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磕学”之乐:CP文化的兴起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5-05-19 03:50

“民政局我都搬来了,我的CP肯定是真的。”
“我可以独自一人,但我的CP必须携手共度一生。”
“并非我愿意沉溺其中,而是他们二人实在太般配了。”
如果你经常上网浏览,相信你一定曾目睹过这样一群人。他们时而化身为爱情侦探,敏锐地捕捉着CP双方每一个细微的对视、互动,甚至是同款细节,总能找到令人心动的糖点。而他们偶尔也扮演着月老的角色,跨越年代、身份乃至次元的鸿沟,为每一对有缘人牵线搭桥。他们就是那些热衷于嗑CP的粉丝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磕学家”。

那么,你是否曾好奇过CP这一概念的由来呢?
“CP”是英文“coupling”的缩写,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同人圈。最初,它指的是将作品中具有恋爱关系的角色进行配对,主要流行于二次元文化中,被视为一种小众爱好。然而,近年来,“磕cp”这一活动似乎已经成为了大众化的娱乐趋势。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诸如“xx和xx对视眼神拉丝”“xx和xx好甜”“xx和xx偶像剧”等关于CP的热门话题。不仅如此,大众磕CP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从最初的男女CP、影视CP,到后来的跨文化、跨物种组合,如让西方伏地魔遇见东方林黛玉、让孙悟空遇上美杜莎等,都成为了可能。

02

一切皆始于一档“恋爱综艺”。在2004年,韩国综艺节目《情书》的火热播出,标志着“cp文化”首次跨越次元界限,走进了三次元世界。该节目以当红男女明星的配对为主打,成为了当时韩国的最火爆综艺。随后,在2008年,韩国MBC电视台又推出了假想婚恋节目《我们结婚了》,进一步将“真人cp”的概念在全亚洲范围内推至热潮。节目中打造的多对假想夫妇,例如维尼夫妇(尼坤×宋茜)和红薯夫妇(郑容×徐贤),在韩国、日本、越南、中国等多个国家都赢得了超高人气。
在我国,cp文化的兴起可追溯至2015年。那一年,综艺节目《我们相爱吧》中,刘雯与崔始源组成的石榴夫妇赢得了广泛关注;同时,在影视领域,胡歌与霍建华的再次聚首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自此,“cp”的概念不再局限于特定领域,而是广泛指代影视、动画、真人秀等作品中的所有异性或同性配对关系。
时悦影视于2018年6月13日推出的网剧《镇魂》,在优酷视频上播出后,虽无巨额投资、强力宣传或硬核卡司,却意外成为当年的全网热议话题,两位主演也因此登顶流量巅峰。据报道,仅两位主演朱一龙和白宇的cp照片总销量就突破了260万,这充分展现了影视剧中“cp红利”的巨大潜力。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在大众传播模式中强调了传播的互动性,即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存在传达与反馈的紧密联系。在CP文化传播的热潮中,受众的狂热反应如同助燃剂,使得“CP红利”的火焰愈发熊熊燃烧,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尝到CP带来的超高人气甜头后,我国影视圈纷纷投身于CP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之而来的几年里,涌现出众多备受瞩目的CP组合。2023年暑期档,《长相思》网剧的火爆出圈便是其中一例。该剧巧妙地塑造了女主角小夭与四位男性角色的CP关系,每一对都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为剧目的宣传推广注入了巨大能量,从而助力《长相思》在同期剧目中脱颖而出。

3

究竟是怎样的时代变迁,使得“磕CP”现象如此盛行,成为了一种强烈的需要?

CP文化,这一起源于影视剧、动漫等媒体产品的衍生产物,历经漫长岁月,一直以文化附属品的身份存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已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产品,且产品种类繁多,这无疑表明了其背后庞大的受众市场和盈利空间。
据中国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单身人口已突破2.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0.7%,更有超过9200万的成年人独自生活。这种单身人口结构的变迁,使得现代经济愈发呈现出“个人化”的特征。加之疫情封锁的解除,群众在公共场所的社交秩序也被彻底打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社交生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孤独感随之蔓延。因此,我们渴望爱,渴望共鸣,渴望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被需要。
或许,通过“磕CP”,我们能够找到那些渴望的爱、共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磕CP”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人们对爱情的渴望、情感的共鸣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得益于人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它们不仅助力我们模仿学习,更赋予我们感同身受的能力。当我们在“磕CP”时,这些神经元会被激活,释放出快乐的信号,让我们感受到恋爱的甜蜜与愉悦。

“磕CP”不仅为粉丝提供了情感上的满足,还成为了一种低门槛的社交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投射自己的情感,将理想中的爱情状态寄托在所磕的CP身上。这种投射机制使得粉丝能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段美好的恋情之中。同时,“磕CP”也是一种低成本的娱乐方式,无需长时间投入,就能在“烫圈”中获得高反馈的满足感。

然而,尽管虚拟的CP关系能带来如此多的情感满足和社交乐趣,但它终究无法替代真实的情感回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需要面对真实的情感挑战和社交需求,去寻找那些能够给予我们真实回应和深刻连接的人。
与当代的“追星文化”相似,粉丝们热衷于心目中理想化的偶像,但当这些偶像展现的真实自我与预设形象不符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失望,甚至称之为“塌房”。同样地,CP关系也被粉丝们视为一种理想化的“拟态关系”。粉丝们常常通过将CP双方的人设作为基础进行联想,进而对这种虚构的亲密关系产生深厚的迷恋。在这种情境下,粉丝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往往超越了对单个个体“人设”的追求。
这种CP关系本质上并非真实存在,若投入真心,则可能在“理想幻灭”后深感精神空虚,仿佛失去了信仰。
一位山东大学2021级本科生林杰深有体会地表示:“在磕CP的过程中,我投入了太多情感,仿佛对待自己的爱情一般用心经营。但最终,这一切都只是虚构的,无法真正加深与他们的情感羁绊。”他进一步指出,虽然我们在CP世界里用词谨慎、情感充沛,但这些投入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能换回真挚的情感,而在CP的海洋里,却永远无法触及真实的羁绊。

网址:探究“磕学”之乐:CP文化的兴起与影响 https://mxgxt.com/news/view/1274971

相关内容

从《镇魂》《延禧宫略》说起,探究娱乐圈中的CP文化
王星越:醉酒风波与娱乐圈的“磕CP”文化
cp磕多了,来探索名学中的三人组合吧
影视作品中“CP文化”解读
浅谈泰文化的输出与引进(下)——与众不同的CP文化
CP感玄学?好磕CP共通点
文艺评论 当“磕CP”成为“显学”,恋爱综艺应传递怎样的感情观?
泛娱乐明星的兴起与影响
泰剧出圈奇招:与众不同的CP文化
为什么磕CP令人上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