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华表奖来了,看完提名名单,我要说:内娱影坛要完了!

发布时间:2025-05-13 19:52

这世道,有时候真让人有点看不懂。就好比把一个刚学会骑自行车的,直接推到环法自行车赛的起点,还跟那些骑了一辈子的老将说你们俩,机会均等,冲吧!这画面,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子黑色幽默。尤其这事儿还发生在一个号称代表着荣誉和专业的场合,就更让人咂摸出点别的味儿了。你说这背后,到底是想鼓励新人还是别的什么弯弯绕?

四月底,电影圈里就扔出这么一颗不大不小,却炸得水花四溅的“雷”。第二十届电影华表奖公布提名名单,本来是行内的盛事,结果名单一出来,尤其是那个“优秀男演员”的提名,让不少吃瓜群众手里的瓜都差点惊掉了。名单上俩名字,一个张译,一个王一博。张译是谁?那是大家公认的实力派,摸爬滚打多少年,靠着一部部作品、一个个角色硬生生“磨”出来的口碑和奖杯。他的名字出现在这,没人觉得奇怪,那是实至名归。可王一博的名字紧随其后,这就让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要知道,华表奖这优秀男演员,就给俩提名名额,金贵得很。不像别的奖,呼啦啦提名一大堆,分一两个名额给年轻人,鼓励鼓励,大家也能理解。可这只有两个坑,意味着俩人获奖概率直接对半开。王一博,这些年人气确实高,粉丝也多,在流量这块儿是顶流。可要论在大银幕上的表演功力、作品积累,跟张译放一块儿比,确实还显得稚嫩。不是说年轻人不能进步,不能拿奖,但一下子就站到这个位置,跟公认的影帝级人物“二选一”,这就好比让一个刚出师的小徒弟,直接去跟老师傅抢那个“年度最佳工匠”的牌子,围观的人能不嘀咕吗?

更逗的是,有人翻出王一博参演的电影《热烈》,说那片子里正儿八经的男一号还有黄渤呢。黄渤什么咖位?也是影帝啊。论资排辈,或者单看那部电影的表现,让黄渤来提名,似乎都比王一博更有说服力。可结果呢?偏偏就是王一博上了。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了这评选标准,到底看的是是演技,是作品,还是别的什么,比如人气,比如影响力?娱乐圈要新陈代谢,这道理谁都懂。可这“新”法,是不是有点太“快”了,快得让人有点跟不上趟,甚至有点担心,这路子要是走下去,以后这电影圈的天,会不会变成流量明星们的“秀场”?

除了王一博这事儿惹争议,还有些“遗珠之憾”也让网友们意难平。比如沈腾,喜剧界的扛把子,这些年在大银幕上也贡献了不少票房和笑声。要说实力,谁敢说他没有?可就因为“喜剧演员”这个标签,好像总是在主流电影奖项里差点意思,年年陪跑,看得人干着急。马丽那边,好歹这次凭《第二十条》里的突破性表演,拿到了优秀女演员提名,算是给喜剧演员争了口气。可沈腾这边,依旧是“提名靠边站”。还有王宝强,草根出身,一路打拼不容易。《八角笼中》自导自演,票房口碑都不错,讲的也是底层人物奋斗的故事,挺正能量的,按理说也该给个鼓励吧?结果,连个提名都没捞着。这让一些人觉得,是不是对某些类型的演员,或者某些出身的演员,总带着点“有色眼镜”?

这事儿一出,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觉得,给年轻人机会是好事,不能总让老面孔霸占舞台。也有人认为,奖项就该看实力,拔苗助长要不得,不然这奖的“含金量”迟早得掉地上。还有人干脆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资本”在运作?各种猜测,沸沸扬扬。这名单一公布,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大石头,涟漪到现在还没散干净呢。

咱们仔细捋捋这事儿。表面上提名名单公布了,流程在走,似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女演员那边,马丽和惠英红,一个是中生代实力派转型成功,一个是香港影坛常青树,演技都摆在那儿,谁拿奖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偏好,但至少不会觉得离谱。这就像一桌菜,有几道是公认的硬菜,稳住了场面。可男演员这边的提名,以及后面一些影片的入围,就像是这桌菜里突然上了几道“创意菜”,创意是有了,但味道对不对,合不合大家的口味,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这看似平息的提名公布动作,底下却因为这几道“创意菜”掀起了波澜,暗流涌动,暴露出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

