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理论视角下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简要分析

发布时间:2025-05-09 11:55

【摘要】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快速发展,不同类型的真人秀在市场中推陈出新。在竞技类真人秀、选秀类真人秀等节目呈现疲软之势时,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成为了市场新的突破口,其中以《令人心动的OFFER》开创“职场+观察类”新模式为典型代表。《心动的信号》、《我家那小子》和《做家务的男人》等节目的热播,随之诞生了将近20部类似的观察类节目本文立足于凝视理论视角,对近年来的观察类综艺节目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节目内容和类型的进行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认同凝视;权利凝视;观察类综艺节目

关于凝视的具体理论溯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学者对于视觉的研究,即“视觉中心主义”,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视觉统治。真正将凝视理论上升为一种文化分析理论是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将凝视领域从视觉统治的地位纳入众多文学、文化领域范畴。观察类节目作为强调突出“凝视”过程和自我认同的“凝视”再现,从凝视理论出发对其进行理论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综艺节目本身自带的社会文化属性导致其对文化解构、文化心理有必要需求,揭示“凝视”的文化关系与权利机制对文化土壤的深度发展与节目制作形成良性的循环关系,从理论出发分析节目形式的心理机制构成多维发展——分析对节目发展具有促进和指示意义。

一、观看与监视——不平等的权力压迫

拉康在论述主体与他者的关系时,提到当自我“凝视”他者时主体性被突出,他者沦为被观看的对象,进而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主体性,成为了“凝视”下的观看产物。职场观察类节目存在三个明显的差异化空间:第一空间的摄影录制现场;第二空间的讨论观察现场;第三空间的观众社区空间。这三个空间具有明显的差异空间,亦存在极其明显的“凝视”与被观看的关系,观察员对第一空间内的职场生活进行观看和谈论,将其的一切行为特征突出为其行为后指向的话题,成为一种第二空间对第一空间的权利压迫。实际上观察室是观众行驶这种权利压迫的欲望本能的载体,其本身的权利性质代表了观众的监视本能。

《令人心动的Offer3》中聚焦于医学生在浙大二院的实习经历对其进行从“职场小白”到“科研新秀”的成长记录,在此基础上突出了各实习生的差异化特征,而观察室的第二空间则是对这种差异特征的放大和行驶“凝视”权利的压迫。节目中将科研经历丰富已有专利的女博士后刘畅与临床经验丰富但科研思维欠缺的高尚同处一科室,进行对比剪辑甚至引发冲突,从而进行现实的话题延伸。观察室在此基础上放大二人的特征,并在凝视过程中进行讨论,最终引向社会话题——“能力完全互补的两人是否会有矛盾冲突?”。事实上二者之所以会被引向一种话题讨论,除了综艺节目本身需求讨论热度的性质之外,还由于二者被差异化放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观察过程中的行使权力的不自觉压迫。主体的全部特征被概括成为或是身份、或是性别、或是学历,最终导致观察室的讨论成为一种概括性的特征的辩论而非深入人本身进行心理的贴合。事实上,这也是观察类节目的通病,以一种先在已有的社会视角进行讨论而非进入“第一现场现状”,最终的确导致了如今观察类节目的社会讨论话题同质化严重的情况。话题的引申的确是一种增加讨论热度,维持节目社区生态的优化选择,但由于观察室已经是观察“被剪辑后”的视觉信息从而导致其思维被固化。

二、认同凝视下的心理机制——观看者的投射

拉康在描述认同凝视时阐释了一个自我寓言,其中讲述着一个人和一面镜的故事,讲述着一个人绝望地试图获取或达到自己镜中的理想自我的故事。观看节目的众多媒介同样作为一面镜子,观众通过媒介达到一种对应理想自我,实现理想自我的投射过程。

以第二季的丁辉为例,作为一位二本毕业考研逆袭成为五院四系之一的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丁辉身上的“认同凝视”体现的尤为明显。相较于其他众多海归实习生,丁辉身上的“普通人”身份被无限放大,观众看到了一个热血且孤注一掷的大龄实习生,而节目将这种“认同凝视”的投射过程进行了在现和强化。观察室的第二空间实际上则是一种复杂社会空间的模拟,嘉宾中包含了各类社会身份与社会角色,换句话说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模拟了观众整体的投射过程。作为“普通人”的丁辉其承载了大众的投射功能,观察室中嘉宾对他进行“理想自我”的投射进一步代表了观众进行人物选择和自我理想实现过程。观察室的模拟过程实际上再度强化了观众的对于“理想自我”的认同过程,从而达到了增加用户粘性的效果。而观众在移动端再次观看观察室的监视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凝视下的凝视”,双重心理机制的作用下完成了完美的投射过程,维持了大众与观察之间的凝视关系。

观察室的第二空间完成观众认同凝视的过程,而观众则在现实生活中与节目所形成的独特社区文化进行互动从而形成进一步的自我认同的强化。作为“垂类+”综艺,观察类综艺节目本身与外界社区构成一个完整的社区闭环——从综艺节目到现实生活,从节目中的话题延伸到“DOKI小圈”的话题讨论。实际上“垂类+”综艺本身聚焦于小部分群体,精准打击小部分群体的痛点与痒点进行话题延伸。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视频网站不断地在播放过程中弹窗,以内容做现实延伸——“你认同刘畅这样直接沟通的做法吗?”“在选择不断徘徊的年轻人是正常的吗?”视频播放之外,观众在视频网站的讨论区进行话题的讨论,从而再次完成了对主体的认同过程,强化了这一自我理想的镜像。

三、结语

职场观察类综艺以观察作为节目亮点,符合了大众心理结构,亦可再次针对此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栖发展。但不可长久以往在对大众的浅显认知中打转,否则便会失去观众对此的兴趣,最终导致其同质化的命运。总而言之,要懂得运用理论的研究与大众的研究等各种手段突破职场类综艺节目的话题局限,空间局限,开拓出新的社会空间和话题空间,才能与日俱进,突破瓶颈。

参考文献:

雅克拉康:《战争后遗症:一个女人不能前行的病症》

(一审编辑:欧阳蔓)

(二审编辑:哈玉静)

网址:凝视理论视角下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简要分析 https://mxgxt.com/news/view/1079318

相关内容

职场观察类节目中明星观察团嘉宾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综艺与现实,窥视与讨论:为什么观察类职场综艺能够迅速崛起?
视觉文化下恋爱观察综艺走红研究
郑爽综艺节目最新曝光,多维度视角下的公众观察
收播表现、观众画像、节目壁垒,职场类综艺生存图鉴
戳破甜到发腻的“粉红泡泡”,情感观察类综艺开拓新视角
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管理分析
观察类综艺节目扎堆 如何在创新中摆脱套路
技术驱动下电视选秀类综艺节目传播模式分析
美食类综艺节目分析.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