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社交应用的普及捧红了不少“网红”,许多品牌看重这些KOL的庞大粉丝和影响力,纷纷与他们合作,或软文植入、或硬广安利、或段子创意,KOL成为品牌的又一个营销渠道。
但是,KOL的影响力是建立在粉丝对他们的喜爱和认同之上的,商业化色彩会影响粉丝对KOL本身的信任吗?一些KOL的影响力甚至不亚于明星,他们能取代明星代言吗?品牌要用好KOL,还需讲究策略。
KOL“渠道化”,推广带货两不误
随着品牌与KOL合作的深入,也由于品牌希望更直接地看到传播效果,KOL开始经历“渠道化”的过程,他们的“带货”能力成为品牌合作更重要的考虑因素。
今年7月,时尚类微信大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与宝马汽车旗下的MINI独家合作,推出MINI YOURS加勒比蓝限量版,这款在中国限量100台的车型,4分钟就全部预订,50分钟内完成付款交易。虽然这些销售量由事先联系的意向客户贡献了一部分,但这次活动意味着KOL的合作对象开始扩大到更高端的奢侈消费品上。
各类榜单都仅供参考
8月,有国企背景的中粮我买网在店庆日之际,分别与KOL咪蒙和六神磊磊合作,希望利用他们庞大的粉丝数量为电商页面引流。为了这次活动,我买网分别推出了“4亿元咪蒙粉丝专享基金”和“万国牛肉”六神磊磊粉丝特惠专场,在增加品牌曝光量的同时也带来销售量的增长。
9月13日晚,网络红人张大奕与护肤品牌露得清合作推出限量版面膜,当晚张大奕直播平台观看量高达260万,面膜开售十分钟就卖出超过1万件,而2万件库存面膜亦在4小时内告罄。
仅供参考
KOL开始由最初单纯的广告载体变为追求销售转化率的带货平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KOL与品牌间的合作案例多为限量销售或一次性合作的模式,可见品牌并未视这些社交平台上的KOL为长期的销售渠道,合作重点还是在于通过KOL广泛的粉丝人群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宝马负责人也针对与黎贝卡的合作案例表示,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提升品牌在受众人群中的声量,其中KOL的粉丝画像是品牌最为关注的。
3 Tips,把KOL纳入整体品牌策略
事实上,不同的KOL所带来的营销效果有着天壤之别,品牌目标受众与KOL粉丝的重合度、品牌信息的呈现方式,都对最终的销售转化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此外,鉴于目前KOL庞大的数量和繁多的种类,品牌要找个合适的合作对象也是不容易。
1. 粉丝量大,转化量也不一定高
粉丝量多的KOL当然意味着更大的品牌曝光率,不过这对于看重实际销售转化的品牌来说是不够的。KOL更大的潜力在于其粉丝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如果单纯追求品牌曝光率,明星代言、数字广告的效果或许更好。而以KOL为代表的社会化营销之所以有其独特价值,就是因为这个渠道包含了更多的互动性,把品牌曝光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的效率更高。这就决定品牌在选择KOL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考虑互动性等因素,活跃的互动往往意味着较高的粉丝忠诚度。
2. 软广 vs 硬广,选取合适的形式
很多KOL在给品牌做宣传时使用软文的形式,但是拙劣的品牌植入反而会损害KOL的可信度,对品牌来说也适得其反。
如果品牌确实有亮点和实用的产品,KOL的分享会被视为干货,营销效果自然会不错。不过大多数时候,直接的硬广来的更真诚,在保护KOL可信度的同时,品牌的价值也会在无形之中得到提升。
3. KOL vs 明星代言,找准营销定位
一些时尚类KOL的影响力已不亚于明星,但是KOL并不能完全取代明星代言。
时尚博主Gogoboi曾受邀接管Louis Vuitton中国的账号,为其当年的秋冬时装周发布动态和点评,结果引起巨大争议。KOL可以作为一个媒介渠道,也可以作为一个销售渠道,但是让KOL诠释品牌精神,尤其对于高端品牌来说,很容易弄巧成拙。
体育明星or体育网红?
不同领域kol其实很难互相比较
品牌精神常常是一种气质或者态度,只适合由更脱离生活气息的明星来诠释,而KOL没有先天的明星属性,相对来说更适合作为品牌的沟通和推广渠道。
结语:KOL实现品牌销售转化的案例揭示了他们作为一种销售渠道的潜力,也让品牌有信心探索和创新更多合作模式。不过,KOL的角色有其特殊性,品牌应当理性分析和选择,让KOL以合适的方式为品牌创造最大的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