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转型当导演:“名气”“资源”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5-05-10 19:46

为啥那么多“星导演”?

有名气就容易拉来钱

就“明星转型当导演”这一现象采访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从业者时,他们谈得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名气”和“资源”。

先说名气。为什么连郭敬明这样的作家都能当电影导演?业内人士透露说:“因为他是名人,有了名,投资者就蜂拥而至。现在投资人雪中送炭的很少,都愿意干锦上添花的事儿。电影这个名利双收的行业,名在前,有了名气,别管是不是专业人士,你聚拢资源的机会就多了。”

同理,转型做导演的明星中,演员出身最为投资方看好,因为名演员本身人气很高,若挂名为电影导演,会在第一时间拉升影片关注度,并且明星也方便选演员,明星做导演请到明星演员捧场出演的几率更高一些。

风险分摊有钱一起赚

其次说资源。这资源可不仅是有投资有人脉这么简单。业内人士透露,真正的资源是可以通过整合人脉,降低单个明星的品牌风险。比如很多演员转型做导演的影片,都能聚拢一大批当红演员,明星导演加上明星演员,个人对票房承担的风险就相对较小了。电影票房好了明星功不可没,电影票房惨败也可分担责任,不必成为众矢之的和笑柄。所以明星做导演,颇有带领大家“抱团取暖”的意味。

“这种现象带来了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明星演员愿意消耗自己的品牌价值去捧红新人导演。大家都在追求短时效应,赚钱快,风险小,不用太费心。如此一来,大家都成了摘桃子的人,培育电影人才和电影市场的过程就都省了。”

有的导演只是挂个名

“人傻钱多”是句玩笑话。但在电影界,奔着大牌明星去的投资人比比皆是。有关系拉到天价投资的明星,在没有精力做制片人的情况下,首选便是做导演。但他们到底会不会导演呢?有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他们只要挂个导演的名就可以,可以拉个副导演来掌镜。”

投资人看到影片主创名气足够会很放心,明星拿到投资,又有很多人都怀揣着导演梦,能圆梦,何乐而不为?

这些说的全是由明星效应而起的“明星转型做导演”。

星导演们落下啥了?

票房口碑双丰收

明星转型做导演,成功者大有人在。比如徐峥执导的《泰囧》曾创下了12亿人民币的高票房,成为迄今为止票房最高的国产影片,也成为观众口碑不错的国产喜剧电影。赵薇执导的《致青春》票房超过5亿元,该片开启了近两年国产青春片大战的先河。陈建斌执导的《一个勺子》虽还未上映,未能经受市场的检验,但该片却已在第51届电影金马奖上获得了五项大奖提名,并斩获了最佳新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两项大奖。

赚钱但赔了口碑

相比于这些口碑不错的电影,苏有朋执导的《左耳》虽然票房已冲破四亿大关,但反响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该片的剧情和主题思想都遭到了评论者的批评。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票房则被媒体和评论界痛斥“纸醉金迷”。韩寒执导的《后会无期》也招致了“没有完整剧情,语焉不详”的批评。而力图打造优秀中国喜剧电影的邓超,则没能借助《分手大师》实现他的愿望。该片虽然创造了高达6亿元的票房,但口碑却是不尽如人意。

赔本又没得到好

最惨的则是从演员、歌手转型做导演的伊能静,她执导的《我是女王》投资五千万,上映半个月以来票房只有1500多万,口碑也不怎么令人满意。

在明星转型当导演这条路上,有人是名利双收,留下令观众喜爱的电影作品,有人则是靠名气搏票房,留下不满声音,最后则是赔本还赚不来吆喝的。

网址:明星转型当导演:“名气”“资源”是关键 https://mxgxt.com/news/view/1105624

相关内容

数字化转型关键点是什么
“转型”成90后流量明星的关键词
明星转型当导演制片人逐渐成为娱乐圈常态
数字化转型3大关键要素!
阿根廷能源转型期待资金助力(世界能源·转型之路)
我国明星跨界转型导演现象研究(20102015)
麦斯特李妍菲: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智化转型,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明星为何纷纷转制片?何静:转型可逃脱导演掌控
人气小花发展现状,赵丽颖积极转型,热巴关晓彤资源好
鹿晗郑爽演技引争议 “转型”成90后流量明星关键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