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们的军营情结

发布时间:2025-05-13 05:58

老兵们的军营情结--探访老部队营房纪实

王宝善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6日,是青岛进入晚春以来难得的一个好天气。晴空如洗、气温适中,十分适宜老年人出行。</p><p class="ql-block">曾在201师警卫连当过兵的关石青,发起了“回访老营房、再念军营情”的聚会邀请。关石青战友8点40分从家中由司机带他驱车出发,沿途捎带着约好同行的、在201师603团当兵的孙守信以及曾是602团老兵的我,开始了“胶南”营房故地重游。</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战友都是1962年7月在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时刻参军当兵的,“时刻准备上战场”是我们出发前的铮铮誓言。我们满腔青春热血曾在这片土地上喷洒,人生梦想在这里起飞翱翔。虽然我们离开这片土地60余载,但回去看看这片“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营房,成为我们梦牵魂绕的向往。</p><p class="ql-block">今天就是实现寻亲梦想高光时刻!</p> <p class="ql-block">我们计划行程的第一站是602团团部的《前二沟》营房。</p><p class="ql-block">《前二沟》这个小小村落,距离著名的王台镇有4公里路程。1958年部队从朝鲜战场归国后,201师602团就在这个并不算富庶的土地上建设了营房、靶场及演兵场,从此这里成为这个这个步兵团队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公交站牌显示,这里已经开通了公交车,过去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也出现了生机盎然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轿车从环弯高速奔上雄伟的跨海大桥,不到10点就到达了前二沟村,在村前小卖部购买矿泉水时,向老板打听了《前二沟营房》旧址,我们立刻直奔目标。</p><p class="ql-block">原602团旧址被高高的围墙圈了起来,似乎是跑马圈地围得严丝合缝。汽车沿着围墙行驶了大约5分钟,找到了一处入口处,但是两扇白色大门紧紧地关闭着。门前设有警卫室,守卫大门的保安告诉我们,602团旧址几经变换现正在盖一片军营,至于是什么部队进驻他们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看着两扇白色的铁门,怎么也回忆不出当年营房的影子,半个多世纪的变迁,这里已经面目全非了。</p><p class="ql-block">保安的职责就是守卫大门,不准人员入内,甚至不让我们拍摄照片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保安看着几个无奈的几个老兵,良心发现似的让我们进入他们的“警卫室”,从“警卫室”的后门可以看到铁门里的景色,我迅速的拿出手机,在不经意间按动了快门,拍摄了一张营区内的新建筑,据保安说这里也是部队的新建营区,施工尚未完工,之后什么部队入驻尚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前二沟》改换门庭了,但是这片土地上留下过我们的足迹,且永远不会磨灭!</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二沟》,我们驱车奔向一里之外的602团一营所在地--西埠后。营区已是一片荒芜,虽然有过发达的痕迹--一对造型极佳的石龙仍趴立在锈迹斑斑的铁门前,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短暂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另一只石龙,造型奇特!</p> <p class="ql-block">为了能看到高墙内的景物,我努力爬上左边高约一米的石狮的底座,两支胳膊靠在布满铁丝网的墙壁上,颤颤巍巍举起手机按下快门,拍摄了一张一营机炮连原址上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经过了约半个小时,回访602团驻地活动结束。</p><p class="ql-block">我们行程的第二站,是201师师部的薛家庄营房。</p><p class="ql-block">关石青曾在这片土地上站岗放哨,也曾在演兵场上训练刺杀格斗,更为建立201师军史馆夜以继日的工作,付出艰辛的劳动;我也曾参加201师演出队集训,在师部招待所驻扎多次;孙守信也曾多次参加师部集训活动等。所以我们对“薛家庄营房”也有着深厚的情愫。</p><p class="ql-block">通往薛家庄的路途上,有一个繁华的黄山镇,客流涌动、商贾云集。在车内后座上的我,顺手拍下了一个拐向薛家庄的路口照片。</p> <p class="ql-block">车辆行驶中,关石青战友看到路旁一座被黄土掩埋了近一半小石桥后立即喊“停车”。下车后他指着这座不起眼的小石桥说:“这个小石桥是进出201师师部的必经之路,走过小石桥就是师部的南大门!”</p><p class="ql-block">201师师部薛家庄营区,已经面目全非了,若不仔细辨认,很可能想不到这里曾经是神圣的军营,还是一个师级机关所在地。