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你下次一定成功?多少父母还在做错误鼓励
前几天,小区的宝妈们发生了激烈的“讨论”,起因是在小区公园玩耍时,大家在分享“教仔经”聊着聊着,突然谈起一个话题“情商”和“智商”哪个对孩子更重要。
荐妈毫不犹豫选择了“情商”。
知名心理学家荣格说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荐妈选择情商的答案。
为什么性格(情商)如此重要,几十年来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性格对孩子成才中是否真的如此重要?
其中一个就是今天荐妈想给大家科普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在开始介绍成长型思维前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
看完这张图后,想必你们的第一反应和荐妈刚接触时一样:“这不就是我们国内的心灵鸡汤吗?”
稍后荐妈会告诉大家成长型思维和鸡汤的区别在哪。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最早提出者为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她花了40年的时间去研究性格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Carol Dweck教授的研究非常痴迷于“失败”,是什么决定了人一生能不能成功?
1978年Carol做了一次研究,她找来一群小朋友,给他们提供一系列难度递增的拼图游戏。并记录下孩子在游戏中的态度。
第一种孩子,当他们遇到难题时,他们一开始就会责备自己“不够聪明”、“记性不好”。但实验并没有因为他们不会做而停止,反而题目越来越难,到后来这些孩子会说“这个游戏一点都不好玩”甚至还有些发脾气把拼图丢到地上。
第二种孩子他们则非常特别,他们不仅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并且喜欢失败,当拼图越来越难时,他们不但没有责备自己,反而会说“我喜欢这个挑战”,并且会暗示自己“我差不多就做出来了。”、“上次的拼图我拼出来了,这个给我一点时间我也一定可以做出来。”
(图:Carol Dweck教授本人)
多少年来,Dweck一直在研究这2种思维模式和成功的联系,最终结论还是没有离开过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会把责任归咎于家庭,归咎于自己的脑袋不够聪明等因素。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会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他们相信自己最终是可以克服这些困难。
这个结论在美国教育界受到了认可,当年被美国大西洋月刊等媒体评价为“考试驱动型社会的一股清流”,在这分数至上的社会里Dweck的教授的理论提醒无数孩子及教育人士,我们学习的心态和动机是否过于功利化?
(美国教室都有挂有类似的黑板报)
渐渐地,这种模式在国外风靡后又传入到国内,却慢慢被人看作心灵鸡汤。
成长型思维的误区
说起鸡汤,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是西方社会的舶来品。而老美尤其喜欢心灵鸡汤。
鸡汤最可怕的地方是常常给予失败者提供精神上的麻醉剂,然后就没有了。
而回到成长型思维这个话题,很多家长及学者对于不少知识都仅仅是扣槃扪籥。(注: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
(成长型模式的7大特征)
误区1:孩子的努力都需要表扬
有不少家长看完Dweck的演讲或者书会简单粗暴的认为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就等同于“表扬孩子的努力付出”。
这样的理解,就会造成一个结果,假如孩子在某次考试前已经很努力去复习,但是最后成绩出来却还是不如人意。我们仅仅只是和他说“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你那么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这就好比运动会上,对于那些完成比赛而不得名次的运动会一种体面的下台方式一样。
而Dweck的观点正好相反,她始终认为:“不是所有努力都值得表扬,除非它能带来成效。”
所以我们不要用心理的安慰去麻痹大脑的思考,盲目的努力不仅是浪费时间,更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作为家长,我们首要是认同孩子的努力,其次是要和孩子一起寻找在学习中的低效率原因。
误区2:有心就会成功
成长型思维,有人读完会认为给我们灌输的是一种思想“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
有些家长看完会头脑发热,告诉孩子,你未来一定能考上清华或北大。这是错误的。
这种误区和第一种误区也是很类似,用行为上的勤奋去掩盖方法上的懒惰。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失败和挫折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失败就丢失了那份获得成功的信心。
误区3:思维模式是一成不变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家长们讨论孩子成绩问题时,成绩好的孩子家长很少会把功劳归于自己,成绩不好的家长大多却会把责任归咎于孩子不够聪明。
按照他们的说法,那么聪明的孩子一辈子都会成功?脑袋不灵光的孩子一辈子都会失败,哪怕是某次成功都是走运?
