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星族”到“饭圈”——我国粉丝组织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4-12-09 06:40

文章来源丨中国青年研究

摘要:为偶像争取新浪明星超话头把交椅的“坤伦”粉丝大战引发了多方讨论,是否真的如很多人感慨的那样“年代差异,追星有壁”?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粉丝文化三个不同阶段粉丝组织的发展轨迹,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娱乐工业的发达以及造星方式的变革,我国粉丝组织的严密程度不断增强,但粉丝组织领导者的特征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尽管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及技术背景不同,不同阶段的粉丝文化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但这些差异并非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更没有孰优孰劣的高下之分。

关键词:粉丝文化;粉丝组织;粉丝社区;饭圈

2019年7月中旬,以新浪微博为基地的网络粉丝社区爆发了一场“世纪大战”,对战双方为周杰伦的粉丝与蔡徐坤的粉丝。“战争”的导火索是一篇名为《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的豆瓣网帖。在该帖子中,一位豆瓣网友真诚提问:“总有人说周杰伦演唱会的票难买,可他微博超话都上不了排名,官宣代言微博的转评赞都没破万,他真有那么多粉丝吗?”

帖子一出,无数听着周杰伦歌曲长大的网友感到非常震惊与困惑。随后,该话题发酵到朋友圈、微博,引起了不少人关于追星方式差异的讨论。到了7月20日,事件进一步白热化,许多非杰迷的“中老年前辈粉”与杰迷团结起来,誓要在新浪超级话题(以下简称“超话”)这个最新网络粉丝社区里,与“小年轻流量粉”的典型代表蔡徐坤粉丝一决高下。

这样一场近乎狂欢的网络粉丝大战,最终以众网友将周杰伦送上明星超话第一的位置,蔡徐坤粉丝团发布声明宣布自此退出微博各项数据榜单的竞争为结局宣告落幕。但其引发的争论却并未随之结束。从周杰伦到蔡徐坤,追星的方式和逻辑发生变化了吗?是否真的如很多人感叹的那样“年代差异,追星有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粉丝组织在不同阶段的“变”与“不变”,来回答以上问题。

一、轨迹:从“追星族”到“饭圈”

500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对特定的人或事物有强烈的兴趣或赞赏的人”都可以被称为粉丝[1],那么粉丝古已有之。然而,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的角度出发,真正的粉丝的出现与电子媒介的发展以及大众文化的兴起紧密相关。他们是“与文化文本及对象形成持续的、有意义的情感关系的消费者及用户”,不仅“规律性地、情绪性地投入一个叙事或文本”[2],而且将这种阅听行为转译为一些类型的文化活动,与他人分享关于文本的想法与感受,加入讨论共同话题的社区[3],甚至创造新的文本。

作为现代工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市民文化,“就此意义而言,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众文化”[4]。及至改革开放,与其一同到来的思想解放运动,才标志着新时期中国文化的转型,并逐渐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时代。尹鸿指出:“这个时代是随着中国一元化政治文化的解体和人文主义启蒙文化的衰落,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进程的深入,随着大众从文化学习到文化消费的心理变化而进渐到来的”[5]。与此同时,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在我国也得以迅速发展,这不仅为文化产品的批量生产和广泛传播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且电子媒介以视觉形象为主要传播符号的特征也降低了文化接收的门槛,使其传播的内容能够达到更为广泛的人群。

在此背景之下,粉丝文化逐渐在我国获得了落地生根与生长发展的土壤。就我国的粉丝文化发展而言,大致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网址:从“追星族”到“饭圈”——我国粉丝组织的“变”与“不变” https://mxgxt.com/news/view/107296

相关内容

粉丝文化何以从自娱自乐变为饭圈乱象?
私生饭:粉丝文化的畸变
粉丝文化流变:媒介变迁背景下中国粉丝的成长简史
娱乐圈之粉丝失控:追星乱象频频 粉丝尚能“饭”否?
明星艺人粉丝应援追星饭圈生日祝福时尚渐变海报设计模板
粉丝文化与饭圈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追星族是如何应援的呢
“粉丝应援”的理性与疯狂:“饭圈”是怎样的存在?
饭圈是什么?粉丝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粉丝“推星大法” 之粉推、“做数据”、热播剧与流量明星的关系|特别策划

随便看看