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
钱玄同去世半个多世纪后,他的文集才得以出版,那已经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了,记得我曾帮编者请张中行先生为文集写过序言,那是篇很好的文章,文字有着古朴之气。
2024-02-19
落日余晖——科玄论战中的康有为整整一百年前的1923年,政治学家张君劢在清华学校面向即将赴美的青年学子演讲人生观,认为人生观没有客观标准,科学无论如何发达,都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
2024-02-05
蒋蓝:东坡二题从白战体到白战体写作 苏东坡一生曾两度到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
2024-02-05
鲁迅硬骨头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化的气质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催生了新文学,同时也为现代中国的文化刻下开篇的烙印,为现代中国的文化大厦奠定基石,勾勒了蓝图。
2024-02-04
孙郁:鲁迅对于新学人的警惕与质疑一 现代性的理念是被新知识人构建起来的。
2024-02-01
经典作家专刊——钟敬文“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 ——钟敬文小传 □严曼华 “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这是我国著名民俗学者、教育家、诗人钟敬文曾用以自勉的诗句。
2024-01-31
为中国民俗学在世界范围找到立足之地钟敬文的学术生涯始于民间文艺学又终于民间文艺学,毕生投身于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恰如万建中的评价,钟老“不仅构筑起民间文艺学学科的理论大厦,而且不遗余力地添砖加瓦”,既吸收了中国旧有学问之优良素养,又推陈出新,表现出精妙、现代、历久弥新的一面。
2024-01-31
从澎湃激情到理性思考2002年1月10日,“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逝世。
2024-01-31
由诗开始,共同扎根民间文艺的沃土钟敬文(1903—2002),原名谭宗,一字静闻。
2024-01-31
再思民俗学研究的实证传统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生活(社会)观主导下的民俗学研究取向和田野调查的盛行,传统的文化观主导的民俗学研究大大衰落了。
2024-01-31
守护心中的学术昆仑——忆钟敬文先生1999年秋,我有幸到钟敬文先生门下读博,与赵宗福师兄、庞建春师妹是同级。
2024-01-31
“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这是我国著名民俗学者、教育家、诗人钟敬文曾用以自勉的诗句。
2024-01-31
“要把秾华饰暮春”——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口述史研究者早有成果提及到回忆的建构性,认为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会随着个人情况、环境、时间和社会话语的变迁而产生变化。
2024-01-31
柳青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小说文本在《柳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里,作者刘可风(柳青的女儿)在第九章“书稿余烬”中讲到,柳青在1953年写作了一部“反映农民出身的老干部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新心理和新表现”的长篇小说。
2024-01-26
赵元任:文艺复兴式的学术大师2023年《赵元任日记》(全46册)出版后,学界又掀起一股从学术史角度来研究赵元任的热潮。
2024-01-24
杨国荣:思想史中的苏东坡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为人多才多艺,富有生活情趣,既好美食,又善调制,所谓“东坡肉”,最早便出自其手。
2024-01-17
朱自清“活化”传统文论的路径让传统文论“活起来”,不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之义,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2024-01-08
与怨鬼对坐:《起死》与鲁迅的晚期风格既往研究对鲁迅与鬼的关联有两种思路。
2024-01-04
孙郁:从新知到国故——鲁迅早期学术思想片段一 鲁迅是一个常常被世间误解的人,在对国故的态度上,他被人批评的地方很多,几乎成了破坏旧文明的代表人物。
2024-01-03
李白的山水漫游初盛唐时期,社会安定,交通发达,漫游之风盛行。
2023-12-29
网址:经典作家 https://mxgxt.com/news/view/1258327
相关内容
经典作家专刊——艾芜经典作家专刊——金庸
于文华与刘和刚献唱经典之作《中华全家福》
相声大咖经典之作
国家大剧院制作经典喜剧《一仆二主》重磅发布
求明星们的经典代表作
经典著作不宜“涂脂抹粉”
经典重温:谭咏麟个人创作的十首经典歌曲
经典影视作品中的佳作盘点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张家声病逝 回顾张家声老师的经典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