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艺坛名家谱

发布时间:2025-05-16 06:18

沪上艺坛名家谱

——读访谈录《遇见·你》

女作家、书法家羽菡,犹如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几乎遍访海上书法家、画家、篆刻家、音乐家、诗人、舞蹈家、建筑设计师、翻译家、昆曲表演艺术家、编撰家及专家学者,还兼外省和异国的等40多位名家,她的这本26万字的访谈 《遇见· 你——艺坛名流访谈录》,生动记录了他们从艺的卓异追求与艺术成就,贯穿了孔子所言的“志于道、游于艺”的人文精神,且收录了名家们的作品,可谓图文并茂,读来趣意盎然、让人受益非浅。

一篇篇饶有特色的访谈中,羽菡与名家们亲切的交流。

访谈洋溢着可贵的人文精神,不乏“志于道”的坚守者。譬如103岁的书画篆刻家顾振乐,一生沉潜于书画治印用笔驰刀之道,且奉行“多读书,薄利禄,少争不贪,自足为福”以自律;以甲骨文书法名扬书坛,并且在草书、隶书、陶文、篆刻和理论研究方面也有很高造诣的书法家翟万益,在心肌大面积梗死被急救后,他工作的步子加得更快,为提携书法新秀,将“陇军书阵”向全国的书坛推介,对他们的评论大多在病榻上完成。他是书坛的活菩萨。编纂家水赉佑“因常年翻检案头书,多年的书稿发脆损毁需要誊抄,水先生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脱落,他的一只眼睛几乎没有视力。”“但说到文献史料,我分明看到镜片后的目光那么清澈纯净,犹如发自一颗透彻明净的心。” 诗人严力对自己的创作有责任感。他说:“写作确确实实是为了建造自己内在的文明,其他真的都不是那么重要。”

访谈彰显着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楚默说:“不谙《易》学与佛学,谈艺终隔了一层……故谈艺者,亦谈人生也。不悟人生之旨,艺也有谈而隔。谈艺于荒江老屋,一二同道,相忘江湖,心之所归也。”“把最美的你、最具特色的你表现出来” 是人像摄影家岑永生内心炽热的追求。他吸收建筑、音乐、舞蹈的艺术精华,开拓人像摄影的视野,传神写照惜色如金,融绘画元素于摄影等手法。文中也有针砭。诗人、翻译家李笠,于访谈中,他翻译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全集,介绍了特翁在语言的节制、凝练、精准,与镜头的更换、细节的放大,变成特写,让飞驰的瞬息散发“意义”,展现一个可感可触的世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著名舞蹈艺术家殷梅认为,中国舞原本不是在技术上,最早讲的是天、地、人,也可以讲是身、心、灵的自然的融合。我们现在学的很多都是技术,却把灵魂的东西放在一边,不去碰他了。我觉得这样的舞蹈缺乏中国文化的精神,形再像却感染不了人。

说起艺术上的求变,在访谈海派书法名家张晓明自述拜任政、胡问遂为师的成才之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张晓明说,任政老师认为我可以升级了,便主动把我介绍给了胡问遂老师。第一次去,老师摇摇头说:“你的书法没有一笔是对的” 第二次去,老师不在家,师母告诉我,“老师表扬你了,说这个学生以前写任政写得那么像,现在居然一下子变得不会写字了,他扔得掉。”艺术之路在于求变,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一次夜梦中还在写字,手指在夫人的腿上画来画去,夫人生气地说:“画什么画,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何绍基遽然从梦中惊醒,后来他创造了自己的书体。

对话中常有探骊得珠之趣。关于严复翻译“信达雅”的箴言,著名俄语文学翻译家娄自良却说,我觉得“信”最重要。“达”,达不达要看原文达不达;“雅”,要看原文雅不雅。而且有时不是雅的问题,他的语言风格粗俗,你不能将他美化,否则会走样。 羽菡提出篆刻作品审美的最高标准的问题时,篆刻名家徐正濂以“似曾相识,无可名状”回答,颇具雅趣。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鉴赏的窗口。在专访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总设计师万伦柯教授时,羽菡说:“最后您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建筑艺术之‘味’?”万伦柯说:“是大蒜的感觉吧。那是一种让人流连忘返,意味无穷的‘意味’。大蒜看怎么吃了,如果生吃,特强烈,但如果煮熟了吃,煮很长时间,软了会有一种很细腻的味,这可能是建筑两种不同的特性。记得在意大利中部有一种调味草,Origanus牛至,还有一种芳香灌木叫Romarin迷迭香,也可以形容建筑艺术之‘味’吧。”你看,用人们的味觉与视觉的建筑打通的审美,可谓一绝。

另外,不时有生动的情景描写。譬如采访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时,有这样描述:“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采访)看到了他丰富的表情谱:严肃的、沉思的、神气的、无邪的、兴奋的,高兴时他会朗声大笑,我实在很惊异于他一长串的笑声,如同他唱《唐卡洛》中咏叹调时那八个悠长的乐句而毫无断裂的痕迹,那样的纯真自然,独具魅力。”生动地捕捉他的音容笑貌,甚为难得。《笔法· 心法——海上名家丁申阳访谈》中,羽菡这样叙述:我曾几次看丁老师挥毫,他有着魔术般的抖笔技巧,一支长锋羊毫凌空一抖,线条像柳枝摆宕翻转,使转如环,奔放流畅,字里行间变化多姿,迟速徐疾,如同一首音乐旋律。

访谈有文章学之美。在结构上精心安排,专访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从他“我要穿龙袍”的从艺之路,与昆曲兴盛衰败的历史命运以及至中兴过程探索的双重线索的对话结构,心系昆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命运。她的访谈每于对话之后,常以精炼中肯、提纲挈领的小结,可见其才情和识见,可见她深厚的文化艺术功底,是她经年的积累与修炼。采访的最后点题之笔也颇见功力,《岁月壶中茶,梅花疏影斜——海派作家、书法家管继平专访》的最后写道:“梅花疏影”,清幽而超逸,“还来就菊花”见出淳朴诚挚的故人情谊,细细品来,他悟出了“双鱼观自在”的禅机。对于他,文学与书法艺术如 “岁月壶中茶”,品读、把玩、摩娑,悠长而隽永,于一杯清香中览尽繁华,心归淡然。

访谈是另一种叙述的艺术。在对话交谈中可见双方的神采、心性、识见以及性格。这一篇篇访谈也是艺术家个人的小传,羽菡知人论世,再现他们各自传奇的人生,他们在时光的长河中为时代留下他们艺术的瑰宝,于承载传统的书画等艺术领域的开拓与创造。

李天靖于华师大

(荐稿:朦胧诗社社长 牧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沪上艺坛名家谱 https://mxgxt.com/news/view/1222393

相关内容

江浙沪娱乐论坛:江浙沪娱乐论坛最新信息发布 – 上海各区品茶工作室 – 上海品茶网
京沪梅派名家齐聚 梅韵流芳唱响上海
中国近现代名家扇面书画艺术展在沪启幕
张杰演唱会沪上阿姨联名,系统竟被粉丝挤崩!
足坛娱乐圈玩票:杜威生死速递 电影明星朱广沪
著名艺人柯受良昨在沪死亡
上海秦奋的家是做什么的 上海沪上皇家庭背景
沪上阿姨联名一诺,引电竞女孩狂欢
EF中国“2021年度明星教师论坛”在沪举行
沪上新闻名记“谷苇”逝世 海派文化专访享誉业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