本来吧,一个奖项的提名,应该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电影创作的和肯定。但这次华表奖的操作,却意外地给自己制造了不少麻烦。王一博的提名,就像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拦路虎”,不仅让张译的提名显得有些尴尬,也让整个奖项的公正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这种质疑声本身,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阻碍了人们对其他提名者和作品的正常讨论和评价。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个争议点上了,好像这届华表奖就只剩下这点事儿了。还有那个撤档的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片子本身可能没啥大问题,情感也挺动人。但它那个“打不过就跑”的撤档操作,在很多人是破坏了市场规矩的。现在居然还能堂而皇之地入围优秀故事片提名,这不就等于变相鼓励这种行为吗?这又给奖项的公信力添上了一道新的障碍,让人觉得这评选标准有点“飘忽不定”。

更要命的是,这些争议点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消散,反而让不同群体的立场更加坚定了。支持流量明星的粉丝,觉得这是自家偶像应得的荣誉,是对他努力的认可,任何质疑都是“黑酸”。而看重作品和演技的观众,则认为这是对艺术的亵渎,是对真正好演员的不公。两边谁也说服不了谁,分歧越来越大。再加上《热辣滚烫》这样票房口碑双丰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电影,居然连个提名都没混上,而备受争议、甚至被指“魔改”原型故事的《我本是高山》却能入围“优秀农村题材影片”,这种种对比,更是火上浇油。一边是市场和观众用脚投票选出来的热门,一边是官方盖章认可的“优秀”,两者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这裂痕,不仅仅是审美上的差异,更是价值观上的碰撞。想让各方达成和解,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结果?目前来挺难。这奖还没颁就已经把自己推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

其实电影奖项这东西,历来就不是个纯粹的艺术评判。它背后掺和的东西多了去了。想想咱们国家电影奖项的历史,最早是百花奖,观众投票,图个乐呵,反映的是大众口味。后来有了金鸡奖,专家评审,讲究艺术性、专业性。华表奖官方主办,更侧重于表彰那些符合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作品。这仨奖,再加上曾经很有分量的金马奖(现在情况特殊,不提也罢),各有各的侧重,各有各的“脾气”。

以前,电影圈相对单纯些,演员就是演员,导演就是导演,大家凭本事吃饭。虽然也有圈子、有人情,但大面上,还是看作品说话。像陈佩斯、朱时茂那样的小品演员,想在电影圈拿个大奖也难,因为“身份”似乎不太对。这跟现在沈腾遇到的困境,有点像,喜剧演员想获得严肃奖项的认可,总隔着一层窗户纸。那时候,也有明星,但“明星”和“演员”这两个身份,往往是重合的,有名的演员,大多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可后来,市场经济一来,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大,娱乐圈的玩法也变了。流量时代开启,“人气”成了可以量化、可以变现的东西。粉丝经济、饭圈文化兴起,一个明星火不火,看的不仅仅是作品,更是数据、话题、商业价值。这种风气,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电影圈。资本要逐利,自然会把资源向那些能带来最大回报的流量明星倾斜。拍电影,有时候考虑的不是故事好不好、演员合不合适,而是这个演员能不能带来票房、带来话题。

这种情况下,电影奖项也难免受到影响。评委们也是人,也要考虑方方面面。是坚持纯粹的艺术标准,还是适当向市场、向流量倾斜,以保持奖项的“热度”和“影响力”?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尤其是像华表奖这样带有官方色彩的奖项,可能还要考虑更多的平衡,比如鼓励新人、体现导向等等。但这个“度”一旦没掌握好,就容易跑偏,就像这次,用力过猛,反而伤了自己的公信力。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奖项,想要长久地保持声誉和权威,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靠对艺术本身的尊重。如果标准摇摆不定,甚至让人觉得有失公允,那这奖杯的光芒,迟早会黯淡下去。

这奖项提名引发的种种争议,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电影圈的一些现实困境流量逻辑对创作生态的冲击,艺术评价标准在资本面前的摇摆,以及观众对行业公信力的普遍焦虑。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对错与否,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奖杯最终会颁给谁,或许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这次的风波能不能让相关方面有所反思,未来的评选能不能更清晰、更坚定地守住那条关乎品质和公信力的底线。有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口碑这东西,丢了,可就不好捡回来了。

网址:第20届华表奖来了,看完提名名单,我要说:内娱影坛要完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172056

相关内容

【#第二十届华表奖完...
华鼎奖提名名单完整版公布 胡歌沈腾易烊千玺肖央争影帝
第二十届华表奖提名名单公布 马丽张译王一博提名表演类奖项
第十二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颁奖礼完全获奖名单
来了!金鹰奖完整获奖名单
第32届金鹰奖获奖名单来了
2024年格莱美奖获奖名单公布 第66届格莱美奖提名名单一览→买购网
杨紫琼创造历史,史上第一位华裔影后!第95届奥斯卡完整获奖名单
“实力派”为何能碾压“流量派”?从第32届华鼎奖提名名单说起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公布提名名单刘德华、张艺兴、贾玲等入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