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评论家张莉:写出力量和辽阔

发布时间:2024-06-21 07:09

何为“新女性写作”?

鲁奖评论家张莉:写出力量和辽阔

《拿起笔,制造光》

张莉教授在新书分享会上。

作家周晓枫在分享

萧红、张爱玲等女性写作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中极其宝贵的收获。在当下,女性写作者的写作依然散发出光芒。比如写出《我的阿勒泰》等一系列优秀非虚构作品的李娟。

近日,一本名为《拿起笔,制造光》的文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并在北京举办了新书分享会。身为该书主编的鲁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莉与徐小斌、周晓枫、王侃瑜、叶昕昀、杜梨、李嘉茵、焦典等15位女性创作者相聚一堂,分享身为女性创作者的心得和感悟,以及对“新女性写作”的看法和思考。

以“光”为系列名是因为我们沐浴光制造光

《拿起笔,制造光》收录六位女性写作者的六篇散文。她们中有作家、演员、舞蹈家、画家。在她们的文字中,既有对外部世界的敏锐观察和深入剖析,也有对自我成长的深刻反思和真挚书写。在《雌蕊》和《把回想留给未来》中,作家周晓枫和电影演员陈冲分别写下她们与文学、与电影的生命交织。周晓枫在《雌蕊》中写了十位成就非凡的女艺术家、作家,以一位女性写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视角写下对女性情感经验、生存经验与文学经验的理解,写得痛切、深入、切肤,别有所见。《把回想留给未来》中,陈冲记录了她1981年赴美留学后只身闯好莱坞的经历;在《美术馆》和《我跳舞,因为我悲伤》中,小说家徐小斌和冯秋子分别写下她们与美术馆、与舞蹈的相遇;作为青年一代写作者的草白与默音,则在《常玉,以及莫兰迪》和《笔的重量》里,写下了她们或与绘画大师常玉、莫兰迪,或与绘画的相逢。

《拿起笔,制造光》是张莉策划推出的女性文学、文化主题书“光”系列的第一本。接下来,她计划还将推出女导演文字作品系列等更多集中展示中国女性文学创作风貌的书。“之所以最终决定以‘光’为系列名,是因为光闪烁不定,但又无所不在。它照耀我们、温暖我们,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在光的沐浴下生存并享受它的恩泽。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也都有制造光的能量和可能。”张莉说。

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是非常典型的新女性写作

张莉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主编《散文中的北京》《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明月梅花:2023年中国女性小说选》《流水今日:2023年中国女性散文选》等。2022年8月25日,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张莉的《小说风景》荣获文学理论评论奖。

近些年来,张莉提倡一种“新女性写作”。到底什么是“新女性写作”?是“新女性”的写作,还是新的“女性写作”?张莉说,她是指后者。“因为我们对女性写作有一些刻板化的理解,包括女人只能写家人、爱情、婚姻,她们总是很软弱,是哭泣的、情绪化的、个人化写作等。如果你真的了解中国当下的新女性写作的话,就会发现情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据我的观察和研究,新女性写作不把女性放在男女二元对立的框架里面,而是把女性放在社会关系里面理解。女性的世界不只是男人,而是面对整个社会、整个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女性的天地是非常辽阔的。真正的新女性写作是丰富的、丰饶的,而非单一与单调的,它有如四通八达的神经,既连接女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的关系,也连接人与现实、人与大自然。比如说,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就是非常典型的新女性写作。李娟所书写的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男女社会关系,而是女性和大自然的关系。”

张莉坦言,她心目中的新女性写作,不只要写出“一个人的房间”的挣扎,写出她们的势单力薄与幽微人性,更要写出她们的力量,写出她们对现实生活的直面与承当。期待未来有一天,每个渴望写作的女性都可以秉笔直书,坦承己见,写下自己的故事。

有的人会问,谈文学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男性和女性呢?好的文学跟性别没有关系。“这是很对的,我不反对。但是在另外的意义上,我也反对。为什么要强调女性文学?是因为女性文学时间还很短。只有近100年以来,世界文学史上和中国文学史上才出现这么多女作家,是因为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张莉也坦言,自己之所以要做女性文学研究,就是要努力拓展读者对文学的理解,更多元更丰富更包容。

张莉说,自己现在所做的学术工作重点,就是要重建中国女性文学的传统和谱系,“在这里我首先推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女作家,比如丁玲、萧红、张爱玲、张洁、铁凝、王安忆、迟子建等,她们的作品构成了中国文学的传统。我们要特别向她们致敬,因为有她们踏出来的路才有我们今天的表达。我也特别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拿起笔,制造光。”

把世界理解得更辽阔 每个生命都可以发出声音

周晓枫十分认同张莉提出的“新女性写作”的概念,她表示,“最近总是在讨论一个特别重要的观念,女性如何去尊重差异、表达差异,这是特别有魅力的部分。女性、男性、孩子或老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每一个生命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世界理解得更为辽阔。张莉收集的这些女性的声音,在长时间、持续性的表达里会形成有效的力量,这是特别有意义的。”

近五年来,当代文学现场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作家,张莉希望以文字的方式,让大众看到她们对中国女性文学、对性别理解的回答,于是在《拿起笔,制造光》中,张莉教授以笔谈的方式邀请了21位90后青年女作家做同题回答。新鲜而让人饱有期待的文学面孔分享她们五年来的文学成长之路、她们对女性生活际遇的理解。

在本次新书分享会中,其中的12位青年女作家亲临现场,分享了她们各自写作的起点,以及对女性文学的看法与思考。作为新一代科幻文学作家,王侃瑜说:“因为张莉老师的研究,我才慢慢开始有意地在自己的创作中去以一种女性的主体性书写女性在未来场景可能遭遇的技术变化。当我们把女性放在更广阔的宇宙当中,我们也是在为未来的女性创造一种可能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责任编辑:

网址:鲁奖评论家张莉:写出力量和辽阔 https://mxgxt.com/news/view/11192

相关内容

何为“新女性写作”?鲁奖评论家张莉:写出力量和辽阔
作家张楚出新作《云落》,用小说构建一个“县城宇宙” |当代书评
《当代》颁奖:王蒙获年度致敬作家奖,毕飞宇等获长篇小说奖
鲁奖得主李修文推出最新长篇《猛虎下山》 凝练“身经”记录时代
锐评|“村ART”搅热乡土!“我和我的家乡”何以出圈
“2023·星星年度诗歌奖”在成都颁布 周所同、张桃州、伯竑桥获奖
中经评论:从超5亿人“追更”中发现广阔天地
BIBF·社长总编荐书|湖南文艺出版社陈新文:《亲爱的人们》,一部丰厚辽阔的中国山乡巨变史
将人类学、社会学融入文学书写 鲁奖作家刘大先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
如何写好文艺评论?北京市文联举办北京评协新会员和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