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代舞,生命之舞

发布时间:2024-04-19 08:22

原标题:安代舞,生命之舞

安代舞,发源于草原。

顿足踏步,彩绸翻飞。

安代舞透射出昂扬的生命之美。

安代舞让生活充满阳光。

安代舞,发源于科尔沁草原的库伦旗。

1996年,内蒙古库伦旗被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2006年,蒙古族安代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民间源远流长

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随着历史的发展,安代舞作为一种民间歌舞艺术传承下来,形成了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化特征。安代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科尔沁大地,这里的人们“手握爬犁即农民、拿起彩绸便舞者”。逢年过节、庆祝丰收、婚嫁喜宴……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通过安代舞,人们尽情释放男人的阳刚和女人的妩媚,火红的绸巾和热烈的顿踏,生动地传达人们内心的幸福。

安代舞有强烈的自娱性,通常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共同载歌载舞。安代舞跳起来轻松愉快、简单易学;唱词随编随唱,富于感染力。各年龄段的人们皆可入场欢跳,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依其音乐的节奏甩巾踏步,与领唱歌手相应和即可。

安代舞的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

科尔沁草原流传着一则关于安代舞起源的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科尔沁大草原上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父女俩。有一次,女儿得了怪病,父亲用勒勒车拉着病重的女儿求医,途经库伦旗一河畔,勒勒车坏了,女儿病情也突然加重,神志不清。父亲在惊慌之中,摘下头巾袍带,跺脚甩巾,嘴里念着女儿的名字,希望女儿苏醒过来。有节奏的叫声引来了附近的乡亲,大家围在勒勒车旁踏起舞、连呼“安代”。此时,姑娘的病奇迹般好了,她跳下车加入了舞蹈的人群……这个奇闻不胫而走,越来越多草原上的人们开始用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抒发情感。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手里拿一块绸巾边歌边舞,人们给这种舞蹈起了个名字叫做“安代”。

美丽传说把人们的思绪带进久远的安代舞世界,而科尔沁草原上的漫漫时光见证了安代舞从久远一步步走到今天……

舞蹈艺术的“活化石”

安代舞被称为蒙古族集体舞蹈的“活化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渊源。它是内蒙古歌舞艺术殿堂里的一颗明珠,是内蒙古耀眼的文化标识之一。 已年近80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安代舞代表性传承人——那仁满都拉,从小与安代舞结缘,他这一生不仅是唱安代舞、跳安代舞,更是在研究安代舞。他向记者介绍,“传统安代舞以唱为主,伴以舞蹈动作,至今已有400多年的传承历史,是流传于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

1946年出生于通辽市库伦旗的那仁满都拉,从12岁起就开始跳安代舞。那时,那仁满都拉的爷爷和舅姥爷都是当地闻名的民间艺人。受长辈们的影响,他在小学还未毕业就练就了一身唱跳本领,还加入到安代舞团,时常到生产队劳动现场进行慰问演出。

“演出时看到长辈们脸上露出的笑容,那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那仁满都拉向记者介绍,在那个物资匮乏却幸福感爆棚的年代,安代舞摆脱旧俗的桎梏,形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民俗活动。安代舞文艺工作者不断进行着审美升华的努力并使之走向舞台。再加上研究者深入实地,对传统安代舞进行搜集整理,舞蹈编导们不断地汲取民间养分并大胆创新实践,使安代舞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在安代舞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就是当年被称为“第二代”安代舞民间艺人的额尔敦巴拉。

从1957年,额尔敦巴拉老艺人把安代舞作为歌舞艺术节目搬上舞台后,受到大家的关注。大批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实地考察,向老艺人拜师学艺,学习安代舞艺术。自1957年以后,安代舞就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1958年,额尔敦巴拉将安代舞跳到了北京,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1959年8月,安代舞走出国门,受蒙古国邀请参加“中蒙友好岁月”活动。

那仁满都拉向记者介绍,“20世纪50年代后期,安代舞分为‘传统安代’和‘新安代(安代舞)’两种。”新安代舞是传统安代舞社会发展的演变,是以娱乐为目的并且具有审美性的歌舞艺术,是蒙古族舞蹈艺术形式中保存最完好、历史最久的舞蹈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安代舞也从“传统安代”中剥离出来。安代“博”成为了民间艺人,安代舞也成为了真正的舞蹈艺术。置于早期安代场子中央的木杆或断车轴不见了,因此人们不再面向圆心围着圆圈跳舞了。安代舞的道具由以前的铃鞭、毛巾、裙襟发展成了红色的绸巾,现今发展成为黄、绿、粉等多种颜色。安代舞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自娱形式。

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歌舞团创作并演出了《安代之歌》,安代舞开始作为一种全新的内蒙古艺术活跃于舞台之上。

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如今的安代舞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浓厚的北疆文化风貌和健康活跃的艺术特色,已演变为人民健身娱乐的绝佳方式,是内蒙古民间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奇葩”。

安代舞作为珍贵的民间艺术,它的曲调繁多,适合于表达各种感情,烘托不同的环境气氛。安代舞的音乐在调式、曲式、节拍、节奏、旋律进行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特点,节奏清晰而强烈。安代舞者手中的彩绸随着舞步向下甩去,再向上扬起,舞至高潮时,顿足踏步如同万马奔腾,起伏跌宕但见彩绸翻飞。

在那仁满都拉看来,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安代舞具有鲜明的北疆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内蒙古北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弘扬内蒙古民间歌舞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传承好安代舞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与传承意义。

那仁满都拉告诉记者,国家对保护传承蒙古族安代舞采取了有力措施,非遗传承保护部门制定了安代舞自治区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计划,确保安代舞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那仁满都拉对安代舞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安代舞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普及,是深受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目前,仅在“中国安代艺术之乡”库伦旗就有安代舞队200多支,库伦旗的每个嘎查、每个村几乎都有安代舞队,安代舞已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体的文化生活,使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得到了发扬光大。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安代舞代表性传承人,那仁满都拉对安代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安代舞原本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但在安代舞的发展历程中,渐渐趋向以舞蹈为主的表现形式。他认为,安代舞的发展还是应该保持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特色,在唱跳结合这个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安代舞这一民间文化艺术生生不息。

从稚嫩童年起就与安代舞结缘的那仁满都拉,对安代舞充满深厚的感情,安代舞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说,安代舞透射出特有的生命美和感染力,安代舞让他的一生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热爱,他的人生因为安代舞而精彩。(记者 许素红)

责任编辑:

网址:安代舞,生命之舞 https://mxgxt.com/news/view/1174

相关内容

舞剧《东方大港》:描绘新时代宁波“港通天下”的全新蓝图
给不同地域的孩子特别舞台,“上海之春”最后一天有场特别演出
一群不擅长跳舞的人都在跳舞 王一博要不你教练他们吧
这舞台距离也太近了吧,科切拉的舞台真是大放异彩的…
现实题材小说《敦煌:千年飞天舞》:演绎莫高窟文物修复故事
舞剧《只此青绿》上海迎来第500场演出,依然一票难求
时间到了,灰姑娘要脱下她的舞鞋了,女生高跟鞋不合脚滑落慌忙穿上…
舞台就是张元英的舒适区吧?
国家级“非遗”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晋京演出
国外十二位男高音合唱《你鼓舞了我》,太震撼了, 日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