小S标志性的插科打诨,罕见地失去表情管理。
这场2011年的《康熙来了》录制事故,意外撕开了娱乐时代的文化裂痕。
当小S第7次用夸张表情打断李敖的发言时,他直接把台本摔在桌上。
「你们节目除了消遣明星隐私还剩什么? 」李敖当众质问让全场死寂,蔡康永试图救场却被呛声:「我说的每个字都比你们整季节目有价值! 」
制作人后来透露,这段画面被剪掉三分之二,但流出的片段24小时内点击量破百万。
李敖在次日的记者会上继续开炮。
他统计《康熙来了》三个月内的180个话题,指出其中167个涉及八卦绯闻或身体玩笑。
「把电视台办成菜市场,就是浪费公共资源。 」这份用红笔圈满的节目单,至今还挂在某论坛的「名嘴骂战」专区。
网友翻出小S早期采访视频佐证争议。
2004年《娱乐百分百》里,她对着镜头坦言:「观众就爱看明星出糗,我们只是投其所好。 」
这句话被李敖支持者制成表情包疯传,配上文字「娱乐至死的帮凶」。
但收视数据给出了另一番景象。
《康熙来了》巅峰期单集制作费不到20万新台币,却创下过5.12%的收视奇迹。
对比同时段政论节目平均0.3%的收视率,制作人詹仁雄直言:「观众用遥控器投票,我们只是尊重市场。 」
小S在事件发酵三天后做出回应。
她在《国光帮帮忙》模仿李敖扶眼镜的动作,调侃道:「能被他骂说明我够红啊。 」
这段四两拨千斤的应对,反而让节目收视较前周上涨0.8个百分点。
李敖并未停止攻势。
他在《李敖笑傲江湖》专栏连续四周批评台湾综艺,矛头直指「三分钟就要有笑点」的制作规则。
「当年我主持《挑战李敖》,45分钟对话没剪辑照样破2收视,现在的年轻人连专注力都被毁了。 」
文化学者发现有趣现象:这场骂战爆发时,《康熙来了》百度贴吧日发帖量激增三倍。
其中52%的帖子在讨论「节目是否需要深度」,38%的网友支持李敖观点。
但同期节目收视曲线显示,争议集数的观众留存率反而提高12%。
制作团队曾试图调整内容走向。
2013年策划的「大师系列」邀约余光中、白先勇等文化名人,但最高收视仅1.07%。
编导王伟忠在回忆录写道:「余光中先生讲《乡愁》创作历程时,收视率每分钟掉0.2%。 」
李敖2015年做客《奇葩说》时态度软化。
他承认「不同时代需要不同表达」,但仍坚持:「如果小S肯静下心读书,能做出比现在高级十倍的节目。 」
这段对话播出当晚,「李敖向小S道歉」空降微博热搜,尽管当事人从未使用「道歉」字眼。
网友的立场分裂持续至今。
在知乎「如何评价李敖批评小S」的问题下,最高赞回答获得2.3万认同:「他用精英标准要求快餐本就不公平。 」
但反对声浪同样激烈:「正是太多人纵容,才让电视变成弱智狂欢节。 」
《康熙来了》停播前三个月的收视数据耐人寻味。
「女明星卸妆」「男艺人腹肌验收」等传统单元维持着3.2%的基本盘。
而尝试转型的「台湾古迹巡礼」特辑,创下节目史上最低0.89%的收视纪录。
李敖生前最后一条关于小S的推特发于2018年。
转发《真相吧! 花花万物》的预告片时,他写道:「还是老套路,可惜了。 」
这条推文获得1.7万点赞,其中63%来自大陆网友。
现任台大传播所所长的分析报告揭示深层矛盾。
研究显示《康熙来了》观众平均专注时长仅9秒,正好是镜头切换的节奏周期。
「当文化输出需要迎合多巴胺分泌周期,深度内容注定水土不服。 」这份报告至今仍在学界引发激辩。
小S转型制作人的《熙娣想聊》遭遇滑铁卢。
首季12集播放量仅487万,不及《康熙来了》单集重播数据的零头。
她在记者会上苦笑:「现在观众连看我聊天都没耐心了。 」
某视频平台做过残酷实验:将李敖《北京法源寺》讲座与小S综艺混剪成「知识娱乐化」内容。
前十分钟播放完成率78%,但从第11分钟纯知识内容开始,留存率断崖式跌至9%。
这个未公开的内部数据,或许解释了为何再无人复制李敖式的电视节目。
台北某咖啡厅至今挂着2011年事件的老照片。
照片里李敖指着监视器怒吼,小S在旁笑得花枝乱颤。
这场没有赢家的交锋,成了解码娱乐时代的最佳标本。
网址:李敖说小S的节目天天挖苦人,打屁,他不看这种烂节目 https://mxgxt.com/news/view/1286171
相关内容
小S全家“软硬兼施”斗李敖 李敖回应:见招拆招——中新网小S节目中哭诉当女明星太苦太累
敖瑞鹏从素人到新星的恋爱综艺节目起点
《康熙来了》娱乐到“底” 看综艺节目基调变迁
蔡依林林青霞小S!李敖爱批女明星
专访|大张伟:跟着贝尔录节目,苦到天天哭
曝大S女儿不满树葬方式,小S节目开播称日本是天堂,S家陷入僵局
蔡康永认目前「有对象」 昔被李敖逼出柜遭大咖男星拒上节目
电视访谈节目“康熙来了”叙事模式分析.doc
乔欣综艺节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