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转型之路:别把“残疾人”角色当成演技工具!

发布时间:2025-05-11 16:06

在当今影视市场,流量明星的转型已经成了一种趋势,他们纷纷投身于演绎特殊群体的挑战。然而,这股风潮似乎发展出了新的问题:许多代表性角色被赋予了过于悲惨的经历,成为了市场追逐流量的工具。

从王俊凯在《1921》中的革命烈士,到易烊千玺在《小小的我》中饰演的父亲,这些借助特殊角色提升演技的尝试,让观众们看到了明星们的努力与变化。然而,一些角色的设定实在让人瞠目结舌。以赵丽颖在《第二十条》中诠释的听障母亲为例,她不仅生活陷入困境,还屡遭磨难,观众在感动之余,是否也会思考这种设定是否过于煽情?

现实中,角色的“惨”并没有得到更多的理解,而只是成为了观众情感的调动工具。赵丽颖的郝秀萍一角,其命运的悲惨设定将观众的关注点直接引导到了她的痛苦,而不是她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成员的真实生活。周冬雨在《朝云暮雨》中演绎的角色同样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她的惨痛经历成为了剧情依赖的渊源,尽管她的表演可圈可点,但最终的角色成效却未能深化人文关怀。

从某种程度上说,越“惨”的角色让演员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却也让他们与角色之间产生了隔阂。比如,张艺兴在一部影片中出演手语角色,虽然手势流畅,但其表演仍让人感受到角色设定的肤浅。这种对某些特殊群体的表面描绘,反而使得角色的深度受到了淹没。

细想而来,这种“越惨越好”的趋势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群困境的消费。虽然这些作品的目的在于彰显特殊群体的生存挑战,但它们往往忽视了这些人在生活中还有无数其他的面向和潜力。因此,悲剧化的展现虽然能够引发观众眼泪,却并没有给出足够的人性关注。

更令人深思的是,观众在观影时也应思考,这些角色的命运为何一再被悲情化?我们是不是应该想要更多关于这些群体的积极面和生活的多样性呢?

而反观那些精雕细琢的作品,如《无名之辈》中的女主嘉旗,她的生存挣扎才是她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悲情渲染。实际上,观众向往的,应该是对角色内心世界和真实处境的深刻洞察,而这一切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悲惨的遭遇。

流量明星们对于角色的挑战,必须在演技之外,更要有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期待未来的影视作品,能够不再仅仅把特殊群体作为演技的工具,而是通过真正的理解和同情,向观众传达那些角色背后鲜活而真实的故事与心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流量明星转型之路:别把“残疾人”角色当成演技工具! https://mxgxt.com/news/view/1124243

相关内容

转型已成流量明星和童星进阶必经之路!
张艺兴:从流量明星到演技派的蜕变之路
从流量明星到演技咖,朱一龙成功转型,已经走上另一条道路
明星转型演‘惨’角色,AI换脸艺术写真能否提供新思路?
点赞!这10位残疾人“创业之星”!
杨幂演技遭批:流量明星转型路难走,真心才能穿越时光!
白鹿《北上》挑战转型,流量明星演技堪忧引热议
赵丽颖:从流量明星到现实题材的转型之路
鹿晗郑爽演技引争议 “转型”成90后流量明星关键词
流量明星转型做演员,观众看的究竟是颜值还是演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