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变形计》: 无明星、不炒作,《变形计》靠什么十年不衰?

发布时间:2025-05-18 11:40

从2006年首播至今,到现在《变形计》播出已经十年了,没有明星、没有绚烂的舞台和灯光,不靠选秀,甚至连炒作都没有,这样一档真人秀节目能生存十年,堪称奇迹。

2006年,当全国观众沉浸在“全民选秀”的喧闹中,《变形计》低调开播。没有明星噱头,普通人之间的人生对换,却掀起巨大反响。城市与农村,发达与落后,不凡与平凡,叛逆与顺从,成长与担当,这一感动,就是十年。

最近,《首席娱乐官》对话《变形计》的创始人之一,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孙吉军。在他看来,“《变形计》像是一个早产儿”。“早产”是指《变形计》2006年开播,当时还没有“真人秀”的概念,但却打败了同期的很多综艺节目,而作为卫视少有的非明星类真人秀,却一直稳居网络播放量的前列:播出后全国网收视率高达1.45,市场份额3.97%,位列同时段全国上星卫视频道之首;网络独播平台芒果TV上累积点播量已突破15亿。

在湖南卫视内部有个这样的玩笑,说《变形计》是湖南卫视户外真人秀节目的“黄埔军校”,大家熟知的《爸爸去哪儿》团队、《我们约会吧》团队、《百科全说》团队等都曾在该节目锻炼过。因为拍摄周期长,2014年参与拍摄制作的团队更达到9个,而在湖南卫视的内部,也流传着“不去《变形计》就做不了真人秀”的说法。

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两三年的艰苦拍摄,始终将目光对准普通人的真实,让这档节目一直没有被模仿,也在竞争激烈的真人秀红海中稳扎稳打地脱颖而出,十年来,《变形计》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未来又会做怎样的演变?小官在专访完《变形计》团队后,有以下要点值得深思:

一、《变形计》不是在“改造”价值观,而是在“塑造”90后

90后这群人不是能被电视简单教育的,而是要再“塑造”。据艾瑞iVideoTracker数据显示,芒果TV平台上《变形计》女性受众占比六成,24岁以下受众占比达到58%,其中18岁以下占比更达到20%。在《变形计》辐射的90后人群中,他们个性张扬,很喜欢自我投射的形象,《变形计》不是赤裸裸的教育别人,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不是偶像的“偶像”,比如上了《变形计》之后,不少个性叛逆的小孩都红遍了网络。

二、“失控”是《变形计》好看的核心原因

作为一档真人秀,《变形计》出乎意料的没有台本、没有台词,一切都是按照现场真实的互动发展,因为这类真人秀讲究的就是“意外”,越出现导演想象之外的事情越好,因为让导演感觉到意外了观众才会意外,意外才会有抓人,这是多少从《变形计》走出来的真人秀团队学到的第一课。

三、《变形计》的潜在商业价值远远未被挖掘

《变形计》名列网络综艺点播Top10之席,人均浏览页面数达到5.2、人均有效播放时长达到惊人的89.8分钟,均处于行业前列,体现出网络用户对该节目的极高忠诚度。而最重要的是,《变形计》的主要受众已经转移到网络平台,网络独播全平台芒果TV上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5亿。在城市分布上,一级城市受众覆盖占比25%,而二三线及其他则占到68%。随着电商“下沉式”战略往二三线城市覆盖,《变形计》在90后和00后以及二三线城市的覆盖量不可小觑。

四、《变形计》抓住了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矛盾

《变形计》讲的是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但背景是“城乡矛盾”和“贫富差距”这样一个具有社会高关注度的话题,而且通过这样一个新颖的方式表现出来,讲述个人和家庭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因此具备了潜在的巨大社会效应,而这是明星真人秀和选秀节目不能承载的势能。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坚持了十年的节目,一定有不少故事,下面就跟随小官一起听听《变形计》的那些故事,对话很长,但干货满满:

拍《变形计》很痛苦,导演都有被“殴打”经历

《首席娱乐官》:说说《变形计》的来历吧?