关石青仔细地观察着、认真的思考着、慎重地观察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把现在的景物,推回到60多年前的薛家庄进行扫描……</p> <p class="ql-block">关石青指着小桥右边的一排建筑说:“这里是卫生营的驻地,虽然房屋是重新修建的,但下部基础的石墙仍然是当年的建筑!”这些基础石墙,给予这些老兵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关石青指着一排类似工厂生产车间的大楼说:“这里是201师机关办公大樓”原址,我们的首长从这里发出了无数命令!大楼里也走出了多名共和国的将军!</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201师营房西部北操场,防化连,喷火连就驻扎在这个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里似乎象是营房西部北操场,防化连,喷火连就驻扎在这个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201师师直属队通讯营原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原师直属队警卫连,侦察连,汽车连的伙房位置。</p><p class="ql-block">关石青的记忆力惊人,谈起201师营区空间布局,他总能娓娓道来。这种记忆是他与这片土地亲和力紧密相连,对这片土地的记忆,成为他生活中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大约11时左右,我们一行离开了原201师师部薛家庄驻地,小轿车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向我们计划中的第三站--炮兵581团驻地“郑家河崖”进发。在公路通向部队营区的拐弯处,拍下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到达“郑家河崖”炮兵581团驻地,已经11点20分左右,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营房保护完好,“军事禁区”的标牌告诉我们,这里仍然有部队驻防。</p> <p class="ql-block">从营区门口向营区内部望去,似乎是一幅彩色的图画:蓝天、绿树、红顶、黄墙,威武携枪的卫兵与“加强国防、保卫祖国”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经与卫兵联系,告诉年轻的士兵我们是在这里当过兵的老兵,今天回老部队看看,以了却我们对营区的思念。</p><p class="ql-block">年轻的卫兵对我们几个老兵很热情,立刻通过内部电话联系他们的首长。在等待回复期间,我们知道了现在这里驻扎的是一支海军部队。很快,卫兵就告诉我们,因为上级领导来部队视察工作,不允许有外人进入营区。士兵们很歉意的表达了我们来的时间“很不凑巧”,建议我们等到12时之后再进营区参观访问。由于时间紧张,若再等半个小时怕影响下一步行动,为此我们谢绝了卫兵们的建议。没能进入营区参观留下一个小小遗憾。</p> <p class="ql-block">我们理解卫兵的行动,特别是关石青曾经在201师营区大门站过大岗,很明白和理解卫兵的处理方式。</p><p class="ql-block">为了弥补未进入营区的遗憾,我们面对营区的大门,留下一张合影。照片从左至右:王宝善、关石青、孙守信。</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在侧面营区口号墙前拍摄了纪念照片。</p> <p class="ql-block">11点45分我们告别郑家河崖炮兵581团旧址,汽车启动的一刹那,两位岗哨卫兵向我们几位老兵举手敬礼(图片圆圈处),直到离开我们的视线!</p><p class="ql-block">很感人的一幕,这个画面会在头脑里保留一生!</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15分,我们到达第四站603团“扒山营房”不远处一家名为“膳味府”的特色“铁锅炖”饭店。关石青宴请我与孙守信。</p> <p class="ql-block">在黄岛开发区就餐几率很低,特别是退休以后。饭桌上有两口固定大祸,关石青点了一个“铁锅鱼”、一个“铁锅鸭”,四个人面对两大铁锅美食,顿时食欲尽来。关总小酌2两牛栏山,我与孙守信共饮一瓶崂啤,司机老师自饮一瓶可乐。我们的主要精力是挽起袖子吃“铁锅炖”。</p> <p class="ql-block">这只铁锅是“铁锅炖鱼”,里放有近3斤重的一条大鱼,还有白菜、豆腐等蔬菜,锅边上贴上两个发面条。“铁锅炖鸭”也大致如此,大约20分钟后开锅。服务员给每人碗里盛上美味佳肴,开吃的感觉真好。</p><p class="ql-block">用餐一个半小时。酒足饭饱,稍事休息、重上征程!</p> <p class="ql-block">驱车不到一公里,我们来到603团扒山营房旧址。营区大门的上挂着两个招牌。一个是:青岛市民兵训练基地;一个是:青岛市海上民兵训练场。一条近10米的滑动门遮挡着人们的去路,一个小便门也是铁将军把门,牢牢地锁着。透过滑动门看到清静的营区有点凋零,但比602团及师部营房要保存得完美许多。</p><p class="ql-block">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关总让我按门口的提示拨打电话联系,电话铃声只响了三次,就有人接听了。