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易”背后的商业大亨,有故事!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郑塞雯摄影报道)民国时期,众多商人在骑楼老街创立了几百家的老字号,其中也不乏有的商业大亨拥有多家产业。位于中山路18号的尚易,便是商人云旭如的产业之一。
云旭如出生在琼山县府城镇的甘蔗园村。在他年轻之时,便做了一名小商贩,在南洋和香港等地谋生,在解放前是海府地区有名的侨商。逐渐有了些积蓄后,他便在水巷口路开设了云旭记。
然而,云旭如在中年之时就身故了,好在他的长孙云昌漠同他一样擅长经营。除了继承云旭如当时所经营的赤糖、槟榔、芝麻、瓜子等土特产的出口外,还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洋纱进行销售。
在高盈利的经营模式之下,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此后,云家的产业开始不断扩大,在博爱北路开设了嘉华号,主要经营布匹生意,在中山路开设了尚易钱庄,主要经营汇兑业务,还开设了同懋号,主要代理九八行业务,后来还开设了侨批局。
什么是九八行呢?九八行是一种服务行业,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中介。他们帮客商进行交易,自己再从中抽成。他们手续费是2%,买家卖家各支付1%,扣除手续费之后剩余了98%,这就是九八行名字的由来。在清末民初时,九八行著名的商号是梁安记、云旭记和邱厚生三家。
侨批局实际上就是侨信局,在福建一些地方的方言上会把信叫做批。侨信就是海外华侨通过国内一些民间机构送到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合一的载体,侨批局就是为华侨提供通信服务的。
云家在开设了多家商号之后,资产已经达到百万银元之多,与梁安记不相上下。
作为著名的九八行梁安记,它的创始人梁建绩,用叔父给他的资金开始创业,经营海口和香港的水产和日用品。创立梁安记后,“人舍我取,人取我舍”,是他的经营策略。中年之时已经是海口有名的富商,在博爱路和中山路一共有十几家商铺。
云旭如先生的英年早逝,对云家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大遗憾。有不少老海口人认为,若云旭如能与其长孙云昌漠共同经营云家产业,势必可以超过梁安记,在海口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