孙吉军:其实最早也是来自于国外有类似的节目。我们原来的制片人李泓荔到英国学习的时候,看过类似的节目,但是我们当时认为中国没法拍这个东西,拍这个东西会挨骂。其次,拍普通人也是很难拍的。如果这个普通人身上没有新闻事件,就会没什么人关注;没什么故事,那他身上的戏剧性也不够。后来我们正好遇到一个很偶然的题材,就是一个小孩跟父亲之间的争执,就像现在《变形计》里呈现的父子关系一样,当时我们觉得这个社会现象可以拍成有意思的专题片,并从中受到了启发。

于是,我们想怎么把它的戏剧性,或者把父子之间的这种情绪很极致地表达出来,因为你拍专题片,你再怎么用专题片的演绎手法去表现它,其实都没太多意思。当时,那个父亲教育小孩的时候有个说法,说你有本事你就像我一样,每天赚多少钱回来。因为他爸是做小生意卖衣服的,做的很辛苦,一天赚不了多少钱。小孩反过来却看不起他,你一天这么忙忙碌碌的就赚这点钱。那他爸就说你给我赚一天看看。父子俩这么说着,他爸觉得这个时候你条件这么好,成绩却这么不好,还捣尽了蛋,我到你们班上去读书,我成绩绝对比你好得多。我们说那不如你们换一下,然后就从这个点拍出了《变形计》,当时是把它做专题片拍的。

《首席娱乐官》:能通过《变形计》筛选的小孩,都是怎么征集的?什么样的人你们觉得通过率会高一些?

孙吉军:网络征集和主动报名的,可能成功率都不高。因为网络报名的人往往功利性比较强,想出名的多,如果他真的意识到我有问题,我很痛苦我要改变一下,他是不会报名上电视的。如果是父母来报名,往往对这个节目的功能性看得太重,家长觉得我一定要通过上这个节目让我的小孩受到教育,一定要让他改变,这对我们来说压力太大。

想通过教育直接改造一个人,这对一档节目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抱着这种心态来报名的人往往功利性太强,对我们做这个节目不合适。

《首席娱乐官》:为什么换来换去,最后还是父子、城乡矛盾这样的故事最多?

孙吉军:后来我们拍了这么多年,不同团队加入进来,也都想改变,但是最后我们发现其实在观众心目中还是这种东西最有生命力。也有人说我们要加入明星、要增加时尚的元素把收视率提高,但我们频道的主流意见是不要加入明星,《变形计》就是一档原生态的特殊产品。

《首席娱乐官》:在明星真人秀当道的今天,做这样一个完全没有明星大咖的节目,你们是不是也挺痛苦的?

孙吉军:很痛苦。虽然现在都说《变形计》是黄埔军校,大多数想做真人秀的制片人都很想把团队放在《变形计》里面锻炼一下,去年下半年就出现了好几个团队抢着做《变形计》的情况。

拍这样的节目很不容易,比如我们的摄影师,接连三个月在户外拍摄,大多数是在农村,条件相当艰苦,而且拍摄的又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你看到电视上那些小孩直接用手关掉摄影师的镜头,这还算是好的,有些小孩干脆故意满山遍野地跑,因为他知道你年纪比他大,扛着摄影机跑不动,但是他就是故意“遛”你,甚至有些小孩还殴打过我们的导演,真的很不容易。

《变形计》是在塑造而不是“教化”90后

《首席娱乐官》:听说《变形计》会成为真人秀的黄埔军校,你觉得在这里能学到怎样的基本功?

孙吉军:真人秀带来的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怎么处理意外,其次就是处理故事。《变形计》则限定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怎么样拍出故事,怎么样真实地呈现一个小孩的状态,然后又不能够违背他的性格和行为逻辑,这牵涉到很多技巧,因为真实的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密集地发生很多事情。还有就是要处理包括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细节是有效的,最开始我们走了许多弯路,也在这么多年的编辑过程中摸索出很多东西。

《首席娱乐官》:还有很多人关心,上了《变形计》的小孩最后结果是怎么样的?他们真能变好吗?