想想都只是某些家长为自己的失败教育找的借口而已。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两者就好比天平的两端,有时候我们是偏向于成长型思维,有时候我们会偏向于固定型思维。
打个比方,荐妈就认识一个宝妈,每次我约她下午茶的时候,她总是抱怨工作的不顺,而说到孩子的情况时,她也老是唉声叹气说孩子的成绩在班里不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说的不仅是知识这方面,还包括最初的价值观。
如果一个孩子本来是成长型思维的,在一堆固定型思维人群的长期影响下,慢慢天平也会向固定型倾斜。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关于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书籍。如果大家没有时间去阅读,荐妈帮你们总结。
1,多专注过程,少关注结果。
美国的教育和我们国内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国内的考试是有具体的成绩,60分及格,100分满分,而美国的教育都以ABCD来衡量孩子的成绩。
这样的评分标准有一种好处是让孩子了解到自己还有成长的空间。而不是用具体的分数去告诉孩子你这次是“不及格的”。
举个例子:假如孩子从学校回来告诉我们,他的同桌考了100分,而自己只有70分,那么孩子一定会不自觉的拿自己和孩子比较。从而产生嫉妒或者失落等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过多责备孩子了,当然孩子只是沉迷游戏而不思上进则另当别论。使用“not yet”尚未达到,而非“F”(不及格)
我们要充分接纳孩子的失败,接纳失败并不代表是说一句“你已经努力了,下次会成功。”
而是“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为什么这次没有成功呢?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好不好?”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成长”,鼓励和认同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成长,所谓的成长是不要在同样的坑上再摔一跤。
2,多认同努力,少表扬天赋
不少家长在表扬孩子时,都是用“聪明”来表扬孩子的好成绩。
这种情况下就会给孩子贴上“聪明”的标签,而当孩子遇到自己目前智商暂时无法理解的问题时,就会顿时出现消极的情绪。
还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过度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成绩好等同于父母会给予的关注和爱。
考的好父母会很高兴,考不好父母就会挨骂。
荐妈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建议:当孩子考到好成绩时,一般家长会掏钱奖励孩子,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让孩子来掏钱请我们吃顿饭,为什么?
这种行为是让孩子明白,学习好不好是自己的,你今天成绩考的好,请爸妈吃饭,是证明你方向正确努力的结果。
让孩子明白,今天你成绩好了,父母会为你开心,相反你考的不好,父母也不会以你为耻,我们也需要一起去改进一起去进步。
3,创建一个孩子的成就思维导图
谈完思维,当然少不了方法,荐妈之前也给大家说过,思维导图是一项很好的工具,它可以厘清我们在学习或者工作过程中的缺陷。
所以从小和孩子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是必不可少的。
举个例子,假如孩子报了游泳班学完后却依然不会游泳。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就是失败。那我们就需要和孩子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去总结学习过程中的误区。
是姿势出问题了吗?yes!那么是因为动作不规范?从大范围到小范围去审视并发掘问题的所在。
失败的时候要思考并罗列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细化。当然成功的时候也需要罗列出思维导图,参考这样的模式是否搬到其他地方。
最后,荐妈想说培养成长型思维对于孩子从来都不会太晚, Dweck教授曾经把这种思维模式课程带到美国的高中,经过3个月的时实践后,在实验组的孩子在学校更待得住,更
网址:成长型思维=你下次一定成功?多少父母还在做错误鼓励 https://mxgxt.com/news/view/121287
相关内容
夜读|成长型思维,成就更好的自己明星成长励志故事
成长的敌人:惯性思维
明星成功背后的辛酸励志故事
细数巨星们成名前的励志故事
《暖暖的鼓励》|每日一书
逆境出人才!揭出身贫寒明星励志成名史
如果有一天,你讨厌自己的父母,就看看这三句话
明星成长励志故事短篇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