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项数据看2018娱乐行业变化

发布时间:2024-12-10 15:50

原标题:从七项数据看2018娱乐行业变化

导  语

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发布《加速刷新:2018今日头条娱乐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明星、电影、剧集、综艺四个维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对2018年娱乐市场的变革进行了分析和呈现。

作者|龙承菲

来源| 毒眸

暗潮涌动的泛娱乐产业,在2018年进一步变革。

内地总票房即将突破600亿大关,《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爆款电影接连涌现;《延禧攻略》的火爆蔓延了整个夏天,低成本的《镇魂》也成为了圈层爆款;《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两档现象级选秀网综为娱乐圈输入了一批新鲜血液,“C位出道”成为全网热词……

行业的挑战也随之而来。票补取消,进入影院的观众群缩水;“税改”、“限秀令”等整顿直接影响到了剧集、综艺的创作;《阿修罗》《欧洲攻略》等大制作、流量明星加持的电影票房口碑双双扑街,如何精准贴合观众的需求仍是从业者需要面临的难题。

为了帮助从业者更好地提供参考,12月20日,Sir电影首届文娱大会上,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发布《加速刷新:2018今日头条娱乐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明星、电影、剧集、综艺四个维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对2018年娱乐市场的变革进行了分析和呈现。

流量明星“更新”加速

流量明星的迭代速度在加快。鹿晗稳居热度榜榜首近两年的局势,在今年被打破。蔡徐坤用6个月的时间赶超鹿晗后,朱一龙又在3个月内再度赶超蔡徐坤,新偶像刷新阅读量的速度也在加快,流量显得脆弱且可替代,并不能保持长久的热度。

造星模式在转变

今年,新偶像的诞生主要源于两档两档偶像养成选秀网综。《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为娱乐圈输送的一批新生代流量,迅速跻身全网热度明星头部序列,蔡徐坤出道后更是持续霸占热度榜首。

而偶像大量产出背后,专注于练习生经纪的“造星厂牌”迅速崛起。《白皮书》指出,截至2018年7月1日,以时代峰峻、乐华娱乐为代表的养成系偶像造星厂牌占到37.9%,成为业内经纪公司数量占比最高的新势力。其中,头部“造星厂牌”输出新偶像占比高达40%。

粉丝的决定权在扩大

偶像选秀节目的火爆,让节目受众的决定权扩大。《偶像练习生》中蔡徐坤以全网4764万票绝对优势C位出道;《创造101》中孟美岐获近2亿点赞量C位出道;SNH48总选中李艺彤以402040票摘得总选冠军……粉丝自主选择,通过投票等方式决定明星的命运,明星对于粉丝的依赖性无形中加强。

粉丝的能量不仅决定了偶像的出道权,还对出道后的资源流向产生了影响。在《创造101》中排名第三的杨超越在头条热度排名第一,拿下包括影视综、个人单曲和代言等17个资源;排名第15的王菊在头条热度排名第四,个人单曲、代言数量等资源共计10个;而排名第一的孟美岐位列头条热度第三,只有9个资源。

短视频迅速崛起

网生艺人热度直逼明星

受众的决定权增大,还表现在短视频的使用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均休闲时间减少,观众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更加注重内容获取的效率,这就为精炼的短视频提供了市场。据《白皮书》可得,同2017年6月相比,中国移动视频二级行业用户使用短视频的时间从1272亿分钟增至7267亿分钟,增长接近6倍,增长率远高于在线视频和直播。

立足于庞大的群众基础,短视频平台催生出一批网生艺人,抖音网红“会说话的刘二豆”、网络歌手“摩登兄弟”、网络主播“冯提莫”等人热度甚至高于传统明星。截至12月16日,字节跳动平台艺人粉丝数TOP10中,传统明星和网生艺人数量持平。

字节跳动平台艺人粉丝数部分榜单

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也成为明星互动新渠道和电影营销的新阵地。截至12月1日,陈赫入驻字节跳动平台不到一年,以28亿互动量稳居明星内容互动量榜首;欧阳娜娜发布在字节跳动平台上的系列vlog广受好评,助推自身形象的塑造;《西虹市首富》主题曲《卡路里》MV播放达到37.9亿次,票房TOP20的电影中有14部在抖音上有官方运营,占比超过七成。 

