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猪圈健身加盟聊为何经济寒冬下依旧坚定看好健身行业

发布时间:2025-05-16 03:22

  过去的2018年,是让传统健身行业感到凉凉的一年。先是央视做的健身房倒闭潮节目给经营者当头一闷棍,这边健身圈叫着说“央视凭什么说我们倒闭呀,我们好着呢”,结果轰轰烈烈的关门潮真的来临了。不管是传统连锁,小型私教工作室,还是抗风险能力偏低的单体健身房,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内的新形态的智能小型健身场馆,都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

  但即便经济寒冬,我仍坚定看好中国健身产业,行业的发展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伴随的劣币驱逐良币阶段过渡到合规有序经营的必然阵痛期,整个行业在下一个阶段会盘整,然后继续向上。

  我依然坚定地看好中国健身产业的发展。

  国家政策、市场规模增长、行业渗透率这些老生常谈不再提了,中美差距这些讲也没什么意思。讲这些有点类似美国人吃汉堡包的数量巨大,中国汉堡包产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比较虚。这篇文章,我讲点接地气的,粗暴一点、直接一点。欢迎讨论。

  我为什么看好中国健身行业未来发展,先说说消费端——

  原因一:“晒健身”的人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便看看微博,或者娱乐类的微信公众号,不乏明星们上健身房、练马甲线的内容,“健身”已成为圈粉的一大利器。随便翻翻朋友圈,越来越多的人晒着自己的健身自拍照。你经常会发出感叹:他都去健身了!不管他能不能坚持下去,或者大家看得烦不烦,这种“晒健身”的现象彰显着消费者日益旺盛的健身需求。

  原因二:技术升级让文字社交转向视频社交

  4G大发展成就了抖音。视频逐渐替代文字和图片,成为人们的社交“语言”。视频对人的展示更“直接”,也更“立体”,比照片对“模特”上相要求更高。为了让自己在视频中更好看,美颜工具已经不够,好身材带来的“本来美”被提上议程。5G的应用也提上日程了,会进一步推动音视频和物联网的普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因三:老龄化和经济下行带来的反作用力

  文章《“住院72天,卖了两套房”》的刷屏、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爆火,是现代人“生不起病”的最佳写照。说起来有些负面,挺让人丧气的,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免生病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年轻人经济压力大,上一代人为了不给年轻人造成过重经济负担,会努力强健体魄,少生病,少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年轻人也是同样的心理状态——既然看不起病,那就努力健康起来,运动总比看病成本小太多。而社会老龄化、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这样反作用力在加剧。

  原因四:消费者对健身房依旧“吐槽”不断

  近几年健身场馆在几何式地增长。然而,环境糟糕、器械坏了没人维护、推销过度、教练水平不行……消费者对健身房的吐槽越来越多。大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渴望与健身房低粘性的落后运营服务体系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而这也给了新时代经营者巨大的创新提升空间。包括我本人,都是在健身的过程中发现传统场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转而对健身领域产生兴趣,再投身到产业当中。

  再说一说供给侧:

  原因五:健身行业暂无巨头

  

  Anytime Fitness全景图

  健身市场在中国发展近20年,风风火火,又稳稳当当。即便2014年起,健身场馆开始进入井喷期,发展到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健身机构也不过号称300+家门店。在国外,知名的健身连锁机构Anytime Fitness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家门店;在健身行业以外,知名“10元店”名创优品在全球开店超3000家,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旗下仅如家酒店超过2300家,咖啡界的黑马瑞幸咖啡“蒙眼狂奔”般地已开店2000+家。所以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健身市场相比,或者同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健身行业没有巨头,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行业目前极其分散,等待着巨头的出现。传统行业巨头通常是掌握了供应链话语权,比如国美苏宁,而健身行业不同,健身行业掌控体系需要的是系统和技术,目前看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当巨头出现,才意味着行业与市场走向成熟。

  原因六:健身行业骗子多

  健身行业巨头没有,但骗子不少。健身行业的骗局之前讨论过很多次了,行骗大多集中于做加盟的、做培训的,还有骗教练的。骗局问题可以到之前的文章查看。《健康猫平台爆雷事件背后:健身行业这些骗局须警惕!》《我是做加盟的,我知道各行各业那些加盟骗局是怎么回事》,讲起来有点滑稽,一个行业骗子多也能说明这个行业发展态势好。

   原因七:线上越蓬勃,线下越繁荣

  不同于零售行业——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发展越强大,线下实体店受到冲击越惨烈,健身行业线上繁荣将带动线下服务大发展。

