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的孩子该如何引导
本报记者 黄婧 刘豫
偶像叫“爱豆”,粉丝群叫“饭圈”。攒零花钱给偶像集资、熬夜刷榜帮爱豆控评、网上粉圈互撕谩骂……“饭圈文化”在青少年中日益盛行,随之而来的乱象引发关注。这些孩子为何会在追星的路上如此狂热?面对孩子追星,老师家长有什么反应?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偶像观?我们一起来探讨。
1
现象:
熬夜打榜花式应援,孩子追星乐此不疲
“我已连续三年坚持签到打卡了!”南宁某中学初二学生小蔡有点自豪地说,她口中的签到打卡,指的是追星。作为国内某男爱豆的忠实粉丝,小蔡每天深夜到爱豆的微博超话社区签到,点赞评论,以这些行为来攒下积分,帮助爱豆在明星排行榜上提升名次。
小蔡表示,在“饭圈”里,熬夜签到打榜是必备技能。此外,粉丝还会定量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有时是一瓶饮料,也可能是一本杂志,还有服饰鞋类等。产品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更有甚者投入了数千元。“爱豆代言的产品销量上去了,是他咖位和火爆程度的体现。我们用零花钱为他贡献一份力,是爱他的表现。”在小蔡看来,这样的行为在“饭圈”里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连这些事情都没做过,“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混‘饭圈’呢?”
南宁市江南区某中学初三学生小陆也热衷追星,她追的是某韩国明星,操作流程更加“程序化”。小陆说,平时买一张专辑,平均售价在100元左右。如果加入了所谓的“粉丝后援会”,还要再交上50~100元不等的“会费”,由后援会组织者在该明星的生日或是特定日子里,购买广告灯箱进行宣传、庆祝,或是给该明星送出一定数额的礼物,表达粉丝们的爱。
记者采访发现,南宁像小蔡和小陆这样的粉丝不少,他们之中大多是中学生,受同龄伙伴的影响加入“饭圈”。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有7.3%的未成年网民经常从事粉丝应援活动,初中生网民中经常参加粉丝应援的比例最高,高中生网民、中职学生网民的比例次之。
2
担忧:
学生追星太狂热,会不会越陷越深
除了上网做数据打榜、用购买力为偶像摇旗呐喊,许多粉丝还会帮爱豆控评。所谓帮爱豆控评,就是粉丝们要搜索有关自己爱豆的信息,一旦发现不好的传闻,就要通过留言评论来达到控制不良评论的目的。
南宁市民刘小姐就曾遭遇过粉丝的网络围攻。有一次,她在网上发表了自己对某男艺人的看法,言语中带有些许批判。“言论发出去几分钟后,突然就拥来一大堆网友来攻击我,要求我马上删帖。”刘小姐好奇之下,点进其中几个紧咬着她不放的ID主页查看,发现他们只是南宁某初中的学生。“我当时很震惊,他们竟然把精力放在了追星上,攻击言语还很恶劣粗俗,无法想象他们还是一群孩子。”刘小姐说。
在国内某娱乐公司工作的于小姐向记者透露,近年来,“饭圈”粉丝出现了职业化的趋势,很多明星后援会实际上都是有专业的公司在背后操作带节奏。而加入了后援会的未成年粉丝,因为年纪还小,三观也没有完全正确树立,往往容易被带偏,会盲目地参与一些网络骂战,甚至是对一些无辜的网友实施网络暴力,这些行为如果超过底线,还可能会惹上麻烦。
广西一家律师事务所律师龙晓晓表示,由于目前一些粉丝团的职业化运营,将粉丝的经济付出视为对明星支持程度的评价,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想方设法获取金钱。如果有未成年人因此采取了不合法的手段,就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未成年人粉丝如果通过抹黑别的明星来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如造谣骂脏话、诅咒对方等,这些侮辱诽谤行为则会构成侵权,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3
观点:
追星未必是坏事,正确引导是关键
社会对于孩子追星怎么看?记者采访发现,大家的观点褒贬不一,有理解支持的,也有担忧抵触的。不过大家普遍都持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孩子追星要引导。
龙晓晓律师认为,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偶像。追星无可厚非,但要警惕那些特别盲目的、疯狂的、非理性的追星行为。粉丝后援会的合法规范对引导未成年人粉丝理性追星起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粉丝后援会属于非法社会团体,明确粉丝后援会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规定权利、义务,建立监管机制刻不容缓。
“追星只要正确引导,我觉得没什么不可以。”南宁妹子小朱目前在湖南卫视某综艺节目里担任实习编导。5年前,还在南宁读高中的她,也曾是一名疯狂的“追星族”。买周边、抢专辑、上网做数据,拼尽全力为爱豆“打call”。当家人发现她的追星行为后,并没有马上制止,而是引导她,“好好学习,说不定有一天你也能在明星身边工作”。小朱说,当时家人的一番话对她有所启发,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一所985大学,进入编导专业方向学习。
南宁西乡塘区某中职院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黄老师则不建议未成年人追星。她认为,一来孩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做事盲目冲动;二来学生还是未成年人,重心应该放在学习、个人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黄老师说,如果“饭圈”变成利益圈层,青少年粉丝就容易被裹挟去争斗,孩子们的思维、行动、价值观都会受到深度影响。在她看来,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健康阳光的环境,如果是伤害身心的追星,那还不如不追。
对于孩子追星,家长周先生比较纠结。一方面他认为追星哪个年代都有,一味禁止不可取,但他又担心孩子追星难以把握尺度,一旦沉迷很难干预。周先生表示,当下粉丝经济大行其道,是多方面因素的推波助澜,要想给孩子正确的偶像观,可能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法规等多方面的干预引导。
4
建议:
亲子间不必谈星色变,多引导孩子正面看待
几年前,广西首届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陈一曾接触过一个案例:本地一名女初中生喜欢一名流量男艺人,为了偶像她疯狂消费,甚至想辍学出走去追星,由此引发了较大的家庭矛盾。经过将近半年的心理危机干预,他才帮助女生从追星的痴狂中走出来。
陈一认为,追星是青少年的文化娱乐诉求,家长无需对此谈虎色变。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多数孩子追星还是在正常范围内。他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多交流,就算是聊明星,可以聊成长经历、分析作品,给孩子讲明星带来正能量的一面,也要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把自己对明星的见解认知多和孩子分享。让孩子有同理心,更有助于良好价值观的养成。另外,丰富孩子的情趣爱好,多给予关心陪伴也很重要。
同时陈一提醒,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追星过程中,出现了身心上的障碍,比如为了追星不吃不喝,情绪难以控制,或是过度沉迷无心学业等,就要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一些文化娱乐行业的业内人士也给出建议。小朱现在每天能见到很多明星,但近距离接触他们时,她表示心里已没有太大的波澜。她认为,明星的称号只是一个虚拟光环,与其投入不切实际的追求和喜爱,不如把追星转变成为正面的理想追求。因为工作缘故,见了不少粉丝追星现象的于小姐也建议,在明星身上获取快乐、力量和感动就可以了,不要过度参与粉丝群体行为。未成年人追星,只做“喜欢他的人”,不要做“职业粉丝”。
网址:追星的孩子该如何引导 https://mxgxt.com/news/view/1082534
相关内容
孩子追星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追星,家长该如何引导
初中孩子追星,家长该如何引导
“星”光下的引导:当孩子沉迷追星,我们该如何导航?
「生活」孩子追星,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追星”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追星,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为什么孩子喜欢追星?作为家长的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
如何正向引导孩子“追星”?
追星真相:如何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