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巨婴症”盛行,众多明星需要治疗
近期,综艺节目《无限超越班》备受瞩目,其第二季也已火热开播。然而,对于这样一档热门综艺,我却始终未曾涉猎。
毕竟,第一季的评分高达5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尽管节目表面上是演技类综艺,但实际上,导师和选手们的表现一个比一个抢眼,每期节目上线后都能轻松占据热搜榜。而导演吴彤的执导,也使得这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
然而,近期新片稀少,网络内容亦显得平淡无奇,于是我在闲暇之余点开了第二季的最新一期。这一看,真是令我瞠目结舌。我本以为内娱的发展已令我叹为观止,然而如今,它竟然已经进化到了这种令人咋舌的地步。短短两小时的节目,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仿佛置身于娱乐圈的漩涡之中,被各种现象所困扰。完美地揭示了娱乐圈中那些巨婴的三大典型特征,观看完毕后,我深感这才是烂片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
眼高手低
在娱乐圈中,谦逊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品质。然而,有些人却显然未能领悟这一真谛,他们盲目自信,尽管业务能力不足,却不知收敛。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本期节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纪凌尘便是典型代表。自从综艺节目播出后,他频频制造出令人瞩目的场面。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那股过度的自信,尽管演技欠佳,但接戏时却毫不吝啬,甚至在《无间道》一场戏中尝试扮演两个角色。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他的每一场表演都成了行业中的一大败笔。
接着,本期节目迎来了对周星驰经典影片《唐伯虎点秋香》的挑战。在“石榴姐”苑琼丹登场后,她逐一询问每位演员希望饰演的角色。当问及纪凌尘时,他露出憨厚的笑容,自信地表示想要出演宁王一角。原来,他看上的是这个角色台词较少的优势。这不禁让人好奇,莫非是连续两次的失败经历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定位?事实上,这并非如此。
然而,在曾志伟的巧妙安排下,纪凌尘最终被定位于“华太师”一角。这似乎与他原先的期望有所出入,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未对此做出任何准备。当高海宁提议他观看原片以了解角色背景时,纪凌尘竟直接拒绝了这一建议。这不禁让人感到困惑:在翻拍经典电影时,难道连原片都不需要了解吗?对于一个演员来说,难道连《唐伯虎点秋香》这样的经典之作都未曾观赏过?
而纪凌尘解释道,他选择不观看原片,是因为担心自己会不自觉地模仿,他更希望在周星驰的经典之上,尝试新的演绎方式。
这场戏中,纪凌尘饰演的是宁王闯华府的角色。在拍摄前,他与助演们轻松交谈,自信满满地表示自己的台词已经烂熟于心,开机即可投入表演。
在拍摄前的走戏环节,纪凌尘却意外地全场忘词。不仅台词、动作,甚至连角色的逻辑都一概忘却。幸得高海宁曾预览过他的剧本,耐心地为他逐字逐句地梳理,从动作到台词,终于帮他理顺了思路。
接着,正式的拍摄开始了。在之前的走戏环节中,虽然纪凌尘曾一度陷入混乱,但在高海宁的帮助下,他终于理清了思路。然而,当真正的拍摄开始时,问题再次浮现。在宁王和华夫人顺利完成拍摄后,轮到纪凌尘时,他又一次卡壳了。他的表情显然不对,完全无法符合剧情中的设定。
在剧情中,宁王以赏画为借口来挑衅,华太师应当是尴尬地赔笑,同时心中充满惊惧。但纪凌尘却始终无法进入状态,他的笑容仅仅是由肌肉牵动五官的“皮笑肉不笑”,缺乏任何真实的情感表达。
↑郝蕾无法忍受,直接离场
面对纪凌尘的表演困境,郝蕾尝试从角色心理角度出发,耐心地为他构建角色,并进行了长时间的指导。然而,在随后的拍摄中,纪凌尘在关键时刻依旧无法展现出应有的笑容,导致再次NG。当第三次拍摄开始时,曾志伟看着纪凌尘的表现,愤怒地扔掉了耳机。
这里的动作其实并不复杂,只需一次换脸即可。当华太师得知华安的消息后,他努力保持着笑容,但转过脸去的瞬间,那笑容立刻转变为愁容,情绪的反差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纪凌尘却难以把握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