孙吉军:我觉得《变形计》实际上在做两件事情,第一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教化,其实是潜藏在里面的,观众看了会受到教育,不管怎么说,再“坏”的小孩最后多少也都会有转变。第二,我们实际上是帮小孩完成了一段人生传奇。我认为小孩看《变形计》可能有两个感觉:一是觉得他们(变形计主角)这种叛逆很酷,他们跟父母、跟家长、跟老师、甚至跟同学之间的这种叛逆和冲突,包括语言,会让同龄的小孩觉得很酷;其次会产生同理心,会觉得我也是有救的啊,他们可以转变,我也可以转变,也可以完成这样一个传奇。

对于他们的变化我们会有跟踪。上过节目的小孩,当然也有上完《变形计》他又跟原来差不多的,但大部分的小孩都有变化。

节目中,他确实受到了触动,他改变了,这是真实的。问题是,节目之后呢?他有一个很简单的心理,我已经成了“明星”了,我已经向全国观众表明我变好了,我的老师、同学都在看着我,我怎么可以又变回去呢?这个心理很容易解释,因为他现在对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定位,原来在学校老师不喜欢他,爸妈也揍他,那时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坏蛋,但是参加《变形计》以后我已经洗白了,已经变好了,我怎么好意思倒退回去呢?

人往往喜欢参照自己喜欢的艺术形象去生活去努力,我们给了参加节目的孩子,还有喜欢这个节目的孩子一个新的、好的艺术形象,这是我们跟学校里的老师不一样的地方。

《首席娱乐官》:其实网络上也有很大争议,让农村的小孩参加《变形计》,是很大的不公平。

孙吉军:这种质疑其实是不了解小孩的心理。原来一直有舆论和媒体质疑,你把农村的小孩放到城市会不会太残酷了。

《首席娱乐官》:就是,体验了两天城市生活,又回去了。

孙吉军:然后又把他打回原形,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从农村第一次到长沙来,我的想法是我要好好读书,我一定要到这里来,我将来一定要到这里来生活,我不会说我又回去了,我又回到农村去了,我死定了,我不会绝望的,相反我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我觉得这个是很多所谓“凤凰男”的心理规律,小孩到了城里回去以后是会有落差,但是不会打击他,他会想有一个崭新的人生目标。

其实一档节目承载不了太大的社会意义,比如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有些报纸或者电视台喜欢做一些东西,组织一些小孩去看城里的爸爸妈妈,或买机票让爸爸妈妈回家去看小孩,挺感人的。但实际上假如你把小孩丢在家里很多年,父母再去见他们的时候,其实是很冷漠的,小孩不会很感动,因为他觉得这只是一个给我买玩具、买衣服的人回来了,买完了又会走,不会依恋也不会很感动,这些做法甚至可能会让小孩觉得你们是假的,你们回来是配合电视台,不是真的。所以,给他一件衣服、一个玩具,不如给他一个梦,一个他喜欢的、美好的人生形象。

首席娱乐官独家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网址:神策《变形计》: 无明星、不炒作,《变形计》靠什么十年不衰? https://mxgxt.com/news/view/1261086

相关内容

​变形计韩安冉个人资料(变形计韩安冉整容狂魔)
变形计当明星的是谁
变形计帅哥排名榜
变形计康秭弋是谁身世背景是什么 跟张迪有什么关系 神秘少年狂拽炫能否变形成功
变形计张子安
同是变形计出来的,为何李宏毅能成明星?也不看看他哥哥是谁
中年选秀,一场娱乐圈的“变形计”
《变形计》整容最多的不是韩安冉她从假小子变这样
变形计王逗逗在哪一期 变形计王逗逗是在哪一期
《变形计》农村土妞形象大变,美成网红,公开表白小鲜肉蔡徐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