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概念模式下东方武侠文化的诗意表达

发布时间:2025-05-12 12:04

一、《英雄》简介——国内高概念电影的开端

《英雄》是张艺谋于 2002 年导演的一部商业武侠片,正如北大教授陈晓明评《英雄》时说

的,张艺谋想逃出东方故事类型化的圈子,他是在认真做电影。这部电影不仅标志着张艺谋导演

生涯从文艺片转向商业片,也是被公认的中国“大片时代”的开端。

进入 90 年代之后,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在 1994 年底重新接纳了好

莱坞电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决定每年引进十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

技术成就的国外影片。这一决定一方面带来了国内电影市场的活跃,但是另一方面给中国本土的

电影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国内的电影生产者期待实现国内影片与国外影片的共赢,开始借鉴国外

的一些创作模式、叙事结构、表现方式等等,希望做到与国际电影接轨,同步发展,《英雄》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高概念电影指称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主的程式化生产模式,以简洁的电影情节、优良的视听品

质、引人关注的商业噱头、大牌明星的加盟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电影生产策略。近年来,高概念

电影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主体部分,除了进口影片的引进,国产高概念电影悄然兴起,以 2002

年的《英雄》为标志,中国高概念电影进入了正式发展的道路。

《英雄》讲述了一个“剑客刺秦王”的故事,战国末期,七雄并起,秦国企图吞并六国一统

天下,各国战争不断,百姓潦苦,“刺秦”成了除秦国之外天下人的心愿,影片结构根据剑客无

名与秦王的对话展开,一共讲述了四个故事,引出了另外的三名剑客:长空、飞雪和残剑。

第一层故事由无名编造而来,讲述长空、飞雪和残剑三人心生嫌隙,致使长空战败,无名得

以秦王近一步;第二层故事是秦王的猜测,秦王猜测三名剑客自愿以死相送无名上前刺杀;第三

层故事是残剑、飞雪两人的回忆,两人相爱之后,残剑决心帮助飞雪为父报仇刺杀秦王,却在刺

杀的最后一刻放过了秦王;第四层故事是事情的真相,飞雪和残剑两人因为杀秦之事心生嫌隙,

飞雪误杀残剑后将无名送上秦宫刺秦,而无名没有刺秦死于乱箭,飞雪也和残剑死于一剑。

二、色彩叙事——唯美诗意的武侠意境

影片的叙事结构属于回环式套层结构,由无名和秦王的对话作为叙事索引展开,由四个亦真

亦假的故事完成叙事的讲述,这四个故事都围绕着同一个叙事线索展开——刺秦。

在《英雄》这部影片中,色彩的运用非常具有代表性,张艺谋将传统的武侠电影中的暴力元

素消解,将武侠中的精神、气度和神韵在影片中进行放大表现,在融入了中华武术文化的动作场面

当中,以神韵和气度为首要展现的目标,使整个武打场面都呈现出一种唯美诗意的意境之美。

第一层故事中的基础色调是红色,红色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张艺谋在早期拍摄的《红

高粱》中就曾多次运用红色作为表意元素。作为血液的颜色,红色象征着活力和生命力,在这里

具有热情、忌妒和刚烈的意味,红色在影片中出现最多的段落是飞雪和如月在树林中的打斗片段,

红色被赋予了如月对主人残剑盲目又热烈的爱,如月的仇恨把胡杨林从橘黄色染成了深红色,另

外以红色暖色调作为电影的开场,能够激发观众的视觉感官兴趣。

第二层故事中的基础色调是蓝色,色彩分析学中认为蓝色是能够引起人的身体反应最小的颜

色,代表着安静、平和和沉稳,蓝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推崇的颜色,符合儒家文化的气节。

在影片中无名、飞雪和残剑三人的蓝色深浅是不一样的,象征着三人对剑法的认知境界,其中飞

雪的蓝色是最浅的,飞雪对于刺秦的态度是最坚决的,她所认为的天下是“父亲的天下”,而不

是“天下人的天下”,蓝色同样象征着无名和残剑比剑时双方武功的高深和气节的超然。

第三层故事中的基础色调是绿色,第三层以讲述飞雪和残剑的回忆为主,绿色代表了回忆里

美好的希望和理想,代表了残剑和飞雪二人最向往的生活的颜色,与世无争、相亲相爱,远离争斗与暴力,同时也是无名最希望残剑、飞雪二人能够实现的生活状态。从苍翠的竹林到挂满绿幔的

秦宫,都以绿色为底,竹林的绿色代表了残剑、飞雪的爱情理想,秦宫的绿色则代表了统一六国

的和平理念,先是小爱,后是大爱。

第四层故事中的基础色调是白色,飞雪因为与残剑刺秦的争论误伤了他,执意将无名送上刺

秦的宫殿,而最终无名选择不刺秦,死于乱箭之中,残剑和飞雪也死于同一箭,白色给所有的刺

杀失败划上了句号,与秦宫的黑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死亡、寂静与和平,同时代表了残

剑与飞雪之间爱情的纯粹,共生共死,唯爱永存。

《英雄》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上是相当具有意境美的,影片中东西方乐器的交融配合烘托出了