曾志伟作为导演,在完成与其他人的戏份后,单独与纪凌尘进行了深入的讲戏。他细致地拆解了每一个动作和情感,确保纪凌尘能够充分理解。然而,当第四次开机时,纪凌尘却意外地陷入了迷茫。他呆立在原地,傻笑着却不知如何反应,仿佛是被老师突然点名的小学生,无助且尴尬地站在那里。
↑曾志伟无奈苦笑
在经过曾志伟的细致指导后,拍摄再次开始。然而,纪凌尘在这几秒钟的表演中仍然显得力不从心,他的五官似乎无法自如地配合,更别提演技的发挥了。最终,郝蕾忍不住吐槽道:“你这样的表演,恐怕真的会断送你的演艺生涯。”
实力不足,却自信满满。在娱乐圈这个温室中,这样的“巨婴”并不罕见。他们被赞美声所包围,仿佛身披皇帝的新衣,却不知这些奉承背后的真相——只是为了利益。当这些“巨婴”在沾沾自喜中迷失方向,他们的演艺生涯或许就此断送。
演技的“努力”
尽管业务能力欠佳,这些艺人却在其他方面下功夫,不断上演着“自我感动,却耽误了他人”的戏码。在尔冬升导演为《新龙门客栈》沙漠对决戏份选角时,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原本只有五个角色,但六个演员都争相恐后地想要参演,其中徐若晗更是自告奋勇地选择了“光替”这一职位。
所谓“光替”,是指演员未到场时,负责提前试光的职位。你只需按照导演的指示站在指定位置,灯光师会依据现场情况调整灯光。看似简单的任务,但徐若晗却意外失手了。
开机后,她作为光替,本应随时准备就绪,然而她却时而与宁静闲聊穿着羽绒服,时而跑到摄影师旁观摩。
这令摄影师不禁抱怨道:
“我还在工作呢。”
然而,徐若晗却深陷于这种自我陶醉的“敬业”状态中,无法自拔。当片场戏份结束,需要光替时,她却在逛街,对此一无所知。导演尔冬升多次呼喊,她才匆匆赶来。在赶来的路上,她又折返回去拿斗笠,一会儿询问自己应该替谁,一会儿又询问摆什么姿势,混乱中甚至背过身去,导致灯光无法正确投射。
望着手忙脚乱的徐若晗,导演尔冬升无奈地叮嘱道:
“你只需要站在那里,充当光替的角色,其他事情不用管。”
然而,徐若晗却无法安心地扮演这个角色。她不断地询问是否需要戴上斗笠,以及应该替哪位演员,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当演员本人都抵达现场时,她仍然在为光替的角色而忙碌。
初次尝试便遭遇了挫折,而导演尔冬升却并未责备,然而徐若晗却忍不住哭了。她,这位平日里备受宠爱的大小姐,此刻显得无比委屈。
然而,如今徐若晗只是一名光替,她的哭泣无人问津。调整好情绪后,她毅然决然地返回了拍摄现场。尔冬升看着泪痕未干的徐若晗,满心疑惑,不知她因何而哭。两人的沟通似乎不在一个频道上——
徐若晗:“我到底该不该戴帽子?”
尔冬升:“你只需站在那里,听从导演的指示。”
徐若晗:“我只是想知道我的职责是什么,我在替谁?”
尔冬升:“光替,你难道没见过吗?”
徐若晗:“我真的只是想弄清楚我的任务,我在为谁而替?”
尔冬升:“我觉得我们之间可能存在误解。”
尔冬升导演一再强调,作为光替,只需静静地站在那里,听从导演的指示,无需其他行动。然而,徐若晗却持续纠结于“自己替的是谁”的问题,不断地试图证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果导致导演不得不放下其他事务,亲自对她进行开导,这种做法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就在徐若晗的问题尚未解决之际,另一位演员李菲儿又出现了问题。
这位演员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却始终未能摆脱“黄晓明前女友”的标签。如今,她终于迎来了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要饰演一位大侠,角色颇似周迅的经典形象,在临终之际将一枚玉佩信物郑重交给其他人。然而,就在拍摄工作刚刚展开不久,剧组人员就发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问题——那枚至关重要的玉佩竟然不翼而飞了!
由于那枚玉佩已在之前的录制中使用过,因此剧组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替换品,导致拍摄无法继续,整个剧组因此陷入停滞。现场一片混乱,道具组急忙外出寻找替代的玉佩。而李菲儿在片场显得焦躁不安,她左奔右跑,时而显得慌张,时而又呆立在原地,却始终不肯承认玉佩是她自己遗失的。
导演因无法忍受而决定收工,导演离开后,李菲儿开始展现其表演型人格,她独自进入场景中寻找那枚玉佩。她的动作看似深感自责与内疚,然而,仔细一看,这不过是一种表演罢了。她这样的寻找,究竟能改变什么呢?