内容走向多样和细分

短视频的飞速发展,源于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也让用户更倾向于寻找更为契合需求的内容品类,而观众审美多元化,驱使内容品类走向垂直细分;随受众时间的碎片化,也让观众更加偏爱可以随时观看、随时暂停的网剧和网络综艺。

奇幻、喜剧、动作等头部类型片票房占比下滑。《白皮书》显示,TOP3类型片票房从2016年的65.2%减少至今年的52.9%,而现实题材对票房市场的贡献激增,《我不是药神》更揽获30.7亿票房,突破娱乐圈层成为全社会领域关注的话题。

综艺方面,垂直类节目(某些特定群体所关注内容的节目)新增16档,街舞、篮球、文化等细分领域纷纷被综艺纳入制作题材。其中,《这!就是街舞》开播三个月后头条热度指数达到350.2万,成功突破圈层成为大众爆款;《这!就是灌篮》等多档男性垂类综艺推出,完成对综艺市场的“拉新”,并带来男性用户对娱乐内容关注度的整体上升。

台网影响力趋平

网播剧集超越台播

剧集方面,台播剧的收视下滑明显,《白皮书》显示2018年(1-11月)TOP10台播剧平均收视率1.3%,为三年来最低,全年只有13部台播剧收视破1,与2016年的29部相比减少了一半以上。相反,三大视频平台独播网剧占比逐年走高,口碑TOP5网剧共揽获81.1亿播放,是口碑TOP5台剧的近两倍。

综艺方面,网综和台综的数量趋于平衡,播放量破20亿的网络综艺数量由2016年仅有1档增加至11档,影响力渐渐与台综持平。

电影市场回归理性

经历了票补取消的2018年,价格敏感的低频观影人群在电影受众中所占的比例减少,电影“重度”用户成为核心观影人群。

这意味着受众的判断力在提升。《白皮书》显示,2016年和2017年口碑TOP5的电影票房分别占据总票房的3.7%和3.4%,而2018年1-11月口碑TOP5的电影票房占到18%,这种明显的提高体现了受众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日益提升,并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

而受众的判断标准有所提高,也直观地表现在“大IP”“大制作”的折戟上。据《白皮书》显示,近三年来,大IP小说改编的影片数量和票房急剧萎缩,从2016年的37部74.9亿票房降至今年(1-11月)的21部共39.7亿票房;“大制作”电影的票房号召力进一步消退,流量明星加持、7.5亿投入的《阿修罗》只回收了4949万票房;低成本的小制作影片反而异军突起,6000万成本的《我不是药神》斩获近31亿票房,4500万成本的《超时空同居》也以9亿票房收官……投资方不应再盲目迷信“IP”和“制作”,“故事”逐渐超越“制作”成为决定电影成败的核心因素。

同时,近三年来的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虽然仍处于增长态势,但增长率逐年减少,电影市场正走向饱和,行业回归理性,作品的平均口碑与热度、票房呈现正向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无论电影还是剧集、综艺背后的变化,都源自于用户需求在改变,从而促进优质内容生产,推动娱乐产业向更高效、更细分的方向发展。从业者只有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并将内容与需求准确连接,才能真正触达用户、满足用户,在娱乐产业的变革中取得优势。

网址:从七项数据看2018娱乐行业变化 https://mxgxt.com/news/view/127992

相关内容

用大数据解读娱乐圈,头牌娱乐让娱乐行业不再完全依赖“经验之谈”
多部委10天内数次发声,娱乐圈迎来七大变化!
娱乐行业:艺人管理一体化龙头娱乐新时代蓄势待发
平安银行胡跃飞:提升数据能力 推进数字化转型
娱乐明星代言数据库是什么
中国文娱指数盛典举办 欢娱影视斩获多个奖项
泛娱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现状分析
从 PC 事件看娱乐行业对男艺人的管理规范
文化娱乐产业市场空间广阔 强者更强竞争格局形成
智库星途整合明星数据“百宝箱”,实现娱乐商务价值高效转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