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科技创新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之十一 王明星:区域旅游文化与都市农业协同创新研究的实践者

发布时间:2025-05-18 17:35

为迎接学校90周年校庆,讲好仲恺最美故事、宣传仲恺最美事迹、传播仲恺最美形象、彰显仲恺最美力量,党委宣传部拟推出“寻找仲恺最美人物”系列报道。近期精心策划开展了“仲恺科技创新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专题”活动。活动目的是:内宣造氛围鼓干劲,外宣秀实力塑形象。本辑系列报道通过人物深度采访,采取图像插播、成果展示等形式,每周推出一期,让您走进仲恺这些科技“牛人”,感受他们科技创新背后的正能量。

王明星:区域旅游文化与都市农业协同创新研究的实践者

王明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都市农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校岭南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主任,岭南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区域旅游、文化产业与都市农业,是国内知名的旅游管理、文化产业和都市农业研究与规划专家。

现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古迹遗址协会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常务理事,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参政议政智库专家组成员,广州都市农业推广协会副会长。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当代亚太》、《经济地理》、《热带地理》、《中国流通经济》、《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等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1部,参与与主持完成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近30项,曾获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等国家级协会和省级协会颁发的优秀成果奖多次,肇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2011年荣获“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潜心研究文化资源

服务规划区域旅游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逐渐在中国兴起。文化作为核心价值因素,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是对游客观赏、体验和消费的旅游产品组成要素的灵魂,其作用于旅游经营发展的全过程之中。王明星教授由此敏锐地断定:文化将在今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开始潜心研究旅游文化,并且一干就是三十年。这一过程中,王教授始终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紧密结合,通过揭示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找寻文化在促进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旅游为文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他通过不断研究前辈的文化成果,结合自己对文化和旅游的理解,先后撰写了100多篇论文、10余部相关著作,在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他的《大趋势:文化产业解构传统产业》(2006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以“山西现象”为背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文化产业解构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宏伟图景,构建了一个分析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框架,这在全国文化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方面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他独撰的《文化旅游:经营·体验·方式》(2008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则是一部尝试从文化的“休闲”到文化的“旅游”的力作,也是奠定他在国内文化旅游研究方面有一席之地的巅峰之作。

王明星不仅在宏观的文化产业方面对旅游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在中观区域旅游方面更是有不小的贡献。特别是他在肇庆学院担任旅游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旅游学院院长期间,对肇庆这一区域旅游研究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期间先后出版了《区域旅游的理论与实践——肇庆市旅游发展个案研究》(2003年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区域旅游的理论与实践(二)——广东省肇庆市区域规划与旅游发展研究》、《珠江流域西部文化旅游发展研究》(2005年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魅力鼎湖丛书三册:神奇山水、璀璨文化、历史人物》等多部著作,在深入发掘肇庆的旅游资源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化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王教授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点。多年以来,他把自己对旅游文化的理解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先后主持完成了《肇庆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海珠区文化旅游景区(点)信息传播与展示建设》、《广东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忻代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广州“四地”文化资源产业化对策研究》等多个区域文化产业规划与对策研究报告,对繁荣和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奠定了其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规划研究与对策研究知名专家的地位。

旅游文化与休闲农业融合

开拓都市农业研究新局面

新的起点,新的使命。2010年8月,王明星教授被引进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随后又担任了校都市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介绍到:“中国农业正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其正呈现出三个显著发展的地域特点,即在全国体现为一部分省区作为粮食主产区、一部分省区作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和以中心城区周边为主的都市农业区。而都市农业区的发展必须产学研协同创新,这正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王教授又一次把握住了旅游文化与现代农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机遇,开始了都市农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的新尝试。2015年,王明星主持的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珠三角都市圈都市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正式启动,标志着他在都市农业协同创新上迎来了新的发展。利用新体系、整合新产品、搭建新平台、共享新成果,成为了王教授在都市农业协同创新研究上的新的尝试。休闲农业景观设计、都市农业科学知识普及成为了其重点研究的对象。其主编的《荔枝之书》、《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农产品安全与食品溯源》等都市农业科普系列成果的出现,正是他在都市农业协同创新研究方面探索的新成果,也奠定了他在都市农业协同创新的开拓者的地位。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也是都市农业协同创新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王教授通过自己多年对旅游文化的研究,结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特色产品,正在不断地开拓都市农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的新局面。

团队科研宗旨与精髓

知通知变而不夸物矜造

作为学校第一批入围的唯一的文科科技创新团队——岭南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创新团队的负责人,王明星始终用能够反映廖仲恺先生精神的一句话激励自己,“知通知变而不夸物矜造”。知通,就是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知变,就是知道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不夸务矜躁,就是不夸夸其谈,既不要太过矜持,也不要太浮躁。这是廖(仲恺)何(香凝)的家风,同时也被王明星教授所带的科研创新团队作为科学研究的宗旨和精髓。几年来,团队秉承这个宗旨,依托学校学科齐全,人才众多的优势,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扎实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团队专业结构合理,科研实力强劲,团队成员现有7人,教授2人,博士6人,40岁以下的占71%。近三年来,团队成员主持与参与承担的各类科研课题有30余项,总经费350多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问题和重大前沿问题以及省内外都市农业产业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而科研成功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王明星强调,“大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参加大量的社会实践,书本和社会结合,一定要动脑动手,脑体结合”。因此,王明星非常注重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他的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是作为岭南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创新团队的外围团队进行培养,悉心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团队课题的研发。他指导的研究生符文涛同学还获得了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项目:《美学领域下岭南四大园林的审美取向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他认为,何香凝先生提倡的“扶助农工,注重试验”办学理念,在当代的体现,就是脑体并用,突出实践能力,这正是我们进行科研创新必须要坚持的东西,并且要坚持到底。

网址:仲恺科技创新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之十一 王明星:区域旅游文化与都市农业协同创新研究的实践者 https://mxgxt.com/news/view/1265698

相关内容

熊卫华:农业创新与品质追求的实践者
11个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成立
北京中联创新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水平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劲动能
“艺术+科技”融合发展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南沙推出“科技+农业”研学产品,助力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
在蓉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获评“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最佳实践案例”
林炳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化学基础科学创新人物科技创新网
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
西海岸新区6位创业者获评“2022年青岛市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