在导演离开后,李菲儿开始演绎其角色,然而,她的行为似乎有些混乱。光替角色在那里无所事事,却频繁刷存在感,仿佛在寻找些什么。当演员丢失了道具时,他甚至开始在沙滩上表演“着急”,似乎在寻找那枚丢失的玉佩。然而,这种过度的表演和寻找,似乎并没有实际意义。无论是徐若涵还是李菲儿,他们似乎都在“表演努力”,但这种努力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只要保持忙碌就对了。然而,这种过度的表演最终可能只会感动自己,却耽误了他人。
无法释怀过去,展望不了未来
演技类综艺节目不仅为观众普及了影视制作的幕后知识,更有着深层次的使命:发掘那些演技出众却鲜为人知的演员,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从而获得应有的认可与关注。例如,温峥嵘和倪虹洁等艺人,通过参与综艺节目展现了他们的演技实力,进而使得他们的资源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作品产出量大幅增加。
几乎每一位参与综艺节目的演员都坦然承认,尽管他们可能暂时不再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但他们的演技实力依旧不俗。他们参加节目的目的,就是希望重新获得应有的认可与机会。然而,有些年轻演员不仅演技欠佳,还对自身的发展状况缺乏清醒的认识。
同样是在尔冬升的指导下,演员张睿饰演了一个戏份不多的角色——一名小太监,甚至在剧中早早地就离世了。尽管如此,张睿在开机前还不忘自我调侃一句:“平常都是我让别人滚,今天终于轮到我自己滚了。”这种自嘲中透露出的无奈与乐观,或许正是他们这一代演员的缩影。
当宁静询问他关于跑龙套的感受时,张睿兴致勃勃地回答道:“这真的很有趣,因为之前我从未尝试过。”他坦言,在剧中他扮演的角色一出场就领了盒饭,这种“速死”的体验竟让他觉得颇为有趣。他不断强调,尽管角色早早离场,但他并不在意,反而觉得这种经历颇具乐趣。
在此之前,张睿曾多次表示,他通常饰演的是男一号,并且很少受到导演的批评。
如此看来,张睿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饰演男一号,他似乎更热衷于在多部作品中挑战不同的角色。尽管他在综艺节目中可能不是那种降维打击的存在,但他的演技却不容小觑。然而,当我查看他最近的作品表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实——他在《花间令》中饰演的是男三,在《南风知我意》中是男八,甚至在《长风渡》和《蝶影》中分别位列男四和男六。尽管如此,他在《沉香如屑》中饰演的男二号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在网络大电影《新封神之二郎神》中担任主演外,张睿在投资规模稍大的作品中多数扮演配角。令人遗憾的是,他今年唯一担任主角的作品《墨客行》至今尚未播出,而该剧是2016年的老作品了。
这并非孤例。在娱乐圈中,类似的情境屡见不鲜。李菲儿一登场便自豪地提及自己曾踏足戛纳舞台,而王锵则不时提及自己曾入围金像奖的电影作品。至于太子爷向佐,他更是时刻不忘强调自己正努力摆脱“向华强之子”的身份,以此提醒同事们——他,有着不俗的背景。
若往昔,演技类综艺多被视为是演员们展示实力的舞台,他们以此证明,尽管名气不足,却拥有不容忽视的演技。然而,《无限超越班》的诞生,似乎改变了这一传统的认知。在这里,实力不再是唯一标准,而是成为了吸引资源和机会的关键。这种转变,仿佛在告诉观众:在娱乐圈这个温暖的环境中,即使实力如我,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过上安逸的生活。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环境,或许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那些习惯于舒适区的巨婴们,或许真的需要一些挑战和变革,来激发他们的潜力与活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
网址:娱乐圈的“巨婴症”盛行,众多明星需要治疗 https://mxgxt.com/news/view/1096102
相关内容
娱乐圈的“巨婴症”盛行,众多明星需要治疗明星抑郁症为什么不治疗
明星抑郁症怎么治疗的
抑郁症的明星怎么治疗
明星怎样治疗抑郁症的
明星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明星抑郁症如何治疗
明星患抑郁症为什么不治疗呢
荣梓杉与侯明昊:娱乐圈的“巨婴”危机与公众期待
严重抑郁症治疗好了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