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代表作

发布时间:2024-12-10 09:02

抗战时期的林语堂与《纽约客》杂志

1935年1945年间,是林语堂言谈与著述最重要的十年。初到美国,他即是妇女俱乐部被谈论最多的明星作者、图书出版公司最青睐的对象,并与纽约文化名流多有交集,具有专栏作家、文化经纪人、小说家和政论家等多重身份。但对于林语堂的两本文化随谈、两部长篇小说和时事政论集《啼笑皆非》,《纽约客》的评鉴始终冷静而客观。林语堂接受《纽约客》的采访时,对后者的批评建议也有所采纳。此外,《啼笑皆非》中对地缘政治学派的重构与批评,或对“共同体意识”的谨慎怀疑,皆与战时《纽约客》的态度互为表里。综观抗战期间林语堂与《纽约客》杂志间的对话,不难领悟其中包涵的自由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核心理念。【详细】

(原载于《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

“破镜重圆没办法”:《纽约客》非虚构之“北平叙事”考

在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于1965年重新炒热“非虚构小说”(Non-fiction novel)的概念之前,《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已践行“非虚构”写作长达二十年之久。相比普通新闻刊物,《纽约客》“特派记者”栏(A Reporter at Large)的实践者们似乎享有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在求真的基础上,注入小说叙事的趣味与审美。战后二十年间,杂志的“非虚构”版块有着惊人的快速成长。1946年8月31日,《纽约客》前所未有地取消了“街谈巷议”、“城市活动导刊”、“小说”与“评论”等栏目,将整一期七十页的全部版面,留给了一篇与广岛核爆有关的文章。【详细】

(原载于《南方文坛》2021年第4期)

微观管理者的艺术家肖像: 创意写作培训与《纽约客》杂志

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创建了与创意写作培训相关的专业学位和培养方向。而早在1945年以后,美国校园就已经迎来了创意写作的第一次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晚了整整半个多世纪。未来,创意写作必然会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生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创意写作的学科实例中,考察写作者们不间断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省,能够为当代文学的生产模式及其格局本身,提供一个更为具体,也更为贴切的描述。【详细】

(原载于《文艺争鸣》2020年第11期)

“确定性早已被历史洪流卷走”: 詹姆斯·伍德之论W.G.塞巴尔德

塞巴尔德(W. G. Sebald)生于德国,1960年代起侨居英国,用德语写作了四部长篇《眩晕感》(Schwindel. Gefühle., 1990)、《移居国外的人们》(Die Ausgewanderten, 1992)、《土星之环》(Die Ringe des Saturn, 1995)与《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 2001)。最早在德语世界,他的作品只是少数人的经典。上世纪九十年代,批评家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初读塞巴尔德的小说,不惜动用最高级别的赞美,引述本雅明评价普鲁斯特时的名言——“一个伟大的作家都瓦解或建立了某种文体”。1997年3月,英译本《移居国外的人们》(The Emigrants, 1997)出版后不久,伍德在美国笔会中心与塞巴尔德对谈。【详细】

(原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19年第4期)

《格兰塔》:“新写作”的虚与实

格兰塔(The Granta)其实就是流经剑桥镇的剑河(The Cam),在徐志摩笔下,它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承载着裸泳少年与剑桥的灵性。1889年,学生们用“格兰塔”命名了新诞生的校园周刊,第一期封面是个面色忧郁托腮沉思的小丑,售价一先令。刚开始《格兰塔》(Granta)纯为打趣,一群早慧青年喧哗地抖着机灵,见证剑桥人的江湖恩怨,也记录自己见识的成长。作为一本荒谬无礼,浸润在“批评”语境里的校刊,它很快成为英国知识人与新闻人的摇篮。常驻编辑中,曾有日后在西南联大成为王佐良和穆旦老师的燕卜荪(William Empson, 1906-1984),有左翼近代史大师霍布斯邦(Eric Hobsbawn, 1917-2012),也有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1936-)。【详细】

(原载于《文学》2016年春夏卷)

网址:叶子代表作 https://mxgxt.com/news/view/121134

相关内容

叶子楣经典之作,有看过的吗?
叶舒华|演唱会掀裙子~这操作太大胆了
叶子楣
叶少真是完美演绎了,在娘子面前的叶小乖,娘子背后的叶小嗨!
黄晓明就叶珂事件作出回应并表示歉意
二皇子与叶灵儿已然心意相通,叶灵儿在二皇子失意时陪伴左右…
叶家成为庆帝的弃子流放,叶灵儿成了人质,在叶灵儿最无助的时候…
二皇子与叶女侠的冒险
二皇子叶灵儿磕到了
二皇子与叶灵儿早已情愫暗生,叶灵儿在二皇子失意之时始终相伴左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