我简单告诉他我们是在这里从军的老兵,想回营房看看。回复我的一句话是:你们稍等!顿时一股暖流从心中流过。</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门柱上挂有“军事管理区”的招牌,看样比郑家河崖的“军事禁区”低一个档次。但是也显示这里仍归部队所有。</p> <p class="ql-block">在等待接待人员到来之前,透过长长的滑动门,我拍摄到进入营区的路,远处路的尽头就是603团机关办公楼。战友孙守信就在这片土地上当兵,他曾经用军号传达着首长的命令,用军号指挥着部队的行动,在这片土地上军号就是他的武器,“军号声声”铺就了他当兵的足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归来的老兵们感到亲切……</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一位年轻的士兵骑着一辆电动摩托开到大门口。我们简单的向他提出我们的诉求。他要求看我们的证件,幸好我带着乘车卡,这是一个军人优待证。他看到后立刻带领我们步入营区。这才有机会近距离拍摄了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带领我们参观扒山营房的小张战友,是留守在这个营区的管理人员。军衔是一名中士、四级军士长。感谢他的无私帮助!</p> <p class="ql-block">营区的结构一点也没有发生变化,布局仍是60多年前的样子。幸运的是看到603团“扒山营房”,就能想到601团、602团的样子,因为201师下属各团的营房建筑,都是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p><p class="ql-block">但是营房也经不起时间老人的抚摸,看着残垣断壁,心境也有些凄凉。</p> <p class="ql-block">带领我们参观营区的小张,虽是一名战士,也有15年军龄的志愿兵了。他不仅让我们参观营区,还带领我们进入营房内部,观看营房内部结构。营房的内部结构与我们当兵时竟然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战士们睡觉的双人木床,更换成铁质双人床。</p> <p class="ql-block">在战士们的寝室门口,小张给我们拍摄了合影,让我们回想当年当兵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当年就是在这种寝室里休息。</p> <p class="ql-block">营房之间的路上,铺满了落叶。</p> <p class="ql-block">空旷的营区在等待改造。</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的营房办公楼,唤起了关石青战友的回忆。这座楼房曾是603团司、政、后机关办公大楼。1963年10月初,一股美蒋敌特窜犯大陆沿海,关石青所在的201师警卫连一排随师首长进驻扒山营房,前线歼敌指挥部就设在这个大楼里。虽然美蒋敌特在海阳登陆被602团及20师战友歼灭,但他对当紧张时的战备情况记忆犹新。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时刻,我们三个老兵在办公大楼前留下了合影。左起:王宝善、关石青、孙守信。</p> <p class="ql-block">小张带领我们参观营区大约半个多小时,在走出营区大门时,他给我们拍摄了合影留念。左起:孙守信、关石青、王宝善。</p><p class="ql-block">我们按照预定目标,我们完成了走访602团“前二沟营房”,201师师部“薛家庄营房”,“炮兵581团郑家河崖营房”,603团“扒山营房”,下午3时整,我们从青黄海底隧道返回市区。</p><p class="ql-block">由于体能及时间关系,我们没能一次走完201师驻扎在“胶南”全部营房的愿望,留下丝丝遗憾!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关石青战友倡议择日再去601团驻扎的“逯家庄”及“瓦屋”营房造访,完成心中一个最美好的夙愿,让本美篇有一个完美的结局!</p><p class="ql-block">感谢关石青战友的行动策划及财力物力全力支持✊,让战友们生命里又划出一道道美丽的霞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美篇献给生活在祖国各地曾经在201师当过兵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关石青 王宝善 孙守信</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7日</p>

网址:老兵们的军营情结 https://mxgxt.com/news/view/1159721

相关内容

安徽明光:文艺轻骑兵 端午进军营
漂亮女民兵丨从“阅兵明星”转身“警营绿花”
该怎么经营好我跟兵哥哥的异地恋 跟兵哥哥的异地恋能有好结果吗
65式军服,怎么区分官与兵?军官4个兜,士兵两个袋
张馨予结婚!你们羡慕这段和兵哥哥的爱情吗?
直击阅兵村15 军阵中的功夫兵
当过兵的女明星们,她军衔级别相当高,至今还是单身!
百余位军地明星走进军营大拜年
四人军人小品剧本,4人部队小品(老兵和新兵)
军人之间的情谊,当过兵的一定都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