特别的意境氛围,别具一种东方的诗意美感,另外运用了先进技术来进行画面建构,在棋艺馆里

无名与长空的琴剑大战被琴声和雨珠等空间维度的美诗意化了,在胡杨林里飞雪与如月的爱恨角

逐被风卷黄叶高度的意象化了,如月的仇恨把胡杨林从橘黄色染成了深红色,使得整部影片充满

了东方文化的韵味。

三、意义建构——东方文化符号化表达

在影片《英雄》中有许多充满了东方独特意蕴的文化符号,首先体现在大量先秦器物对影片

的时代背景建构:凉亭、器皿、车马、服饰、案几、钟鼎等等具有标志性东方涵义的器物,建构

了影片发生的时代背景:七雄争霸、各国一统成为大势所趋,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想象空间,同时

作为一种文化奇观满足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古代神秘古国的好奇和想象。

其次,影片中剑客名字的设定具有特定的含义,“无名”既是影片中剑客的名字,也是导演

意图的主要意象载体。“无名”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无名”意指“道”,

即天地的元始之意,老子强调“道常无名”“道隐无名”,“道”即是天下和平,这种看待国家

局势的态度已经超越了个别国家利益,超越了个体对局势和历史的认知,上升到对全天下百姓的

关怀,侠之大者,心系苍生,这是张艺谋表达的侠义观,也是古今大侠士的风骨。除了无名,飞

雪、残剑和长空这三个剑客的名称颇具有中国之“道”的意味,与飞雪残剑练习书法时所悟出的

“道”相通,人所有的行为不过是心境的修行,这才是中国人的“道”。

《英雄》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是“剑法”和“书法”,在叙述的四个故事中展现了剑

法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人剑合一,人就是剑、剑就是人;第二重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有

剑,剑法内化到心境之中,秦王在宫殿中摆满了烛火就是为了感受心中之剑气;第三重境界是手

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把恩怨和仇恨放下,用心怀去包容一切,关爱苍生,才能拥有和平。这三

层关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书法和剑法相融相生,传达出东方文化的含义,也是中国传统儒家

文化的最好阐释。

四、张艺谋的创作生涯——由文艺转向高概念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导演中享有世界声誉的杰出代表。张艺谋的

电影创作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前导演时期,这是文化反思的阶段,体现一种寻根文化,最早在

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中担当摄像,获得了国内外众多观众的认可,1987 年主演了吴天明导

演的作品《老井》,这时期张艺谋还没有担任导演。

1987 年张艺谋导演了处女作《红高粱》,进入创作的第二阶段,《红高粱》体现了他所具

有的创新意识,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影片通过人性的张扬赞颂了生命意识,创造了一个

理想世界,这与第五代影片的深沉凝重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宣告了第五代导演的解体,也是对第五代导演的总结。

以影片《活着》为分水岭,张艺谋的电影创作进入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大红

灯笼高高挂》《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等等。

以《英雄》的崛起为标志,张艺谋电影进入了第四阶段,在这一阶段表现更为出色的是探索

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这一阶段张艺谋拍摄了《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

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归来》等等影片,其中《归来》是艺术电影的回归,表现了民族创

伤和民族责任感。本文所分析的《英雄》是一部致力于视觉文化、武侠奇观的武侠题材电影,他

抛弃了以往的乡土叙事,告别了对封建旧思想和社会问题的批判,转而进行“大电影”的制作,

是中国电影在低迷的国际市场一部破局之作,在商业方面具有明显的突破。

从张艺谋第四阶段拍摄的商业电影特征可以归纳出张艺谋商业大片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首

先,张艺谋在电影产品的定位上努力寻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一切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其次,

在营销操作中张艺谋及其团队集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三个环节为一体,辅助电视、报纸、杂志、

广播、音像等与市场有关的一切因素,相互交叉运作,走出一条整合营销的策略。

在整合营销策略的具体操作表现在,对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观念的把握,在对明星的选择和

使用上满足消费者娱乐的需求,如电影《英雄》中对梁朝伟、张曼玉、甄子丹、李连杰、章子怡

的使用;在画面和色彩的使用上满足消费者娱乐的需求,如《英雄》红色的主色调,《十面埋伏》

绿色的主色调,《满城尽带黄金甲》黄色的主色调,还在画面表现方式上力求多样化、绚丽、奢

华、富有质感,注重大场面的营造;对“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观念的把握,如围绕影片情

节、演员的花边新闻和可利用的社会事件进行一系列炒作,这极大地调动了媒体和消费者的好奇

心;对“接触”概念的把握:即通过观众定位,利用媒体、互联网、报纸等各种传播途径把各种

广告信息传递给潜在的消费者;对“获得协同优势”的把握:即与“关系利益人”进行战略上的

合作,如张艺谋与各种厂商达成了贴片广告、植入广告的协议,同时通过主题曲的演唱等方式发

挥带动效应。

网址:高概念模式下东方武侠文化的诗意表达 https://mxgxt.com/news/view/1143067

相关内容

高概念模式下东方武侠文化的诗意表达
香港武侠断代史:被“港式中文”扼杀的武侠梦
文化名人谈文化|温瑞安:武侠依然龙精虎猛地活着
金庸之后,武侠文化何处去
互联网教育下的明星产品:新东方新概念线上英语
于承惠武侠电影作品概览
茶文化与网络文艺的诗意相融
武侠大明星辅助工具下载、安装使用图文教程 含:高手游定制版武侠大明星辅助工具下载包
武汉市秀美东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金庸诞辰100周年,各明星纷纷发文怀念武侠半壁江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