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电影艺术》杂志社
其他学术支持单位:
《电影评论》
《电影评介》
《电影新作》
感谢大家对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支持与关注!
本次论坛共收到 406篇投稿,根据初评票选结果,最终共计 56篇论文摘要入围。初审评委团由来自各高校和重要学术期刊的青年学者、专家组成,评审过程为双盲票选。
请入围作者于北京时间 2024年4月10日24:00时将最终版摘要和论文全文提交至 [email protected]。正文应以中文或英文形式撰写,中文字数不低于 8000字,英文字数不低于 6000字。论文应包含 中英文标题、作者简介(15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入选论文作者应准备 15分钟以内的论文汇报,于论坛期间 (2024年4月27日)在 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区)进行线下发表。主办单位将提供入选学者在北京的食宿接待,往返交通自理。
请各位作者务必保证文章的原创性,如发现抄袭、一稿多投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组委会将取消该论文的参会资格。
论坛正式议程将于 4月中下旬在大学生电影节公众号发布,敬请期待!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初评结果
01
分论坛一
“重探:电影与艺术理论的共生同构”:
1.《从塞尚到柏格森:早期电影的主体寻踪》
中国人民大学 乔夏楠
2.《影像的“非思之思”:戈达尔的关系思维》
中山大学 李双
3.《回响与联觉:爱森斯坦对话中国文化路径探析》
俄罗斯国立大学 王希楠
4.《“正午显影”:物质生态批评视野下的阿彼察邦影像研究》
南京大学 郝启帆
5.Art Criticism and Cinematic Spirit: Eisenstein on El Greco’s Paintings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杨士博、张超群
6.《影像作为寓言:从本雅明到克拉考尔》
中国人民大学 安爽
7.《怀旧的乌托邦:当代中国科幻的复古未来主义及其影像呈现》
成都大学 黄懋
8.《绘画性的延伸——中国戏曲电影的形式美学探析》
厦门大学 闫然
9.《边界·记忆·谱系——从现代图像学视角重探法国电影新浪潮》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龚旺
10.《焦虑的躯体化与伦理的幻觉性:“怪诞身体”的电影衍化史及当代新变》
北京师范大学 刘安琦
11.《“风”与“体”——大西克礼理论视阈下日本当代动画美学结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刘天豪
12.《重思“大脑即屏幕”:德勒兹的阔纳思想与大脑电影》
中国人民大学 方乐雅
13.《气韵生动与中国电影美学的时空观》
重庆大学 范炜婷
14.《“建筑-影像”和都市空间的走神与再神话化——兼谈“阿-本之争”中的克拉考尔》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王成博
15.《自动机与后人类:生成式艺术的“技术图像”理论》
上海大学 蒲璐
02
分论坛二
“再访:经典影史的意义复沓”:
1.《却话巴山夜雨时-计量学视域下重读吴永刚电影风格》
昆明理工大学 江时祥、倪崑皓
2.《幻灯放映不只是静态演示:一种电影前史视角的媒介技术考》
东南大学 安冬
3.《“重返现场”到“重塑景观”:未被讲述的全运会联华馆(1935)》
北京大学 易婧
4.《谢晋八十年代电影的可视化路径与美学内涵》
中国人民大学 陈宇舟、刘恬怡
5.《阿诺德·范克与他的高山——对其国内史料研究的补充》
上海大学 赵佳智
6.《犹在框中:罗曼·波兰斯基电影中的阈限空间及其意义探赜》
北京师范大学 孟硕
7.《克里斯·马克:重构记忆的跨媒介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 赵润涵
8.《妖怪学视野下中国早期电影的“神怪”表达》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万芊芊
9.《台湾新电影运动剪辑美学观念嬗变的再思考》
浙江传媒学院 戴硕
10.《试论郑正秋电影创作中的“记者意识”》
西南大学 黄桢
11.《飞驰向前:“十七年”火车电影的时间想象》
中国人民大学 陈伊扬
12.《“恒转”与“移人”——梁启超的电影观念考古》
北京电影学院 郝嘉兴
13.《基础、方法与价值:电影教育史的跨学科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李昕婕
14.《触觉、界面、疼痛与反视觉中心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 侯东晓
15.《英国布克文学奖电影改编中的“文化症候”研究》
同济大学 岳剑锋
16.《双面郑君里:明星与左翼知识分子之间的转置(1932-1937)》
中国传媒大学 董鑫
17.《模拟怀旧与弥赛亚救赎——数字影像世代的默片幽灵》
北京师范大学 祖岳
18.《纸中笔墨,甬上光影:1920-1930年代的地方报刊与宁波电影》
山西师范大学 何艺楠
19.《从“干净泛音”到“噪音狂潮” 中国早期电影声音景观的多重书写》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刘兆旺
20.《作为科学的电影:1920年代前电影知识的引介》
北京师范大学 李子淇
21.《魏玛时代的流浪者:茂瑙电影的阈限性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冯俊敏
22.《女扮男装作为影像:中国早期电影中易装的再媒介化研究》
浙江万里学院 陈朝彦
23.《魅影、双生与镜像:“复摄”作为中国早期电影的一种叙事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 王涵玉
24.《夺魂摄魄:民初幽灵摄影的媒介视觉、话语论争与摄影术的中国发生》
北京大学 杨宇
25.《图形修辞与计算阐释——中国电影史研究中的数据可视化问题探析》
青岛科技大学 乔洁琼
03
分论坛三
“更新:'电影'与新媒介技术”:
1.《“速度”作为方法:影像本体的重访、研究辨释与逃逸之径》
上海大学 王婉贞
2.《AI能通过“画钟测试”吗?——“大脑电影”及其“阿兹海默症”之忧》
复旦大学 周厚翼
3.《本体之“变”、媒介模拟与数据链接:数字档案的当代记忆实践》
上海大学 石中玉
4.《后电影时代画框的融合应用研究》
北京电影学院 王祎
5.《即兴计算戏剧:AIGC时代的电影意涵扩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刘柏亨
6.《空间叙事学视域下电影与建筑协同叙事影像表达——以丹尼斯·维伦纽瓦作品为例》
澳门科技大学 万启航
7.《离身·具身·涉身科幻电影中AI的身体转向》
山东艺术学院 王俊
8.《跑步进入“快拍”时代:非虚构影像的加速化》
北京电影学院 谭植元
9.《上帝掷骰子:AI影像的创生本质及悖论》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王珂
10.《视觉欺骗还是创新探索观众对人工智能生成移动影像的伦理判断和真实性感知》
香港浸会大学 任雨田
11.《影院狂欢——流媒体直播技术下的“演唱会电影”与影院空间生产》
北京师范大学 冉与郭
12.《游牧还是超越?数字影像的平滑美学及其主体性哲思》
厦门大学 马豆豆
04
自设议题
【电影感知研究】
《感官之诗——论联觉机制在电影中的跨模态隐喻与构建》厦门大学 周颖南
【电影、文化与社会】
《电影中的城市“外来者”:“家天堂”的崩塌与重构》北京师范大学 李澄溪
【中国电影节展】
《话语重塑、迷影互动与回归市集: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本土化典范》上海师范大学 李宇轩
【后人文时代的电影美学】
《凝视“动物之死”:后人类语境下的动物影像及其视觉伦理》西北大学 张爱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