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一直都是电影院线的主流,一方面是因为港片背后是精细的剧本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是因为港片的演员质量都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与肯定,无论是作为主角或者是配角都有完美的向外输出,其中刘青云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没有出众的外表和迷人的声线,但是刘青云用自己的演技为自己赢得了票房的保障。有人说天生适合演戏的他是无数导演都想要合作的对象,其他演员依靠的是自己的人设支撑,唯独刘青云用自己的头脑风暴让自己在影视圈里披荆斩棘。
01
虽然如今的刘青云已经大红大紫,但是在最开始的演员规划当中并没有演员这个选择。出生于一九六四年的他最开始并无成为演员的打算,换句话说他压根就不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氛围里成长的男孩子,家里人都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对于刘青云未来的规划是能够养活自己便是最好。
但是他骨子里的演员基因开始被逐渐唤醒。因为对待同事的态度,外加上本身也不矮的身高,身边的朋友与同事开始推荐他去尝试艺人,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演员的气场。
于是本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青云报名了当年的无线电视艺人训练班,意想不到的是本来只是想尝试一下的他却出乎意料的被成功录取。
无线电视艺人培训班类似于国内几大表演学校的表演专业,每年都会有值得培养的荧幕新星去加盟培训,这些艺人基本都在香港影视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成绩。
与刘青云同一时期进入培训班的有刘嘉玲,吴君如等知名演员,刘青云虽然不是最出众的那个,但是他的表演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与其他同学的区别在于,刘青云长得不帅,但是他足够努力与认真,当其他同时代的演员都在接主角戏份时,刘青云心甘情愿的接收着跑龙套的戏份,在与剧组工作人员的交流当中他并没有任何耍大牌的迹象,对于不懂和不明白的地方他都会虚心的朝大伙请教,谦虚的态度与认真的对待角色的态度为他吸引了不少的好感,不少剧组开始向刘青云抛出橄榄枝。
他在周润发的电影里出演过配角,剧中没有任何一句台词。在自身演戏次数逐渐增加过后,刘青云才逐渐从配角到了主角的转变,当时不少港媒对于刘青云的评价是,虽然面色黝黑,面容老沉,但是他会在属于他的时间里给到观众良好的质感体验。
02
真正让刘青云获得外界认可的是一部恐怖电影,凭借着在《七月十四》当中的出色演技,他收获了当年的金像奖男主角提名。
时光往后瞬移来到了一九九六年,刘青云出演了由陈木胜导演指导的电影《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影片中与他一同合作的是黄秋生和陈小春,在与黄陈二人的对戏过程里他不仅没有落在下风,反而让人看到了属于他的个人潜力。
此时的刘青云已经开始展现出了自己作为商业电影主演的潜质,他既可以演正面角色的正义凛然,他也可以带来反面人物的各种千层套路,他也能够在影视剧中带来痴情男子的深情款款,他合作的艺人都是院线大咖,只要有他的票房就绝对不会低。
无论是古天乐,或者是刘德华,甚至是谢霆锋,再到吴彦祖,他们都跟刘青云有着合作关系,在之前的《拆弹专家》当中,刘青云与刘德华两人再次合作,虽说是时隔多年的再次合作,但是刘青云很快找到了和刘德华之间的感觉。
两人主演的《拆弹专家》第二部收获好评,刘青云所饰演的董卓文演绎出了成年人世界当中的心酸, 在兄弟情谊和任务之间面临艰难的抉择。
他与古天乐,张家辉合作的《扫毒》更是留下了无数经典的名场面,那场三人之间的对峙戏是刘青云粉丝心目当中的经典,那句阿伟已经死了,你挑的嘛偶像更是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地位。
在所有的新生代粉丝眼里,刘青云已经老了,他已经没有市场了,他应该像其他老牌艺人一样去参加一些回锅肉节目才能保持着属于自己的养分,实际情况却于这些新生代粉丝的认知相反,三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称号足以反映出属于刘青云的个人含金量。
事实上,他完全没有通过这样的节目来创造热度的必要,只要他站在那里,出现在影片当中人们对于他的印象就不会停止,因为比起人设,刘青云更喜欢的是人们对于他的角色上的肯定。
03
除去在事业方面的成功,刘青云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感情,他与老婆郭蔼明的感情一直都是圈内的一段佳话,因为两人存在着肤色上的差异,所以外界打趣的将他们称为巧克力牛奶的标签。
与其他太太不一样的是,郭蔼明可以算得上是拥有超高学历的港姐,她不仅不会随意挥霍家里的资产,反而每年都会将两人手上的资金产生新的收益,在她眼里,刘青云只要努力拍戏,认真面对工作就可以,其余身后的事情交给她办理就可以。
在刘青云心中,郭蔼明就是自己最踏实的后盾,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是处理好事业,统统实现答应给到她的幸福和安全感,他是这么承诺的,他也是这么做的。
也许在颜值方面,刘青云没有一张主角脸。但是在事业方面,刘青云却有一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事业心,在情感方面,他认定了郭蔼明就会承诺一生一世给她安全感和幸福,而不是等到他功成名就以后另寻她人。
在如今这样一个娱乐圈频繁塌方的时代里,刘青云算得上是无数后辈们值得学习的好好先生。
如今的刘青云虽已不再年轻,但是他是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里不可缺少的一笔,他也是香港电影不能缺少的直接代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