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

发布时间:2025-05-15 19:53

美国作家马克路吐温的捐款经历,或许能为今天的“冰桶挑战”提个醒。他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觉得牧师讲得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冰桶挑战”也应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种效应。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仅是明星录影集,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

【阅读提示】民政部新闻办官微:“冰桶挑战”应避免娱乐化倾向快阅读  

光明网评论员:一桶冰水向自己头上浇去,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冰桶挑战项目8月中旬传到了中国。

这项旨在帮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人症)患者的挑战项目,源起于美国。规则是,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点名”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渐冻人症”捐出100美元。近期,全球名流纷纷参与挑战,微软创始人比尔路盖茨、苹果CEO蒂姆路库克、脸书CEO扎克伯格等人的冰桶视频风靡全球。

“冰桶挑战”进入中国后,一样在明星和公众间掀起了热潮,文艺、科技、财经界人士纷纷被点名“湿身”,接力般的真人秀持续刷高网络关注度。截至8月21号晚间,“冰桶挑战”话题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已超过10亿,瓷娃娃罕见病慈善基金会在短短几天内的获捐额已达到二百六十余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的社会捐款。

争议也随之而来。慈善是作秀么,慈善是娱乐么,慈善应该是这个“玩法”么?一项涉及领域众多、参与范围广大的社会活动总不免有泥沙俱下之虞,自然也就会为观察者提供更多着眼点。大致梳理一下,批评者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以救助渐冻人为初衷的募捐会不会变形为一场“明星秀”、“名人秀”?其二,狂欢与大众游戏的形式,难道不会有损慈善事业的严肃性和专业性?

如果中性理解的话,以“秀”开始,其实是很多募捐活动使用的方式,因为慈善的核心问题就是“引起关注”和“提升参与感”。募捐晚会、拍卖、沙龙都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选择明星或知名人士做公益代言人,也是要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从这个角度看,“冰桶挑战”其实就是一场囊括了数十位上百位公益代言人的、扩大化了的慈善晚会,只是对传统慈善组织方式的翻新,也成功了完成了提升关注度与参与感的两个命题。除却“五天捐款超一年”的效果,过去一周,恐怕是罕见病知识在中国社会普及率最高的时刻,而这场接力所带来的“善与人同”的氛围,也同样值得珍视。

但这不是说批评是没有意义的。这些批评,可看做参与者与关注者对活动的反思和校正,本身亦是这场“冰桶挑战”的成果。经验看来,要以说教和提前规划的方式来引导一场自发的社会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发展方向只能由在活动中形成的舆论理性来调整和校正。在“冰桶挑战”进行了数天后,一些明星选择了捐款但不拍冰桶视频的方式表明态度,也有明星以废水完成冰桶挑战,并表示“不点名接棒者” 、只愿更多人“自发性的去做一件关爱这个社会的事情”,已经展现了这种理性,展现了娱乐的边界。

美国作家马克路吐温的捐款经历,或许能为今天的“冰桶挑战”提个醒。他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觉得牧师讲得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冰桶挑战”也应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种效应。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仅是明星录影集,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神秘执法者”是执法黑社会化的例证更多

网址: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 https://mxgxt.com/news/view/1212830

相关内容

冰桶挑战: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
盘点戛纳红毯秀惊艳装扮 其实时尚可以从它开始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不过是金秀贤一个...@尘凝崖的动态
综艺真人秀:以“真”为皮,以“秀”作骨
阔别四年的维密秀再度回归,但不是你以为的样子
最开始,我以为问题只是出在金秀贤...@红尘绕梁的动态
李诞黑尾酱离婚,曾经公开秀恩爱,明星的婚姻还是低调些好
《心居》中的冯小琴和顾磊的婚姻,从开始就注定会以悲剧收尾
那些以遗憾结尾的电影……
从选秀开始当巨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