  地域性和对人员的强依赖是健身行业的特殊性。这特殊性决定了健身服务终究依赖于线下场景,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健身服务需要依托于健身场地。

  

  APP上的健身课程

  健身行业受惠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以Keep为代表的线上平台,这些平台提供了很好的健身内容,培育了大量的健身者,扩大了健身人群基数。而流汗也好、瘦身也好,健身这个行为始终需要在线下完成。越多的人通过APP走近健身,就有越多的人走进健身房。

  原因八:各行各业精英不断涌入健身行业

  人才是每个行业都在争抢的资源,一个行业的人才聚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未来。如今的健身行业不同于以往,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其他行业人才正在源源不断涌入进来。像乐刻韩伟出身于互联网公司;超级猩猩创始人跳跳在创办超级猩猩之前是建筑设计师;SHAPE创始人曾翔在进入健身领域之前在咨询公司工作,后又任职李宁跑步事业部总经理和滴滴出行高级总监;优秀的体育商业媒体“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以前是财经记者;新晋的健身商业媒体Gym Square创始人来自知名的科技创投媒体36氪。行业外人才地进入,给健身行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动力,也映射了行业的大好前景。行业的人都往外跑,外行业的不再进入,意味着行业进入“夕阳”。

  原因九:展会与论坛数量多

  老牌的ChinaFit健身展、IWF上海国际健身、康体休闲展,FIBO CHINA健身展,懒熊体育主办的Future Day健身专场论坛,练吧组织的“趋势”论坛以及各地举办的大大小小展会论坛等在健身行业全年无休、丰富不断。美团点评作为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也专门举办了健身论坛并发布“健身行业白皮书”。展会与论坛的繁荣,也体现了行业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要知道那些没落的传统行业,几乎很少组织这样的活动了。

  

  懒熊体育Future Day论坛

  顺便提醒一句,展会或论坛数量多了,质量参差不齐。参加展会切记要挑选有质量的,别盲目参与,不但浪费时间,参加了洗脑课程还让你得不偿失。比如什么什么大师班,百万大咖这那的。

  原因十:健身创新创业百花齐放

  人才从“四面八方”涌入健身行业,在同一片领域中,做着各种形式的创新尝试。我们光猪圈尝试构筑新时代大众健身房体系,乐刻试图做平台化探索,超级猩猩以及许多跟随的内容创业者在打造更为优质的健身场景。新兴的健身器械品牌、创新的训练工具在涌现……不同创新“百花齐放”,不论成败与对错,“百家”从不同模式角度发力,推动着行业的高速发展。

  

  光猪圈健身房全景图

  写在最后:

  年关将至,很多人在抉择进入一个行业或离开一个行业。

  我们看看健身之外的行情(根据某媒体整理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对比2017年同期数据,手机销量萎缩10.4%;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萎缩了4%;钢材销量微降2.5%;医药行业,化学药品销量萎缩高达39.4%,中成药产量萎缩了25.8%;家电行业,家用洗衣机销量萎缩8.7%,家用冰箱萎缩19.7%;农业领域,农用化肥折纯销量萎缩13.6%;日常消费品行业,白酒(折65度)销量萎缩28.4%,饮料销量萎缩14.2%,服装销量萎缩29.1%,精制食用油销量萎缩20.6%……

  可以说,从销量看各行业普遍不景气。而根据国家统计局解读2018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文体娱乐类商品销售呈现加快增长。或许文体行业能成为经济不景气中的一股清流,而健身行业是这股清流中最强劲的潜力股。

  据懒熊体育不完全统计,2018年健身行业发生了50起以上的融资,新老品牌都有,按照懒熊体育原文来讲,健身行业“展现出了丰富性、包容性,以及巨大的潜力。”

  健身行业如此,理应被看好。

  怕什么,动动脑筋,干就是了。

  (免责声明:中国青年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址:光猪圈健身加盟聊为何经济寒冬下依旧坚定看好健身行业 https://mxgxt.com/news/view/1219654

相关内容

健身行业产业链 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及健身产业规划研究
看信阳商业联盟如何帮助本地实体行业走出经济寒冬
黄圣依活该身材这么好,41岁还坚持健身,杨子好眼光
权健余震未了!行业洗牌期下 保健企业路在何方
如何看待明星纷纷直播健身
如何看待明星纷纷直播健身 直播健身为什么火了 直播健身的为什么那么少
如何看待明星纷纷直播健身,直播健身为什么火了
韩寒健身品牌被罚,明星光环不是保护伞
如何看待明星纷纷直播健身 直播健身为什么火了
2025,影视行业 “寒” 潮依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