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名偶像养成、选秀节目:别吹大偶像泡沫、渲染浮躁心态

发布时间:2025-05-12 04:30

文 | 任非凡

来源 | 人民日报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真人秀别吹大“偶像”泡沫》,指出,选秀节目尽管花样翻新,其实是“偶像神话”不断重写,其观念偏差可能对认知能力还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误导。通过设计出来的“真实”渲染浮躁心态,传递急功近利观念,值得人们深思。

人民日报:真人秀别吹大“偶像”泡沫

最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进行专家审核,要求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宣扬拜金享乐主义和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

这一通知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

今年以来,“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狠狠火了一把,一些节目前台播放量甚至超过数十亿,跻身近年来热度最高的综艺节目之列,节目选手相关话题也持续引发热议,吸引了众多以青少年为主的网络综艺观众,其价值观导向作用受到社会和相关部门高度关注,自在情理之中。

从模式上看,“偶像养成”类节目主要诉诸观众渴望成功的心理。“偶像养成”是才艺选秀节目的变种,它淡化海选、淘汰等环节,把镜头转向选手幕后的才艺训练过程,让观众见证其进步成长。

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训练展示,表现个人特质与才艺本领,由观众投票决定他们能否成为“偶像”。

观众投入大量时间、情感、金钱和精力,关注选手成长,他们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人生跨越,通过“送偶像出道”的方式得以代偿,因此,每当劣势选手成功逆袭时,观众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从节目引发的热点话题上也能看出些“门道”。所有引发观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主题总结起来就是:跟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也能当“偶像”。

其实,不只是真人秀节目,从武侠小说“英雄不问出处”再到当下网络文学“草根逆袭”,“乌鸦变凤凰”一直是大众文艺不断书写的故事母题。

不同的是,与文学、影视、舞台等文艺样式相比,打着“真实记录”旗号的真人秀给观众,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营造了更具迷惑性的“真实”情境。

研究消费文化的美国学者麦克·费瑟斯通指出,由于电子媒介迅猛发展,今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趋向符号化、影像化,它像一面“镜子”,让人分不清现实和幻境。

真人秀营造的“真实”视听空间,使观众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模糊了影像与现实的界限,让人更容易接受节目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很长时间以来,不少这类选秀节目尽管花样翻新,其实是“偶像神话”不断重写,其中的观念偏差可能对众多认知能力还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误导。

尽管节目设置了“能力C位”“勤奋C位”等环节,营造只有努力才能成功的氛围,尽管节目也喊出“越努力越幸运”“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口号,但在真实生活中,普通人仅仅通过几个月的“勤奋”“努力”就能成为亿万人关注和喜爱的明星、偶像,这种概率小得几乎可以忽略。

节目组和播出平台尽可以为自己贴上“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标签,但通过设计出来的“真实”渲染浮躁心态,传递急功近利观念,值得人们深思。

就在前几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曾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下发后不久便发文《期待“限秀令”真出效果》。

文中指出,即便是偶像养成类节目,也不能只是聚焦偶像今天的成功、仅仅着眼于偶像奢侈的生活和光鲜的外表,还应该展现偶像的成长史,反映偶像追逐梦想的历程,讲述偶像为了梦想不懈奋斗的故事。认为青少年需要娱乐节目,更需要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的娱乐节目。

延伸阅读:《期待“限秀令”真出效果》

文 | 刘剑飞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最近火爆的选秀综艺、偶像养成类节目敲了警钟。

笔者认为,在暑假来临之际,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限秀令”,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对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也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爱和保护。

暑假是电视的收视高峰期,很多放假的学生都会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各种娱乐节目,这些节目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供积极向上的娱乐节目就显得十分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电总局才发布这份通知,对偶像养成类节目、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加以规制,这是对荧屏的一种净化,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娱乐观的一种矫正。

综观以往的暑假荧屏,各类娱乐节目热闹非凡,有唱歌选秀,有挑战闯关,还有大人孩子一家齐上阵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多,充斥电视荧屏和互联网。

而且这些节目本身缺乏文化性、艺术感,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浅薄,使音乐、舞蹈、曲艺等艺术门类片面化、窄化,缺乏深度和内涵,甚至完全是为了娱乐而娱乐,空洞无物,徒有其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挤垮了真正有醇厚韵味、有悠久传统的音乐、舞蹈、曲艺节目。

另一方面,娱乐节目过多,也对演艺人才造成损害,使我们的年轻演员只会在秀场上走一圈,秀一下,消弭了对艺术的崇高追求,不再下工夫进行艺术才能的磨练,会对文化事业本身造成很大程度的伤害。

出台“限秀令”,也并不是不要好看的文艺节目,而是不要这种浅薄空洞、片面化的节目。

真正的娱乐应该是寓教于乐的,即便是偶像养成类节目,也不能只是聚焦偶像今天的成功、仅仅着眼于偶像奢侈的生活和光鲜的外表,还应该展现偶像的成长史,反映偶像追逐梦想的历程,讲述偶像为了梦想不懈奋斗的故事。

青少年需要娱乐节目,更需要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的娱乐节目。

“限秀令”要取得实效,一要有措施,二要能坚持,三要有正面提倡。

期待各视听网站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暑期节目安排,把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节目放在显著位置,吸引青少年观众观看,让他们边娱乐边学习,在暑假中有所收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人民日报点名偶像养成、选秀节目:别吹大偶像泡沫、渲染浮躁心态 https://mxgxt.com/news/view/1136024

相关内容

人民日报:真人秀别吹大“偶像”泡沫
从“偶像养成”到“偶像速成” 选秀综艺如何避免竭泽而渔——人民政协网
选秀有没有归来?偶像养成节目和“选秀节目”的区别辨析
从“偶像养成”到“偶像速成” 选秀综艺如何避免竭泽而渔
养成类偶像和选秀类偶像的区别在哪
偶像养成型真人秀节目研究
从“偶像养成”到“偶像速成” 选秀综艺如何避免竭泽而渔——中国青年网
中国十大最好看的偶像养成节目 偶像养成节目有哪些 偶像养成综艺节目排行榜
2023偶像艺人选秀节目报名,新人如何参加选秀综艺节目
韩综选秀推荐:男女团养成系偶像养成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