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明星时代:需要的是“英雄”还是“偶像”?

发布时间:2025-05-14 05:13

两年一届的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22日将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战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田径高手们将进行一场“更快、更高、更远”的比拼。北京的田径赛场必将星光熠熠,在这样一个新体育明星时代,我们需要的是“英雄”还是“偶像”?体育明星能否带动人们对一项体育赛事的关注,来看报道。

英雄辈出 偶像迭代

一场比赛成就一个“英雄”,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月7日报道,8月6日,宁泽涛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上赢得了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他47秒84的成绩使其成为在该项赛事上首位夺得100米自由泳冠军的亚洲人。另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是,据新浪微博统计“宁泽涛创造历史”这一话题的转引量高达6600万次。

体育在提振国民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方面起着特殊作用,中国在各个时代都拥有着“全民偶像”运动员。今日的宁泽涛,如同2004年的刘翔、2008年的林丹与2012年的孙杨。中国的体坛频繁上演着英雄的辈出与偶像的迭代,一方面,竞技水平逃不开“最终衰败”的规律;另一方面运动员自身的形象管理亦举足轻重。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刘清早:

什么叫偶像呢?就是我们出于某一些人他的喜欢所产生的一个崇拜,比说我喜欢他的衣服、我喜欢他的形象、我喜欢他的举止,他都可以成为偶像。但这个和竞技体育的英雄是有区别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体育偶像

不可否认,“体育偶像”存在正面影响。除却推动运动赛事全民化、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体育偶像的影响还可超出体育,传达竞技体育里拼搏、坚持等正能量,成为影响一代人的思想源泉。

李娜充当过这样的“偶像”角色。她登上美国《时代》2013年度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榜单时,得到的推荐评价是“这个国家现在有1500万人打网球,有1.16亿人观看了李娜的法网比赛,这样的曝光对我们的运动至关重要,一直都是因为偶像李娜。”体育明星,让很多人认识一项体育运动,爱上一项体育运动。

厦门市民 李长生:

一开始是有看点网球,但是后来因为有李娜的比赛,而且李娜在澳网取得那么好的成绩,那就越来越爱看网球了。

大学生羽毛球爱好者 黄浇杨:

我打羽毛球五年了。我的偶像是国家双打队的那个洪炜。

厦门某羽毛球用品店老板 段筱轩:

到了零几年以后,我们心中的偶像又有点发生变化,因为一个年轻的球员林丹。这给我们业余的球员来说呢,又给我一个新的话题。一个新的追逐点。

体育偶像的感召力是巨大的,他们给体育市场带来了无限可能。

厦门市民 李长生:

打球主要是场地费用,然后买鞋的钱,买衣服的钱,一年可能两三千、三四千有可能。

同期:大学生羽毛球爱好者 黄浇杨

大概我们正常的拍子和拍线的损耗,还有鞋子的损耗,衣服买一些新的,就这样,大概在四五千块。

厦门某羽毛球用品店老板 段筱轩:

2004年到2009年,都属于体育行业上坡一个时期,我们也赶上了这个好光景。所以呢,销量增加的比例会比较多,可以达到30%到50%这种的增长速度。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蔡家宝表示,体育明星在体育产业中会产生社会效应以及经济效应两方面的影响。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 蔡家宝:

那如果从社会效应来讲的话,我觉得这个应该从体育明星的价值来考虑。体育明星本身对于全民健身的一种效应,我们所说的效应应该来说,(他们的)技术是非常高的。另外一个,他(们)本身所蕴含的一种体育精神,所产生的效应是非常大的。那这点,我觉得对于全民健身来说,有较大的那种提升作用。

蔡家宝认为,体育明星的经济效应很好的诠释了“三次售卖”效应。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蔡家宝:

体育明星他第一卖的是技艺,就是我们说的技术跟艺术两者结合在一块。第二卖的是什么,是注意力,因为有很好的观赏力,所以他整个对于消费者、粉丝来说,他有很强的吸引力,那第三个层次讲,他卖的是品牌。体育明星到一定程度了,他有很多粉丝、团等等这块,他确实已经达到一个品牌的(效应)了。

“全民偶像”的背后

快速消费文化流行的当下,文艺明星偶像扩散至体育界,体育明星也逐渐被“颜值化”。如果说仅凭成绩、一战成名的体育英雄在激流勇退之后仍可长留名,那么体育偶像则承担了成绩下滑后担负骂名的风险。

这一代的“全民偶像”拥有着许多共同的特质:欧美人主导的世界主流项目、成绩优异、国际承认。

其实,从刘翔到李娜再到今日的宁泽涛,“全民偶像”的评价标准经历了诸多变迁,人们认可“偶像”的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

上海市民 罗小姐:

我觉得我们不要给运动员那么大压力。运动员肯定有自己事业的高峰和低谷,训练也是这样的。

上海市民 丁女士:

觉得爆红总是一种一时的状态吧,我们家里为什么会喜欢李娜和费德勒呢,就是觉得他不是一种明星爆红的表现出来的,更多意义上是他对于运动的一种爱好,执着的一种追求,所以我觉得对孩子来讲,或者对我们家庭来讲,还是以这个为重点的。

中国体育人拥有艰苦奋斗、勇敢拼搏的传统,但又必须告别苦大仇深、不问世事的闭门造车,像宁泽涛、刘翔、李娜一样,积极融入社会。拥抱这个时代,体育明星才能成为社会偶像,才能够更好的激励年轻人——而这是体育力量的最好诠释。

新华社记者付敏、吴霞厦门、上海报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新体育明星时代:需要的是“英雄”还是“偶像”? https://mxgxt.com/news/view/1180118

相关内容

英雄与偶像是有区别的
体坛需要“造星运动” 让体育明星成为全民偶像
体育“追星”不需要娱乐偶像那一套
中国英雄,才是我们的偶像
英雄 英雄和偶像的...
航天英雄是偶像,奥运健儿是偶像,娱乐明星是偶像……有人说,崇拜偶像可以给年轻人以成
新媒体时代 什么是粉丝与偶像的理想关系
她是体育明星的幕后英雄:从赛场到训练营的全景故事
偶像明星演战争英雄:英雄一把又何妨
体育明星与人气偶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