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疯狂小杨哥时隔八个月露面,现身王晶70岁生日会。消息瞬间登顶舆论热搜榜单。大家关注的是,这位国内带货顶流现况如何,未来又有哪些商业动向。
而就在近期,眼尖的网友在TikTok上发现了疑似小杨哥大徒弟“红绿灯的黄”的账号,引发广泛讨论。小杨哥的商业布局,要全身心放到东南亚电商了吗?
然而,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东南亚电商看似遍地黄金,但现实却给中国卖家泼了一盆冷水——明星效应失灵、低价策略难行、直播套路效果堪忧……
去年的时候,当#范冰冰 带着她的“明星同款”面膜登陆TikTok Shop,本以为能轻松收割东南亚市场,结果直播间观众寥寥,销量远不如预期;而小杨哥的“疯狂带货”模式,在越南、泰国等市场也遭遇滑铁卢,单场GMV甚至不到国内的一成。
为什么在国内屡试不爽的“明星带货+低价轰炸”模式,到了东南亚却水土不服? 跟着飞飞来拆解下东南亚市场的这些“潜规则”,帮助跨境卖家避开陷阱,找到爆单的攻略。
01 明星效应失灵?东南亚消费者不认“顶流光环”?
去年年初,范冰冰的护肤品牌Fan Beauty登陆TikTok Shop东南亚。原以为凭借范冰冰的国际知名度,能轻松打开市场,然而,其首场直播最高在线人数仅3000人,最终成交额不到5万元,远低于预期。
图源:TikTok
其中的问题出在哪?这背后隐藏着三个关键因素:
1.东南亚消费者更信任“真实推荐”
与国内粉丝疯狂追逐明星同款不同,东南亚用户更看重“身边人推荐”或本土KOL的测评。
2.文化差异导致认知偏差
范冰冰在中国是“美容女王”,但在东南亚,她的知名度不及本地网红,甚至不如韩流明星。
3价格敏感度不同
Fan Beauty定价偏高,而东南亚中低端美妆市场更认性价比品牌,如泰国本土的Mistine、越南的Skinna。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本土的网红是如何玩转TikTok的。
在越南网红博主Hang Du Muc的直播间,没有明星光环,凭借其“真实测评+幽默互动”直播风格,单场GMV突破50万元不在话下。分析下其中的原因:
“先试用再推荐”:直播中直接上脸测试,甚至邀请粉丝连麦反馈;“价格+赠品”组合拳:买一送一、限时折扣,比明星品牌更接地气。不难发现,在东南亚,“明星≠销量”,消费者更相信“真实、有趣、高性价比”的带货方式。
02 低价策略失效?东南亚进入“精品化消费”时代?
“9.9元疯抢”“家人们冲啊”……
靠着低价吆喝的策略,小杨哥和他的团队在国内横扫直播电商。然而,随着去年9月“带货产品存在虚假宣传”事件爆发被责令全面停播整改后,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长达半年。直至今年3月,一份由合肥市联合调查组发布的整改通报,才再次将他推上舆论风口。
于是,小杨哥和团队将市场对准了东南亚,将同样的模式复制到东南亚,但结果远不如预期。
在菲律宾站点,虽然单场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但转化率仅0.3%,远不如国内的1.5%平均值;在越南站点,直播GMV不到国内的5%,退货率却高达30%……
为什么“低价轰炸”模式不灵了?3个关键因素值得关注:
消费者更理性:Shopee和Lazada等平台常年打折,用户对“低价套路”免疫;物流和售后成本高:东南亚跨境退货率远高于国内,低价商品利润被运费吃光;平台政策收紧:TikTok Shop东南亚开始严打“虚假折扣”,违规直接封店。当低价模式逐渐淡出的时候,一群注重“拼品质”的品牌逐渐崭露头角。泰国本土品牌“POSH”,不搞“低价冲量”,而是强调“小众设计+Instagram风”,虽然客单价超过$30,但这并不影响其在TikTok Shop月销售额突破百万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东南亚电商正在从“拼低价”到“拼品质”的阶段转变,中高端市场才是未来增长点。
03 直播套路失效?东南亚用户要的是“娱乐+信任”
"这款粉底液在我脸上会有点氧化,但遮瑕力不错"……
最近,在TikTok直播间,泰国美妆博主Baitoey独特的"化妆间聊天"带货模式十分火爆。她不像传统主播那样叫卖产品,而是像闺蜜聚会一样,边化妆边分享使用心得。这类真实体验分享让她赢得粉丝高度信任。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Baitoey的直播间复购率高达45%,客单价超出平台平均水平30%。
300万泰国创作者通过TikTok赚钱 图源:Membership
然而,在国内直播电商中,主播们往往喜欢用“限量秒杀”“最后100件”等话术营造刺激的氛围,快速带来销量,而这种模式在东南亚效果极差。
相关数据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越南的观众觉得这种吆喝式直播“太吵了”,他们更喜欢轻松幽默的直播风格;大多数泰国观众也表达出反感这种高压销售的态度,他们更愿意看“慢节奏”的产品演示。
只能说,东南亚的消费者对国内的这种“内卷”式直播套路并不买单。他们更倾向于“社交+娱乐”,而非“卖货”。
04 未来机会:3个方向让中国卖家逆袭
近年来,东南亚逐渐成为了中国品牌出海的热土。然而,许多卖家仍将固有服软东南亚印象套在电商模式上,这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电商布局,“低价内卷” “合规要求低”等正逐渐脱离主流……做好这3大方向布局,可助力卖家取得突破。
印尼卖家正在直播 图源:The Atraits Times
1.深耕本土化才是王道
中国网红主播在当地行不通,卖家应聚焦本土,通过招聘本地主播,或让中国主播学习当地流行的话题梗,避免做“翻译式直播”。
2.放弃“低价内卷”,瞄准中高端市场
东南亚中产阶级正在快速崛起,当地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远超预期。卖家可着重瞄准中高端市场,上架高质量产品。
3.合规化经营,避免“一夜封店”
印尼的清真认证、越南的商品备案……东南亚各国的监管红线不容忽视。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合规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心存侥幸的卖家,轻则罚款,重则直接封店。
从小杨哥和范冰冰败走东南亚的案例不难看出,东南亚电商并非“简单模式”,而是“高段位战场”,照搬国内模式很难获得成功。
不过,现实里仍有大量深谙本土文化、合规经营的卖家在东南亚市场取得成功,年赚百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